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来的“地震鱼”:皇带鱼真能预测地震?今天我们来揭开面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22:39 1

摘要:如果你在海边捡到一条5米长、浑身银白、头顶飘着红色“鬃毛”的鱼,会不会以为撞见了龙宫使者?这货就是皇带鱼——江湖人称“地震鱼”,也是现存最长的硬骨鱼。但你知道吗?它跟咱们吃的带鱼半毛钱关系没有,人家可是月鱼目皇带鱼科的“贵族”,而带鱼属于鲈形目,勉强算“八竿子

如果你在海边捡到一条5米长、浑身银白、头顶飘着红色“鬃毛”的鱼,会不会以为撞见了龙宫使者?这货就是皇带鱼——江湖人称“地震鱼”,也是现存最长的硬骨鱼。但你知道吗?它跟咱们吃的带鱼半毛钱关系没有,人家可是月鱼目皇带鱼科的“贵族”,而带鱼属于鲈形目,勉强算“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

皇带鱼的长相自带“神话Buff”:体侧扁如丝带,全身光溜溜没鳞片,却有5-6行瘤状突起,像穿了件珍珠铠甲;背鳍从头顶一直延伸到尾巴,前10根鳍条特别长,红彤彤的像戏曲里的雉鸡翎,游起来飘逸得像龙王爷的冠冕——也难怪日本渔民叫它“龙宫使者”,欧洲人喊它“海魔王”。最逗的是它的腹鳍,变成了两根细长的“面条”,末端还膨大如柳叶,活像古人划船用的桨,所以英文名直接叫“Oarfish”(桨鱼)。

不过别被它的“王者气场”唬住,这家伙嘴巴小得可怜,也没有传说中“尖尖的大獠牙”,平时就靠鳃耙过滤浮游生物、甲壳动物和小鱿鱼。2016年美国科学家研究过一条5.5米长的皇带鱼,从它腹鳍条切片数出6-7圈年轮,推测它花了六七年才长这么大——看来“长个子”这事,它比人类青春期还慢。

皇带鱼是典型的“深海社恐”,平时宅在200-1000米的温暖海域,科学家对它的了解少得可怜,连游泳姿势都吵了好几年:一开始以为它像蛇一样扭着游,后来墨西哥海底视频拍到它全身挺直,靠背鳍波浪式摆动前进,最新画面又发现它偶尔会“蛇形走位”,还能头朝上竖直悬浮——活脱脱一条会“仰泳”的深海带鱼。

既然这么“宅”,为啥偶尔会出现在浅海甚至被冲上岸?民间传言炸开了锅:“地震前兆!海底异动把它吓出来了!”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光台湾地区就有一堆“巧合”:2011年9月台东渔民抓到4.63米皇带鱼,3天后花莲发生5.2级地震;2013年5月太麻里海滩出现4.1米皇带鱼,2天后南投6.3级地震;2016年4月台东钓客钓到3米皇带鱼,第二天海端乡就震了4级……

但科学家可不买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辟谣:“皇带鱼现身浅海可能是生病、受伤,或被洋流意外冲上来,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能预测地震。” 想想也是,要是它真有这本事,地震局早该养一池子当“预警员”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巧合确实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地震鱼”的名号越传越神。

皇带鱼有多罕见?瑞典1879年抓到一条,下次再见已是2010年,中间隔了131年!咱们来看看全球渔民与它的“幸运邂逅”:

台湾花莲,2000年:定置网里捞起5.7米、35公斤的大家伙,渔民吓得以为网住了“海龙王”,后来发现它只是脱水而死——看来深海鱼到浅海,就像咱们突然进了高压氧舱,扛不住。

美国加州,2013年:一周内两条皇带鱼接连冲上岸,一条5.49米,一条近4.3米(14英尺),当地人惊呼“深海在开派对吗?” 后来专家分析,可能是洋流异常把它们“打包快递”到了海滩。

马来西亚热浪岛,2015年:游客发现3米长的奄奄一息的皇带鱼,9天后沙巴州6.0级地震——又一个“预言成真”的案例?但当地地震局表示:“纯属巧合,地震前没有监测到海底异常。”

最惨的是2015年美国圣卡塔利娜岛那条5.2米皇带鱼,被环保机构CEO麦考利带着孩子皮艇游时发现尸体。这位在岛上住了20年的海洋教育工作者坦言:“当了25年老师,第一次见活的皇带鱼,可惜是具尸体。” 看来想见它一面,比中彩票还难。

关于皇带鱼的谣言,比它的背鳍还长。咱们来逐个戳破:

谣言1:吃了皇带鱼会遭天谴? 东南亚传说“食之必死”,但有渔民试过清蒸,评价是“味道差得像橡皮”。其实它肉质呈胶质,没啥食用价值,也没毒,就是不好吃——所以“死于非命”可能是被难吃死的?

谣言2:最长能长17米? 1808年苏格兰海滩有条“传说中”的皇带鱼长达17米,但这数据没被证实。目前靠谱记录是11米,常见个体3-5米,跟一辆SUV差不多长,已经够吓人了。

谣言3:古代“大海蛇”就是它? 航海日志里常记载“百米海蛇袭击船只”,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皇带鱼集体游动的错觉——毕竟一群5米长的银白“丝带”在水里扭,确实容易被误会成海怪。

皇带鱼就像深海派来的“神秘使者”,每次现身都引发热议。但比起“地震预言家”的头衔,它更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对海洋的了解有多匮乏。2022年《自然》杂志文章提到,人类探索过的海洋区域不足5%,像皇带鱼这样的深海生物,可能还有无数未知等待解锁。

来源:老孙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