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著名文史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王学典先生撰文,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杰出书画艺术家范曾先生书写的《滕州一中赋》,在滕州一中庆祝建校110年的喜庆时刻精彩面世。《滕州一中赋》由两位学坛名人联袂创作,气势恢宏,厚重蕴藉,堪称珠联璧合的艺术珍品,是滕州一中110年校庆
由著名文史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王学典先生撰文,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杰出书画艺术家范曾先生书写的《滕州一中赋》,在滕州一中庆祝建校110年的喜庆时刻精彩面世。《滕州一中赋》由两位学坛名人联袂创作,气势恢宏,厚重蕴藉,堪称珠联璧合的艺术珍品,是滕州一中110年校庆最珍贵的贺礼,也是百年老校发展史上流光溢彩的里程碑。
范曾先生和王学典先生在《滕州一中赋》前,2023年3月30日
《滕州一中赋》的创作,源于时任滕州市委书记刘文强的提议。随着学校改扩建工程的正式启动,滕州一中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刘文强书记在视察一中时强调,滕州一中是百年名校,杰出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应该考虑请广大校友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应该充分发挥知名校友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用高水平的文学艺术作品,鼓舞师生的士气,不断为学校发展加油助力。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敦请1979届校友、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撰写《滕州一中赋》。
为此,滕州一中时任校长刘春雨先生专程前往济南拜会王学典教授,并郑重相托。王教授辞让不过,遂决心认真完成此项任务。王教授对作赋一事极为重视,为恰当书写一中校史、全面展示一中精神,他专门委派自己的学生到学校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王教授花数月之功思考酝酿,而后笔蘸浓墨,倾尽所学,将滕州一中深厚的文化积淀、百年校史的峥嵘岁月一同付诸笔端,挥笔写下了《滕州一中赋》的初稿。此后,王教授又逐字揣摩,数易其稿,最后才形成定本。《滕州一中赋》可以说倾注了王学典教授对母校、对家乡的拳拳深情。
2022年9月29日,王教授应邀回家乡参加第六届滕州书展,并就全民阅读话题作报告。会议期间,滕州市政协杜孝玺副主席,学校领导赵维浩校长、韩超书记拜访王教授,并和他商量能否请书画大师范曾先生题写《滕州一中赋》,作为学校110年校庆的纪念。王教授虽然当时面露难色,最后还是应允下来,表示会尽力促成此事。
王教授与范曾先生相交有年,同时也知道山东大学原校长徐显明先生和范先生友情更笃。2012年10月27日,徐显明校长聘请范曾先生担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并把每年10月27日定为山大的“范曾日”。范先生亦特别眷顾山大,多次亲临作报告,并举办书画活动。2023年2月21日,《壮岁采风——范曾边疆写生集》新书发布暨范曾艺术研讨会在北京荣宝斋举行,徐显明校长应邀出席。他回顾了与范先生的交往历程,盛赞先生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作品经得起历史考验。
为此,王教授首先向徐校长汇报了滕州一中的期待。2023年2月21日,他将写好的《滕州一中赋》发给徐校长,获校长赞许,徐校长遂向先生的女公子范晓惠女士作了郑重推介。范女士回复道:“我和父亲沟通时说,徐校长从未开过口,这次推荐此事,一定不会有偏差。王先生又是好朋友,要帮忙达成。”同时还转发了范曾先生对赋文的评价:“学典兄乃文坛之祭尊,其文雄奇阔大,余甚赏之。”
范曾先生创作《滕州一中赋》,2023年3月1日
范曾先生出身江南书香世家,是江苏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第十三代传人,在文、史、哲诸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素以诗、书、画兼通享誉士林。范先生倡导并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范先生以渊厚的词赋修养和行家里手的身份,对《滕州一中赋》的若干措辞进行了一番调整润饰,使得赋作更臻佳境。3月1日上午,先生神完气足,笔走龙蛇,历经一个多小时,一幅苍劲雍容的艺术珍品粲然诞世。墨宝既成,先生又特送荣宝斋裱装。
范曾先生于中国书画界地位尊崇,能书写297言的《滕州一中赋》,实属不易。赵维浩校长、韩超书记等校领导闻讯备受鼓舞,随即提出润格之事。对此,范曾先生答复说:“余自书画可货于市之后,凡诸学校、医院、军队、边疆少数民族、慈善以及儿童事业,皆分文不取。更况为学校书碑,范曾之规,更不可谈润笔之事,谨恭谢绝。”先生此举义薄云天,嘉言懿行,足以垂范当代,昭示后人,又岂惟滕州一中之幸?
2023年3月30日,王教授、赵维浩校长一行前往北京,徐显明校长虽身在外地公干,仍安排专人专车把他们接至范先生府上。王教授向范先生介绍了滕州一中的基本情况,赠送滕州地方文化著述《古滕十进士诗文译注》《岁月深处的华北弘道院》。赵校长诚邀范先生方便的时候到学校参观,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约。
滕州一中创建于1913年,始称滕县新民学校,20世纪30年代即蜚声海内外,1962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64年被确定为全国31所大改试点校之一,1993年被评定为山东省首批免检的三所省级规范化学校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一中人以滕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学校逐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齐鲁名校,成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璀璨夺目的亮丽品牌。
“良驹奋蹄,鸿鹄振翼。齐鲁圣传,斯文永彰!”滕州一中建校110年之际,王学典、范曾二位先生联合创作《滕州一中赋》,这篇精品之作,文辞雅正、声韵和谐、笔力劲健,寄寓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人,对滕州一中的深深祝福,对广大学子的殷殷厚望。《滕州一中赋》的创作,不仅是滕州一中百年校史上的光辉一页,亦是滕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盛事。作为王学典教授与一中之间的联系人,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全程旁观了此一艰辛过程,因之常常为范曾先生、徐显明校长和王学典校友之间那种士君子般交往的古风义举、对教育事业的一片深情所感动,故撰此文,以飨学林、以飨书苑。
梁山工匠梁廷昌先生所刻《滕州一中赋》,2023年9月22日
附录:《滕州一中赋》译文
滕薛古国名郡,科圣墨子故乡。有我滕州一中,家乡卓越学堂。依傍湖山壮美胜景,孕育绝代英才华章;承接荆漷潋滟波光,古滕文脉源远流长。稷下学宫传人济济于此,绝非溢美之词;荣膺全国百强高中之列,哪里还需谦让。
怀想往昔,创业艰难奔忙;松柏始植,桃李初吐芬芳。奠基立业,开拓者辛劳备尝;中外融通,设新民弘道学堂。诲人不倦,百十年薪火相传;润物无声,两甲子泽被八方。
当此崭新时代,欣逢盛世繁昌。贤明之士运筹帷幄,规划宏大发展方向。改建百亩校园,培养才俊的沃土丰壤;建成整齐楼宇,成为教育的宝地华堂。滕州人重教兴学,涵养千年英才成长;学子们孜孜矻矻,成为国家民族栋梁。
啊!若非我滕州一中,谁能如此成就辉煌?学府盛大显赫,人才车载斗量。百十年春风化雨,传道授业从未相忘;全天下传播美名,诗赋词章溢彩流光。骏马奋蹄奔腾,鸿鹄展翅翱翔。齐鲁大地圣学相承,古老文明永世传扬!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