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河南正以坚定的姿态拥抱水运,一系列水运项目的推进,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这背后,是河南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务实抉择,其原因既现实又充满前瞻性。
河南水运崛起: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河南正以坚定的姿态拥抱水运,一系列水运项目的推进,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这背后,是河南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务实抉择,其原因既现实又充满前瞻性。
水运项目多点开花,发展态势如火如荼
近期,河南的水运建设喜讯频传。郑州港的建设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新进展,土地批复的完成,标志着项目即将迈入实质施工阶段。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郑州港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成为河南水运的重要枢纽,承载着货物的流通与经济的增长。
开封港也不甘落后,整体规划的招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意味着开封港已正式踏入前期研究和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曾经水运辉煌的开封,有望借助这一契机,重拾往日的荣光,在新时代的经济舞台上再度绽放光彩。
而周口港的铁路专用线建设更是获得了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国家铁路局三部门的鼎力支持。这一支持犹如给周口港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铁路建设正以加速度向周口港推进。通过铁路与水运的完美连接,周口港仿佛装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仅自身发展将更为迅猛,还为后续郑州港到周口港的联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三部门发布的专项计划中,明确提及了河南周口中心港铁路专用线的建设规划。目前,这条专用线已经热火朝天地建设起来。按照当前的建设进度,预计到明年年底,最晚后年,即可基本建成。届时,周口港的集货范围将实现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河南省内,周边省份乃至西北地区的货物都将如同百川归海般汇聚到周口港。铁运与水运的无缝对接,让货物能够一路畅行直达长三角,进而借道出海,开启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线主要从漯阜铁路引出,全长 12.663 公里。它跨越高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伸向沙颍河边。这条专线以黄寨站为接轨站,终点是周口港站。此外,周口港还精心设置了小集和范营两个作业区。如此一来,周口中心港两个最主要的水运港区都实现了铁路的全面覆盖和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水陆联运网络。
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各地竞相发展经济的今天,工业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农业,作为传统的基础产业,虽然至关重要,但在经济增长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瓶颈。以玉米为例,如今一斤玉米的价格仅为 0.8 元,而一瓶普通的水都能卖到两块钱。这样的价格对比,清晰地反映出靠初级农产品盈利的艰难。
对于河南豫东的周口而言,发展农业主要有两条可行之路。一条是走深加工的路线,就像漯河、许昌的一些区域,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条则是依托像金龙鱼这样的大型企业,发展蛋白粉制造等相关产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拓展和延伸。然而,初级农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想要依靠农业实现经济的大幅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有人提出发展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具有其特殊性。尽管第三产业在一些地区看似热闹非凡,但要真正依靠它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并非易事。以河南的老君山和开封的万岁山武侠城为例,这两个知名景区一年的纯收入总和大约在十个亿左右。但在这看似可观的收入背后,还需要扣除大量的成本,如景区的建设维护费用、员工工资等。而且,在收税之前,政府还需要为景区提供消防、安保服务以及周边环境维护等公共服务,整体算下来,真正能够转化为税收的部分并不多。
反观那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如上海、苏州、杭州、北京和深圳等,工业始终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基石。上海虽然将一些厂房迁移到了昆山等周边地区,但它最核心的收入来源依然是第二产业,工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拥有汽车产业等各类制造业,深圳的高端制造业更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汽车制造厂、一套电池生产设备的投资,少则几十个亿,多则上百亿、几百亿,这样的大规模投资和产出是旅游产业远远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很多城市所谓的“支持旅游业”,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底层老百姓解决生计问题,让大家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真正能够支撑整个社会运转、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还是第二产业的工业。
水运助力,开封与周口的不同发展轨迹
回顾历史,自从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走后,开封失去了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水运也逐渐走向衰落。此后,开封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发展,但在河南省各市的排名中,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 GDP,基本都处于垫底位置。这一现实情况深刻地反映出,过度依赖第三产业而忽视工业发展,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制约。
再看周口,近年来 GDP 一路稳步增长。这并非是因为种的小麦更多了,也不是耕地面积扩大了,关键在于周口的工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周口依托港口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钢铁产业等,这些产业成为了真正的纳税大户,为周口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郑州不遗余力地建设郑州港,开封也迅速将开封港提上日程,其核心原因就在于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能够抓住这个机遇,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郑州曾经以小商品流通闻名,但如今这个产业已经逐渐没落,同时也未能抓住互联网经济、电商和直播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因此,郑州必须紧紧抓住新能源、医疗和高端精加工制造业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契机。划出港区正是为了落实这些产业,从航空港到陆港,从中欧班列到现在推进的贾鲁河复航,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港区的制造业展开的。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河南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必须全力以赴把工业基础打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河南大力发展水运,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在现实基础上做出的明智选择。随着水运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基础的逐步夯实,河南有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纪录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