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的对话,在这个家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早饭吃什么,到晚上几点睡觉,从穿什么衣服,到和谁一起玩,每一件小事都能演变成一场战争。林浩这孩子,仿佛天生就带着一股逆反劲儿,父母说东他偏要往西,父母说一他非要顶三。
为什么孩子总爱顶嘴?佛法中有教育智慧,家长掌握这3句话很管用
本篇内容基于古代传说与民间故事,目的在于文化传承,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以开放心态理解
深夜十一点,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可林家的客厅里,一场激烈的争吵还在继续。
"你到底要我说多少遍?明天就要月考了,你还在玩手机!"父亲林志强的声音已经沙哑。
"我就玩一会儿,怎么了?你管得着吗?"十四岁的儿子林浩扬头也不抬。
这样的对话,在这个家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早饭吃什么,到晚上几点睡觉,从穿什么衣服,到和谁一起玩,每一件小事都能演变成一场战争。林浩这孩子,仿佛天生就带着一股逆反劲儿,父母说东他偏要往西,父母说一他非要顶三。
林志强曾是一名成功的企业高管,在职场上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可面对自己十四岁的儿子,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他读过无数育儿书籍,咨询过多位心理专家,尝试过温柔沟通也试过严厉管教,可儿子依然我行我素,顶嘴的本事反而越来越大。
难道真的是自己教育方式错了?还是这孩子天生就是来折磨父母的?林志强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直到那个雨夜,在那座古老的寺庙里,一位白发老僧的三句话,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那三句话究竟是什么?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佛法智慧?
故事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那是一个阴沉的周日下午,林志强接到了学校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电话里王老师的语气很严肃:"林先生,您方便来学校一趟吗?关于林浩,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林志强心里咯噔一下。这已经是这学期第五次被叫到学校了。他匆匆请假,开车赶到学校。
办公室里,王老师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林先生,林浩这孩子聪明是真聪明,可这脾气……今天上课时,我只是提醒他不要开小差,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我顶嘴,说'我没开小差,我在思考人生'。全班哄堂大笑,我的威信都没了。"
"王老师,实在抱歉,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他。"林志强尴尬地赔着不是。
"教育?"王老师苦笑,"林先生,恕我直言,您这教育方式可能出了问题。林浩不是坏孩子,但他现在这样下去,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班级氛围。您真的要重视了。"
林志强开车回家的路上,心里沉甸甸的。他想起林浩小时候,那个会腻在他怀里叫"爸爸你真棒"的小男孩,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这个处处与他作对的少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林志强努力回忆。大概是从林浩上初中开始吧。那时候他的公司正处于扩张期,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要应酬。等他注意到儿子的变化时,父子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无形的墙。
他尝试过弥补。给林浩买最新款的游戏机,给他报最贵的补习班,带他去最好的餐厅吃饭。可林浩似乎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反而越来越叛逆。
回到家,林浩正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看到父亲进门,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林浩,把手机放下,我们谈谈。"林志强压着火气。
"又要谈什么?反正不就是批评我呗。"林浩依然盯着屏幕。
"你今天在学校又顶撞王老师了?"
"我只是说了实话。"
"什么实话?你上课开小差还有理了?"
"我没开小差!"林浩终于抬起头,眼睛里闪着不服气的光,"我在思考数学题,王老师误会我了,我为什么不能解释?"
"解释也要注意方式!你那样说话,让老师多难堪?"
"那王老师冤枉我的时候,我的难堪谁考虑过?"林浩的声音提高了。
"你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林志强感觉血压在升高,"老师是为你好!"
"为我好?"林浩冷笑,"为我好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我?为我好就可以不听我解释?"
"你还敢顶嘴!"林志强终于忍不住了,"你知不知道我为你付出了多少?我辛辛苦苦赚钱,不就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你倒好,不思进取,还处处跟我作对!"
"我要你这样为我好吗?"林浩也站了起来,眼眶红了,"我宁愿你不那么有钱,能多陪陪我!我宁愿住小房子,能一家人好好吃顿饭!你以为给我买游戏机、报补习班就是为我好?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吗?你问过吗?"
林志强愣住了。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客厅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两个人粗重的呼吸声。
林浩擦了擦眼泪,转身回了房间,"砰"的一声摔上了门。
林志强瘫坐在沙发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儿子刚才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听过儿子说话,从来没有问过他想要什么,从来没有……
妻子苏婉从厨房出来,看到客厅的场景,叹了口气坐到丈夫身边。
"志强,我们是不是真的该想想办法了?"苏婉轻声说,"林浩不是坏孩子,可我们这样下去,会把他推得越来越远。"
"我也想啊,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林志强的声音里带着无奈,"书也读了,专家也咨询了,什么招都试过了,没用。"
苏婉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记得我表姐吗?她儿子原来也这样,特别叛逆,可后来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变好了。我前几天见到她,她说是遇到了一位师父,听了几句话就开窍了。"
"师父?什么师父?"
