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大家都在说存储芯片涨得猛,其实比存储芯片更“藏肉”的是上游材料赛道——2025年Q3,DDR5内存价格环比涨18%,NAND闪存涨12%,而存储材料里的抛光液、光刻胶试剂价格,悄悄涨了25%还多。更有意思的是,不少机构早就蹲守在2家材料“黑马”里,不是瞎炒
最近大家都在说存储芯片涨得猛,其实比存储芯片更“藏肉”的是上游材料赛道——2025年Q3,DDR5内存价格环比涨18%,NAND闪存涨12%,而存储材料里的抛光液、光刻胶试剂价格,悄悄涨了25%还多。更有意思的是,不少机构早就蹲守在2家材料“黑马”里,不是瞎炒概念,而是背后的逻辑真硬核,普通人看懂了也能明白为啥这些企业能被盯上。
一、先搞懂:存储芯片涨,为啥材料更吃香?
很多人纳闷,存储芯片本身都在涨,为啥机构反而更看重上游材料?其实这就像盖房子——房子(存储芯片)盖得越多,需要的钢筋水泥(材料)就越多,而且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比芯片更突出,国产替代的空间更大,这两点让材料赛道成了“香饽饽”。
先看需求端,今年国内存储芯片企业都在扩产。长江存储2025年新增了20%的NAND产能,长鑫存储也把DRAM产能提高了15%,这些新生产线一开工,对材料的需求就跟着爆了。比如生产1片12英寸存储芯片,需要消耗3.5公斤抛光液、2.8升光刻胶试剂,今年国内存储芯片产能预计增长18%,材料需求至少得涨20%,供需缺口一下子就出来了。
再看国产替代,存储材料以前比芯片更依赖进口。比如光刻胶,国内90%以上靠日本信越、JSR供应;特种气体,进口率也超过80%。2025年5月,国家出台《半导体材料产业专项扶持计划》,明确要把存储材料的国产率从现在的15%提高到2027年的30%,政策一支持,这些能做材料的国内企业就有了“加速度”,机构早早就看到了这个机会。
还有个细节能说明问题:今年Q3,存储芯片企业平均接待机构调研120次,而2家材料黑马企业接待了200次以上,北向资金还悄悄增持了其中一家企业8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动作,比单纯的股价上涨更能说明问题。
二、2家材料黑马拆解:不是随便选,各有“硬核”绝活
机构盯上的这2家材料企业,不是靠概念炒作,而是真有能打破国外垄断的绝活,一家做抛光液,一家做光刻胶试剂,都是存储芯片生产离不开的关键材料。
1. 安集科技:抛光液打破国外垄断,长江存储、三星都用它
安集科技做的是存储芯片用的抛光液,简单说就是给芯片“磨皮”的——芯片生产过程中,表面会有杂质和凹凸,需要用抛光液磨平,才能继续下一步生产。以前这个产品被美国Cabot、日本Fujimi垄断,国内企业根本插不上手,现在安集科技打破了这个局面。
它的抛光液不仅通过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认证,今年还打进了三星的供应链,给三星西安的存储工厂供货,成了国内首家进入国际存储巨头供应链的抛光液企业。2025年Q3,安集科技的抛光液营收同比涨了45%,全球市占率突破15%,虽然跟国外巨头比还有差距,但增速比行业平均水平快了2倍。
更厉害的是它的技术,安集科技的14纳米存储芯片抛光液,良率从去年的88%提到了今年的92%,跟日本Fujimi的93%差不多,而且价格比国外产品低10%-15%,性价比很能打。今年Q3,三星还专门追加了1.2亿元的抛光液订单,足见对它的认可。
2. 江化微:光刻胶试剂国内领先,良率追上国际水平
江化微主攻的是光刻胶配套试剂,包括显影液、清洗液,这些试剂是光刻胶发挥作用的“辅助兵”——光刻胶在芯片上“画图”后,需要显影液把图案显出来,再用清洗液把多余的光刻胶洗掉,少了这些试剂,光刻胶就没法用。以前这些试剂也全靠进口,江化微用了5年时间,终于做出了能替代进口的产品。
它的光刻胶试剂今年通过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认证,还进入了长江存储的产线,以前长江存储用的显影液全是日本东丽的,现在江化微的产品占比已经达到了30%。2025年Q3,江化微的光刻胶试剂营收同比涨了50%,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
而且它的产品良率也跟上了,以前国内试剂的良率只有85%左右,江化微通过技术改进,把良率提到了92%,跟日本东丽的93%几乎没差别,在存储芯片生产中完全能用。今年Q3,长江存储还把江化微的显影液采购量从每月50吨增加到了80吨,信任度越来越高。
三、对普通人有啥影响?2个变化能感受到
别觉得材料赛道离生活远,其实这些企业的突破,普通人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2个实实在在的变化,每一个都跟咱们的日常消费有关。
第一个变化:国产存储产品会更便宜。以前材料靠进口,价格被国外企业垄断,现在国内企业能做材料了,成本降下来,存储芯片的价格也会跟着降。比如今年Q3,用安集抛光液生产的存储芯片,成本比用进口抛光液的低8%,以后咱们买固态硬盘、内存条,价格可能会更亲民。2025年Q3,国内1TB国产固态硬盘均价已经比进口的低12%,以后这个差距可能还会拉大。
第二个变化:相关行业就业机会变多。材料企业扩产需要大量人才,安集科技今年Q3新增了200个研发、生产岗位,月薪在1.2万-2万元,比去年高了15%;江化微也招聘了150人,主要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对想入行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不用再挤破头去抢芯片设计的岗位,材料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四、别跟风踩坑!2个误区要避开
虽然材料赛道前景好,但普通人也别盲目跟风,有2个误区要避开,不然容易误解这个赛道的真实情况。
第一个误区:不是“做材料的都能涨”。有的企业虽然也做半导体材料,但不是做存储材料,或者技术跟不上,产品卖不出去,还是会亏损。比如今年有只半导体材料基金,因为重仓了几家做普通电子材料的企业,上半年跌了10%,所以得看清楚企业是不是做“存储相关”的材料,技术实力怎么样。
第二个误区:别觉得“进口材料就一定好”。现在国内企业的部分材料已经能跟进口的抗衡,比如安集科技的抛光液、江化微的光刻胶试剂,在良率、性能上跟国外产品差距很小,但价格更低。今年有机构做过测试,用国内材料生产的存储芯片,在使用寿命、稳定性上,跟用进口材料的没差别,普通人日常使用完全够用,不用再迷信进口。
材料黑马火的不是“运气”,是“硬实力”
很多人觉得这2家材料企业是“运气好”,赶上了存储芯片的风口,其实不是——它们用了5-10年时间研发,才打破国外垄断,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和技术改进,这种“硬实力”才是被机构盯上的真正原因。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纠结于“要不要投资”,更该看到中国科技的进步——从芯片到材料,以前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现在一个个被突破,这种进步不仅能让咱们买到更便宜的产品,还能让更多年轻人有好的就业机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未来随着存储芯片的持续扩产、国产替代的推进,这些材料企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它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来源:小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