摘要:最近AI医疗赛道可谓风头无两。作为一名浸淫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AI医疗仍处于行业培育阶段,但公募QDII基金已经重仓布局。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春江水暖鸭先知",机构资金总是能先人一步嗅到机会。
AI医疗赛道火爆背后的投资密码
最近AI医疗赛道可谓风头无两。作为一名浸淫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AI医疗仍处于行业培育阶段,但公募QDII基金已经重仓布局。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春江水暖鸭先知",机构资金总是能先人一步嗅到机会。
晶泰控股、固生堂、医渡科技等公司纷纷通过国际化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医渡科技的AI辅助诊疗产品已进入新加坡、文莱市场;固生堂则通过收购新加坡企业进军东南亚。这些公司的海外收入快速增长,带动估值快速抬升。
但有趣的是,部分基金经理已经开始转向美股市场。比如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基金就重仓了Tempus AI、Grail等美股AI医疗企业。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让我不禁思考:机构资金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牛市多暴跌的深层逻辑
说到机构资金的动向,就不得不提一个市场现象:牛市中的调整往往来得更激烈。这让我想起2015年那轮行情,多少人被突如其来的暴跌吓破了胆。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这是因为人天生厌恶损失。一看到调整就容易匆忙出局,但往往又因为市场不久之后就开始反弹而懊恼不已。这种心理陷阱我见过太多太多。
实际上,牛市中的暴跌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资金确实有出清打算主力想要洗出跟风盘第一种情况在熊市里很常见,巨量抛盘根本没人接手。但在牛市里流动性好,市场氛围也好,有些资金就会选择用巨量抛盘来快速切换。第二种情况则是典型的"震仓"手法——用剧烈震荡来恐吓散户。
新闻背后的真相
很多人认为市场波动是受消息影响,但实际上经常出现"新闻刚出来行情已结束"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A股市场有个特点:"买传闻卖新闻"。
国外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而A股是打提前量。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被新闻搞得晕头转向——有时一则新闻真的是行情见顶标志,有时却又不是。
看这两只股票的走势对比就很有意思:一只连续下跌多天后一根阳线收复失地;另一只看似同样收复失地却一路狂跌。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
答案就在机构资金的动向里。左侧股票虽然调整剧烈但"机构库存"数据一直存在;右侧股票虽然调整幅度小但"机构库存"早已消失。
这张图展示了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数据。橙色柱体反映的就是机构资金活跃程度——"机构库存"。这个数据越活跃,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时间越长。
AI医疗赛道的未来展望
回到开篇的AI医疗话题。长城基金龙宇飞认为AI医疗需求确定性较强;万家基金王霄音指出美国AI医疗商业化更为成熟。这些观点都很专业。
但从量化角度看,我更关注的是:
这些公司的机构资金流向如何?海外扩张是否真的能带来持续增长?高估值是否有业绩支撑?以Mirxes觅瑞为例:市值超170亿港元但其美股竞争对手Grail营收规模是其6.4倍市值却不足140亿港元。这种估值差异值得深思。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我总结出几点心得:
不要被短期波动迷惑关注真正的资金流向学会用数据说话特别是在当前AI医疗这样的新兴赛道中更要保持清醒:
既要看到行业前景也要警惕估值泡沫最重要的是看懂大资金的真实意图最后提醒大家: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整理分析所得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特别声明本人未建立任何收费群组不推荐个股谨防诈骗风险自负。
来源:三观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