"好像是市郊一座寺庙里的住持,叫觉明法师。表姐说他虽然是出家人,但对世间事看得很透彻,特别擅长开导人。"
林志强本来对这种事不太相信,可现在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他想了想:"要不,我们去试试?"
第二天是周六,林志强和苏婉早早起床,准备去寺庙。他们原本想带林浩一起去,可林浩一听要去寺庙就炸了毛:"我不去!你们去拜佛关我什么事?"
"你这孩子……"林志强刚要发火,苏婉拉了拉他的衣袖。
"那好吧,你自己在家,我们去去就回。"苏婉温和地说。
车子开出市区,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天空开始飘起细雨,雨雾中的山林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意境。
青莲寺就坐落在半山腰,不大的寺院,却修葺得古朴庄严。林志强和苏婉走进寺门,一位年轻的小师父迎上来:"两位居士是来进香的吗?"
"我们想见觉明法师。"林志强说。
"师父正在禅房,我去通报一声。"小师父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小师父回来了:"师父请两位到禅房。"
禅房在寺院后院,是一间简朴的房间。觉明法师坐在蒲团上,大约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却没有什么皱纹,眼神清澈如孩童。
"两位居士请坐。"法师声音温和。
林志强和苏婉坐下,林志强把儿子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说到激动处,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法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是真心爱这孩子,可为什么他就是不理解呢?"
觉明法师静静听完,脸上露出悲悯的神色。他沉默了片刻,忽然问:"林居士,你知道为什么镜子能照出影像吗?"
林志强一愣,不明白法师为什么突然问这个:"因为镜面光滑?"
"光滑是一方面,"法师微笑,"更重要的是,镜子本身是静止的。若镜子在晃动,又如何能照出清晰的影像?"
"法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的心在晃动。"法师的话如同晨钟,"你焦虑、你恐惧、你愤怒,你的心充满了波澜。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内心的状态。你越焦虑,他越反抗;你越控制,他越逃离。"
林志强心里一震,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再问你,"法师继续说,"当你对着山谷大喊,山谷会回应什么?"
"回声。"苏婉接话道。
"对,你喊什么,山谷就回应什么。你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孩子就会用反抗来回应;你用批评的口气,孩子就会用顶嘴来回应。这就是因果。"
林志强若有所思。法师的话句句都说到他心里去了。
"孩子顶嘴,"法师缓缓道,"表面看是孩子的问题,实则是父母的问题。当然,孩子也有责任,但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你们可曾想过,为何同样的话,有些父母说了孩子就听,而你们说了孩子就要顶撞?"
"是因为我们说话方式不对吗?"苏婉问。
"方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态。"法师说,"佛法讲,境由心生。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孩子,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那我们该怎么办?"林志强急切地问。
"欲速则不达。"法师摇头,"你这急躁的心态,正是问题所在。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的是耐心、是智慧、是慈悲。"
法师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细雨绵绵,竹林在雨雾中摇曳。
"其实,化解孩子顶嘴的问题,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复杂的方法。"法师转过身,目光深邃,"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但落到具体事情上,往往是最简单的道理最有用。"
林志强和苏婉屏住呼吸,等待着法师接下来的话。
"在《华严经》中,有菩萨度化众生的方法;在《法华经》中,有如来应机说法的智慧。这些经文中,都蕴含着教育的真谛。具体到你们的情况,我总结为三句话。"
"三句话?"林志强眼睛一亮。
"对,三句话。"法师点头,"这三句话说来简单,但若能真正领悟、真正做到,不仅能化解你与儿子的矛盾,更能让你们一家重获和睦。很多人来向我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我都只说这三句话。有人领悟了,回去照做,很快就见效;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太简单,回去后依然故我,自然也就没有效果。"
苏婉连忙说:"法师,请您开示。"
法师回到蒲团前坐下,双手合十。禅房内香烟袅袅,雨声敲窗,此刻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一方宁静的空间。
"第一句话……"法师缓缓开口。
可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小师父急匆匆跑进来:"师父,不好了,山路塌方了,有辆车差点掉下山崖,现在堵在半山腰,救援队还没到。"
法师立刻站起身:"我去看看。"
林志强和苏婉也跟了出去。寺院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是被堵在山上下不去的香客。有人在焦急地打电话,有人在抱怨,场面一片混乱。
法师走到人群中,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诸位莫慌,塌方的路段不长,救援队已经在路上。大家先到寺里休息,我们准备了茶水和斋饭。"
在法师的安排下,混乱的场面渐渐平复。林志强和苏婉帮着招呼其他香客,端茶倒水。忙到下午三点,救援队才打通道路。
等所有人都离开,天已经快黑了。林志强和苏婉也该回去了,可他们还没听到那三句话啊。
"法师,那三句话……"林志强欲言又止。
"有缘自会再见。"法师微笑,"今日时辰已晚,山路又刚经过塌方,你们路上要小心。这三句话,待下次来时我再说与你们听。"
林志强虽然遗憾,但也只能作罢。两人告辞下山,车开到半路时,苏婉忽然说:"你说奇怪不奇怪,本来我们听到一半的,结果偏偏就在那时候出了事。"
"你是说……"林志强心里一动,"法师是故意的?"
