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抄公”,或曰“文贼”,在我们这地儿,似乎从来都没绝迹过;而最近曝光的“顾艳抄袭事件”,可谓是2025年中国文坛最具争议的丑闻之一。
“文抄公”,或曰“文贼”,在我们这地儿,似乎从来都没绝迹过;而最近曝光的“顾艳抄袭事件”,可谓是2025年中国文坛最具争议的丑闻之一。
据其中的被抄袭者之一——知名作家陈染称,自上世纪1986年起,顾艳就开始全文照抄其处女作《世纪病》。
而这部作品的名字,似乎亦成了一个隐约的谶语,隐喻和暗示着文坛抄袭,已成为一个“世纪病”了!
据悉,被顾艳偷窃了文字的知名作家还有——方方、王安忆、迟子建、徐小斌等人。
陈染透露称:当年,自己曾揭露过顾艳的文字偷盗行为,但有关出版部门却称:顾存威胁“若公开道歉就去死”,最终逼迫陈染无奈放弃了追究责任。
现在,由于一些网友站出来,再次将“顾艳抄袭”一事挖出后,作家陈染也是旧事重提,此事开始进一步发酵。
而借助抄袭,顾艳却多次获奖、荣誉加身——如博得了什么“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浙江50位杰出作家”头衔,并通过多年出书,从而成名获利。
此事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后,现已移居海外的顾艳,也最终被逼了出来。
顾艳仍是通过出版社,间接地向当事人陈染发出一封所谓的道歉信——但因其在信中,并无真正承认抄袭的字眼、态度,且其还将抄袭称作“不当引用”,因此陈染拒绝接受这个虚情假意的道歉。
顾艳在信中如此称:
“你我素未谋面,但我自写作之初,就十分喜欢您的文字。看得多,熟念于心,以至于有时不知不觉错误地拿来用了”;
“因为我作品中的一些语句不当引用了您的文字,给您造成伤害,非常抱歉。”
陈染看了这封迟来的所谓道歉信后称:“这里的更多文字内容与道歉无关,而是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涉嫌抄袭辩解。”
“顾艳抄袭这事社会影响恶劣,我受到严重伤害,这样轻飘飘的几句话道歉,没有自我反省、改正错误的诚意,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赔偿行动,而是绝地求生的自我挽救,避重就轻的自我安慰、自我感动,装可怜求放过的闪躲”。
“面对顾艳这种完全没有底线的行为,这样轻飘飘的致歉,我不接受……她需要的是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后果,共同解决问题。”
首先,“文贼”被发现后,竟然“以死”相逼,反而威胁受害者,这真是“人至贱则无敌”的真实范例啊——这不禁让人想起诸葛亮好像讲过的一句话:“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其实,如此之人,大多只会在当年的乡村泼妇中可见,泼妇们常见的威胁语就是:“你们要敢怎么着,我就死给你们看!”
没想到,如今这竟出现在一介文人身上——可见,有的所谓文人,并不比村中的无赖泼妇能强多少!
其次,顾艳之所以能抄袭持续40余年,被发现后,还能反而威胁受害者,并得以继续抄袭和长期获利,这可不只是顾艳一人的“胜利”,而是一个相关商业出版攸关方利益的“胜利”!
比如,作家陈染控诉称:40年的反复抄袭,却遭“不可抗力”打压,最终,还是通过网络自媒的发声,才最终将这位如此胆大妄为的文抄公曝光出来。
但直到2025年,却仍有顾艳的新书出版和地方文学馆手稿收藏计划;而像这样的抄袭者,竟然还能被授予国外“访问学者”、省级“杰出作家”称号,也算是咄咄怪事一桩了。
对此,各级作协、文联始终未见公开表态;而一些作家对此的批判文字,却在社交媒体上屡被删除——像作家亦夫对此还公开质疑了平台审查的问题。
那么,这是不是文坛的一种结构性溃烂呢?——顾艳之流的文抄公,竟然仍能40余年来出书不断,这得需要多么协调配合的环境,才能让文贼们如此的畅行无阻呢?
显然,大致会与这些因素有关:利益攸关的出版社审核缺位;还有作协的监管失位等,都让文贼们更加无所顾忌,造成抄袭者可以凭借体制关系网的庇护,不断挤压原创者的生存空间,形成了“文贼更当道,原创反而生存维艰”的“四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发生。
怪不得陈染会如此感慨道:
“我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做一个在人群里消失的人。因为很多时候,人群聚集的地方,空话、套话、假话、片汤话、屁话、鬼话就越多……”。
“这一次顾艳抄袭事件,一开始我本想息事宁人,始料不及的是遭遇打压以及相关部门的‘集体冷暴力’,我被逼无奈,只能站出来对社会公开发声”。
再者,文贼当道,显然是国之不幸!
自古以来,汉语中就有与“抄袭”相关的表述,如“剽窃”“剿袭”“袭蹈”,还有形象表述的“生吞活剥”等,而像“文抄公”“文贼”的说法出现,更是简单粗暴地刻画出抄袭者的丑陋嘴脸!
特别是进入到当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后,抄袭文字更易广泛传播,并影响深远,其危害性也就无须多说了。
像当年被称作“文坛天才少年“的韩寒,亦被“方肘子”质疑其作品或为其父代笔——而从此以后,这位名噪一时的青年作家,竟然从此搁笔,再无丁点儿文字传世了!此事岂不怪哉?
而曾被韩寒讥讽的同时代商业文学之同道之“竞争者”——郭敬明,也被揭发抄袭多年,直到被起诉,且在败诉后,他却多年来都不愿意道歉,最终虽然在互联网时代被逼无奈之下,才开始低下他用“足金”镶嵌、自以为贵重的头颅。
这些知名抄袭者的先例,都让本就遭人长期诟病的文坛,开始在公众心目中,欲加失去份量和影响力了。
在我们这个“以文载道”的国度里,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源流,与历代文人的良知文字表达,显然是大有关系。
就连我们的伟人,也是公认的“大文豪”,可见文字、文学之于我们,曾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但再看如今的文坛,可以这样说,已经很多年了,我们这儿都没出过极为伟大、震撼人心的名著了!
像世界名著一百部的评选中,中国竟然只有《红楼梦》一本书入选;而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中,上百年来再无一部小说,可与四大文学名著媲美,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吧?
这其中,如今竟然仍是文贼当道——文抄公们兴盛不衰,更是反衬出文坛的没落与衰败。
这或许主要是因为,当文人都失去了良知,失去了做人的底线时,则怎么可能还会有世界级的名著出现?
相反,“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现象——文贼泛滥,就会反其道而行之的盛行了。
清水难畅,污水则横流;好人难艰,坏人必横行;清官罕见,腐败必然猖狂——文亦假之时,何处还有真?想想当年文痞“姚、张”当道时,害民害国之深无以度量,就可知文贼当道,必是国之大患也!
来源:瑜说还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