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10月公众健康提示,提醒公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10月公众健康提示,提醒公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传染病防控
(一)呼吸道传染病
金秋十月,正是季节交替、天气多变的时节;又恰逢国庆、中秋长假,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等导致人员聚集性活动明显增多。
需重点关注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
预防要点:阻断飞沫和接触传播。
防护措施:接种疫苗;勤洗手、勤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咳嗽喷嚏遮口鼻,科学佩戴口罩,有症状及时就医。
(二)肠道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需重点防范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外出游玩、采摘、聚会时,需重点防范野生毒蘑菇、有毒野果、金葡菌肠毒素中毒以及其他食源性疾病。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
十月上旬,虽然我省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但蚊虫、蜱虫等媒介生物仍有活动。外出旅行、户外活动仍需警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
预防要点:防蚊灭蚊,防蜱灭蜱。
防护措施:外出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液;野外活动返回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腋下、腹股沟、头发等隐蔽部位,及时发现和清除蜱虫。
(四)人畜共患病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流浪动物,尤其警惕流浪狗,谨防狂犬病。
预防要点:被狗、猫抓伤或咬伤,“暴露后处置”是目前唯一有效手段。
防护措施:文明养宠,定期为犬猫接种疫苗,遛狗须牵绳。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及野生动物。若被犬猫咬伤、抓伤或伤口被舔舐,请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约15分钟,并尽快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 进行规范处置。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高危环境的重点人群,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
慢性病防控
深秋渐至,天气寒凉,昼夜温差增大,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高发季节。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时添衣,注意保暖
及时添衣,重点做好头部、颈部、足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引发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波动或心绞痛。体质较弱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群,要随气温变化及时添衣,尤其外出时需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
(二)滋阴润肺,坚持“三减”
秋季干燥,可多吃银耳、梨、蜂蜜、百合等柔润食物,滋养肺阴;保持膳食平衡,多摄入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及新鲜果蔬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助力增强免疫力。慢病患者需坚持“减盐、减油、减糖”,控制食盐摄入,少吃油炸肥腻食物,限制月饼、甜品、饮料等高糖食物。
(三)合理运动,循序渐进
尽量避免在气温偏低的清晨做剧烈运动,推荐选午后或傍晚天气暖和时锻炼。适宜选择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运动前后需做好热身与拉伸,预防关节损伤。
(四)监测指标,规范用药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若发现指标波动较大或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坚持规律服药以确保病情稳定,切勿因自我感觉良好而随意减药或停药。
深秋防虫提示
天气渐凉,各种小虫“貌似”变得活跃,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扰。从营造舒适生活环境的角度,需采取一定防护措施。
预防要点
避免与各种昆虫直接接触,防止被叮咬而引发相应疾病。
防护措施:
1.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夜晚开灯时拉上窗帘,睡觉时关窗灭灯,可使用蚊帐,减少昆虫进入室内、影响睡眠的机会。
2. 去草丛、树林等户外区域时,着浅色长衣长裤,必要时可喷洒驱避剂,避免昆虫直接接触裸露皮肤。
3. 及时清除房屋四周的杂草、朽木、垃圾,室内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减少昆虫的栖息地。
4. 如果发现昆虫在身上爬行,切勿拍打、揉搓,应轻轻吹走或弹开。
5. 若家中有蚊虫等昆虫,可以使用常用灭蚊气雾罐、(电)蚊香、电蚊拍、灭蚊灯等杀灭家中各种昆虫,不给其在家中过冬的机会。
假期出游及聚餐“通关宝典”
1. 提前关注目的地各类传染病流行现状和风险提示,合理规划行程。
2. 随身携带口罩、消毒湿巾、防蚊用品和常用药品。
3.错峰出行,在公共交通工具等人群聚集场所,保持适当距离,酌情佩戴口罩。
4. 不熬夜、不暴饮暴食,预防假日肥。
外出就餐,注意荤素搭配,优先选择蒸、煮、炖等烹制的新鲜食材,少食凉拌菜。
5. 如感不适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
愿大家在国庆中秋的闲暇时光里,能卸下忙碌,放松身心,也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共享团圆安康。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