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部分板块还在靠短期事件脉冲拉涨时,储能与存储芯片已凭借“政策托底+需求爆发+供给收缩”的三重共振,成为资金调仓的核心方向。一边是中美储能装机预期上修50GWh,政策端2500亿元专项投资落地;另一边是美光、闪迪掀起20%-30%涨价潮,车规级存储芯片缺口超3
当部分板块还在靠短期事件脉冲拉涨时,储能与存储芯片已凭借“政策托底+需求爆发+供给收缩”的三重共振,成为资金调仓的核心方向。一边是中美储能装机预期上修50GWh,政策端2500亿元专项投资落地;另一边是美光、闪迪掀起20%-30%涨价潮,车规级存储芯片缺口超30%。这两大赛道的行情逻辑早已脱离单纯概念炒作,调仓的本质是拥抱“看得见的需求增量”与“捂得住的供给缺口”。
先理清逻辑:为何这两大赛道能成调仓首选?
储能与存储芯片看似分属能源与科技领域,实则共享“强需求+紧供给”的核心驱动,这种底层逻辑的扎实度,正是调仓的底气所在。
储能的核心吸引力在于“需求确定性+天花板上移”。短期看,国内1-8月储能招标量已超200GWh,内蒙、甘肃等省份的容量电价政策直接催化项目落地,2026年装机预期从150GWh上修至200GWh[__LINK_ICON];海外市场更具弹性,美国因用电量增速跳升至2.5%,大储需求预计增长20%以上,非中美市场2026年增速更是高达50%[__LINK_ICON]。更关键的是,AI算力让储能天花板拉高50-80GWh,数据中心年均400-800亿度电的需求,为储能打开了新增长空间[__LINK_ICON]。叠加绿色信贷全链条支持,项目融资难题进一步破解,储能已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存储芯片则赢在“供需缺口+国产替代”的共振。需求端,AI服务器单台存储容量是普通机型的8倍,L3级智能驾驶让单车存储需求从100G飙升至500G,双重增量形成刚性支撑;供给端,三星、铠侠等巨头主动减产,同时将产能转向高利润的DDR5和HBM,传统存储产能持续收缩。这种失衡直接体现在价格上,车规级存储芯片涨幅预计达70%,企业级SSD报价单月跳涨15%。而长江存储232层NAND、长鑫存储19纳米DDR5通过头部企业认证,订单排至2026年一季度,国产替代正加速填补缺口,让板块兼具周期弹性与成长确定性。
调仓不盲目:两大赛道的核心标的怎么选?
储能与存储芯片内部分化显著,调仓需精准锚定“需求最迫切、壁垒最高、替代最彻底”的环节,避开单纯“沾边概念”的标的。
储能:锁定“电芯+集成+技术升级”三大方向
储能的红利已从单一环节向全产业链扩散,但核心收益集中在需求爆发最直接的领域。
- 电芯环节: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受益于装机量与价格双重提振。随着小电芯价格已启动上涨,大电芯涨价落地预期强烈[__LINK_ICON],具备规模优势且绑定国内外头部电站的电芯企业,将直接享受“量价齐升”红利,2026年出货增速有望追平地面装机45%的高增长[__LINK_ICON]。
- 系统集成环节:连接电芯与终端应用的枢纽,订单能见度最高。这类企业深度参与各地储能招标,在2500亿元专项行动落地后,订单将持续放量,且毛利率随规模效应稳步提升,业绩兑现速度快于上游材料环节。
- 技术升级赛道:固态电池、液冷储能等新技术路线的先行者更具长期价值。半固态电池应用加速,液冷技术解决了大型储能的散热痛点,布局这些领域的企业能脱离传统价格竞争,获得技术溢价。
存储芯片:聚焦“模组+先进存储+设备材料”三类玩家
存储芯片的涨价收益向“靠近终端、掌握技术、绑定国产龙头”的企业倾斜,不同环节对应不同弹性。
- 存储模组企业:涨价传导最直接的“受益方”。这类企业连接芯片原厂与下游终端,江波龙、佰维存储等龙头采购长江存储颗粒的比例持续提升,在消费电子、工业领域订单饱满,能快速将芯片涨价转化为利润增量,短期弹性最大。
- 先进存储领域:HBM、DDR5等高端赛道的参与者成长性最强。HBM 2025年出货量预计暴增70%,长电科技的HBM封装产能利用率超90%,澜起科技的接口芯片切入国际供应链,这类企业能穿越传统存储周期,享受技术升级红利。
- 设备材料企业:国产扩产潮中的“隐形赢家”。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产能扩张,直接拉动北方华创的刻蚀设备、雅克科技的封装材料需求,这类企业订单能见度已延伸至2026年,成长确定性远超单纯依赖价格波动的环节。
避坑提醒:调仓必须避开的三类陷阱
调仓不是“闭眼买”,部分标的看似贴合赛道,实则缺乏业绩支撑,需重点警惕:
- 无实质订单的“政策蹭热点”:部分储能企业仅发布技术研发公告,未进入主流招标体系,政策红利难以传导至业绩;
- 技术未突破的“伪替代股”:存储芯片领域中,一些企业产品仅停留在成熟制程,未通过长江存储、华为等核心客户验证,国产替代收益有限;
- 高库存的“涨价受损者”:少数存储模组企业前期囤积高价芯片,当前涨价收益被库存成本吞噬,反而面临盈利压力。
储能与存储芯片的行情,本质是“能源转型”与“算力革命”两大时代趋势的交集,前者靠政策与需求筑牢底部,后者靠供需缺口与替代打开空间,这种双重逻辑支撑下的机会远比短期热点更值得把握。
在你看来,储能板块中,是短期订单爆发的系统集成商更值得布局,还是长期技术领先的固态电池企业更具潜力?存储芯片里,你更看好弹性十足的模组龙头,还是壁垒深厚的先进存储玩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调仓思路。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