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笔记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0:13 1

摘要:从1988年到2003年,我一直在《解放日报》担任电影记者。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和上影的很多人交往,其中包括谢导。我第一次和谢导见面是在上影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谢导这个人非常和善。

李光一

李光一,《解放日报》记者、资深媒体人

从1988年到2003年,我一直在《解放日报》担任电影记者。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和上影的很多人交往,其中包括谢导。我第一次和谢导见面是在上影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谢导这个人非常和善。

大概在1992年,谢导要拍一部电影,就是由谢添和斯琴高娃主演的《老人与狗》。他带着我们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我们在宁夏待了两三天,谢导让当地的人民政府专门组织了几场活动。

首先,他让我们记者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做嘉宾。当时我们上海记者很少到省市一级的广播电台去做一个小时以上的节目,那么他让我们讲什么东西呢?一方面让我们介绍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们记者的眼光,来反映当时上海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金融改革开放的最新情况。

另外,他还让当地政府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参加这个发布会的,除了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领导,还有自治区的六个部门,如经委、宗教局、财政局和教育局等代表全部出席。谢导希望我们上海记者能够把宁夏的实情,通过这次的电影拍摄报道,做二次传播。他希望通过这个电影的拍摄,能对宁夏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帮助。谢导作为一个大艺术家,作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代宗师,他对整个社会的关注,远远超过电影本身。

每次采访谢导,他是不喜欢你问他答这种方式的,他喜欢闲聊式的。然后,他还会反过来问你很多他想了解的事情。谢导不喜欢别人迟到,如果你迟到了谢导一定会批评你。谢导总是出口成章。有时候在座谈会上发言,哪怕没有准备文字发言稿,谢导依然可以滔滔不绝地讲40分钟到一个半小时。
有一次我印象非常深,大概在2002年还是2003年。《解放日报》要刊登一篇谢近期的创作规划。我去了谢导公司以后,他拿出两张纸,上面全是提前记下的笔记。他跟我讲:“你这次来采访我,我是非常认真的,就像你们记者一样,我是事先做了功课的。因为你今天跟我聊的,不是我自己的事情,你要聊我公司的事情,我怕忘了。所以我把我想拍的电影、电视剧和话剧等计划全部罗列了出来。”这是在我采访谢导几十次的交往中,他唯一一次提前把准备内容写在纸上。

我当时做了个有心人,就和谢导讲:“既然你这么认真接受我的采访,那能不能把你做功课的这个笔记留给我做个纪念,这样我回到报社可以和年轻记者讲,当你们面对这么大的导演时,你们绝不能敷衍了事,因为大导演花的功夫一点都不会比我们记者差。”谢导就说:“你要就拿走吧。”这个笔记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我想对谢导说:
谢导虽然离开我们有些年份了,但是大家仍然喜欢看他的电影,谢导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来源:老何话乡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