"我不知道,但我总觉得,法师这样做有他的用意。"苏婉若有所思,"他说有缘自会再见,或许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事急不来。"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林浩正坐在餐桌前吃泡面,见父母回来,他"哼"了一声,端着碗回房间了。
林志强本想叫住儿子,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法师说的"欲速则不达",也许自己确实太急了。
这天夜里,林志强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回想着白天法师说的话,回想着这些年与儿子的相处。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听儿子说过话。每次儿子刚开口,他不是打断,就是批评,或者讲一大堆道理。
第二天是周日,林志强难得没有加班。早上醒来,他看到林浩的房门还关着,便轻手轻脚地起床,去厨房做早餐。
煎蛋、煮粥、炒了个青菜,这些本该是苏婉做的事,林志强已经好几年没碰过锅铲了。但今天,他忽然很想亲手做顿饭给儿子吃。
等早餐做好,林浩也起床了。他走到餐厅,看到桌上的饭菜,又看看系着围裙的父亲,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爸,你做的?"
"嗯,尝尝看。"林志强把筷子递给儿子。
林浩坐下,夹了一口菜,然后又夹了一块煎蛋。他没说话,但林志强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那一刻,林志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忽然明白,有时候,一顿亲手做的早餐,比千言万语都管用。
接下来的一周,林志强刻意改变着自己。他不再总是批评儿子,也不再用命令的口气说话。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想发火,但他都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林浩也察觉到了父亲的变化。虽然他表面上还是那副不在乎的样子,但顶嘴的次数明显少了。有几次,林志强提出建议时,林浩甚至会点点头表示接受。
这天晚上,林志强正在书房工作,林浩敲门进来。
"爸,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什么问题?"
"你是不是……最近很累?"林浩的声音有些怯。
林志强一愣,抬起头看着儿子。昏黄的灯光下,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眼中满是担忧。
"还好,工作上是有点忙。"林志强说。
"那你要注意身体。"林浩说完这句话,转身要走。
"林浩,"林志强叫住儿子,"谢谢你关心爸爸。"
林浩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但林志强听到他说:"其实我一直都关心你,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说完,林浩回了自己房间。
林志强坐在椅子上,泪水模糊了双眼。原来儿子一直都在关心他,只是他从来没注意到。他想起法师说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的状态。如果他能多关注儿子一些,儿子自然也会关注他。
这个发现让林志强更加坚定了要去寺庙再见法师的想法。他必须听到那三句话,必须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周末,林志强和苏婉再次驱车前往青莲寺。这次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山路两旁的树叶泛着金色的光。
到了寺院,觉明法师正在院子里扫地。看到他们来,法师笑了:"我就知道你们会来。"
"法师,上次的三句话……"林志强有些急切。
"莫急。"法师放下扫帚,"先随我到禅房。"
三人来到禅房,法师泡了茶,递给他们。
"这一周,你有什么变化吗?"法师问林志强。
林志强想了想,把这一周的事说了一遍。说到林浩那句"其实我一直都关心你"时,他的声音都哽咽了。
法师点点头:"很好,你已经开始觉悟了。接下来,我要说的三句话,你们要仔细听,更要用心领悟。"
林志强和苏婉正襟危坐,屏息凝神。
窗外传来鸟鸣声,清脆悦耳。法师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然后放下。
"这三句话,来自佛法智慧,但又很生活化。第一句……"
法师的声音在禅房中回荡,每个字都仿佛带着某种力量。林志强和苏婉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其实这三句话,并不复杂深奥,却蕴含着无上的智慧。"法师说,"自古以来,无数父母为教育子女而苦恼,无数家庭因亲子矛盾而破裂。可若能参透这三句话的真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三句话,是菩萨慈悲的体现,是佛陀智慧的凝结,更是千百年来无数修行人总结出的教育精髓。"法师的目光望向窗外,"有人听了这三句话,回去照做,十天不到就看到了改变;有人参悟了数月,才真正明白其中深意;也有人听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停留在表面,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获益。"
林志强的心跳加速,他知道接下来要听到的,可能会改变他的整个人生。
苏婉也握紧了双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法师。
"第一句话,关乎'听'……"
来源:阿英健康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