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诞生首位“大国工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3 13:30 1

摘要:9月23日—2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大会期间,发布了首批大国工匠人才,贵州交投集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郭吉平被正式认定为“大国工匠”,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

9月23日—2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大会期间,发布了首批大国工匠人才,贵州交投集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郭吉平被正式认定为“大国工匠”,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首批被认定为“大国工匠”的高技能人才,这也是贵州交投集团首位获此殊荣的职工。

自工作以来,郭吉平始终秉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致力于交通事业发展,在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传承力五个维度表现突出,其关于山区大跨度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高度认可,成为交通建设领域的技术骨干与行业标杆。

引领力:致力于成为桥梁建设行业的典范

成就力:共铸跨越天堑的工程里程碑

郭吉平作为多项重大桥梁工程的核心技术参与者,在实践中攻克技术难关,铸就工程典范。在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中首创“空腹式”混凝土连续钢构施工成套技术;在木蓬大桥中,团队独创的倒挂式三角斜爬挂篮工艺,填补了省内拱桥施工工艺空白;在花江峡谷大桥中,团队研发智能温控系统、轻型锻焊索鞍等多项国内首创技术。他主导的“山区大跨度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扣塔与挂篮优化、缆索智能吊装等突破,构建适应复杂环境的施工技术体系。

创新力:突破传统边界的建造智慧

郭吉平首创“黔式挂篮”,创新“以曲代曲”行进方式,大幅提升拱桥施工精度;首次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拱圈,攻克拱圈开裂行业难题;首创“曲梁节段钢筋整体安装+混凝土悬臂浇筑”工艺,使悬浇拱桥工期优势凸显。运用信息自动化及液压控制原理建立的塔架偏移动态观测及自动调索系统,完成拱桥悬浇施工塔架偏移动态测量、自动纠偏、扣索(锚索)自动连续预紧等内容。培育期内,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2项、授权1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EI和中文核心论文各1篇;申报省级工法12项。

专注力:臻于至善的匠心标尺

面对悬索桥施工中复杂的多刚度耦合效应,他提出组合弹簧解析模型,为施工监控提供新方法;针对缆索桥梁动力分析难题,引入动力刚度法,提升计算精度与效率。从业十八载,他始终紧盯行业前沿,持续攻关挂篮悬臂浇筑、智能化缆索吊装等关键技术,围绕“箱型拱桥悬臂浇筑”核心技术申报挂篮系列专利56项(授权34项),参编4部技术规范,诠释了“一辈子办好一件事”的极致专注。

传承力:延续千年桥梁建造的智慧薪火

以“郭吉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他培养核心技术骨干7人;依托担任青年导师,带领团队攻克工程难题;作为中南大学、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大学兼职教师,将一线经验融入课堂,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通过集团“青蓝工程”和“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播宝贵经验和智慧。

下一步,贵州交投集团将持续聚焦“工匠五力”,以坚定政治定力和有效工作举措协助做实做好大国工匠培育工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依托集团“211”人才工程,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传、帮、带”作用,授技能、传经验、促创新,把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技术骨干作为长远发展大计,带动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创造、建功立业。

·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