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昕的比赛结束后,很多圈里圈外的人都议论纷纷。大家都看到了,他在跟小将费浚航对阵时,碰到了明显的发球争议。许昕已经36岁,是老将了,平时比赛里他总是很稳。可面对对手的发球动作“像在空中画圆圈”,他多次提醒裁判,结果裁判就是不管。许昕一气之下照着费浚航的动作学了
许昕的比赛结束后,很多圈里圈外的人都议论纷纷。大家都看到了,他在跟小将费浚航对阵时,碰到了明显的发球争议。许昕已经36岁,是老将了,平时比赛里他总是很稳。可面对对手的发球动作“像在空中画圆圈”,他多次提醒裁判,结果裁判就是不管。许昕一气之下照着费浚航的动作学了一个,马上就被吹罚违规。球迷们都忍不住想问,规则难道就不是一碗水端平吗?
没有鹰眼系统,裁判说了算,这大家都知道,但被双标对待,许昕最后只能无奈回家。很多人都觉得熟悉,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多少次我们不是被这样子不公平的小事气到?大家都明白,这种时候吃亏的,总是认真、踏实做事的人。
还有不少退休的老球迷跟着揪心,“这么多年许昕在赛场上拼命,就是要个公平,这回居然在国内比赛遇到这种事!”这种感受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岁数大了,碰见不公,能改变什么?也许动作不能和年轻人比,但规矩都应该对所有人一样。
但是比赛没有因为许昕的离场而低落。林诗栋的表现很快让大家看到“中国队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林诗栋年轻,技术又硬,第一局和第二局都领先费浚航。到了第三局,林诗栋干脆来了一个“袋鼠摇发球”,就是网上很火的那种。据说这招是跟张煜东学的,当年直播时,张煜东自己还调侃过“这一课值50万”,后来成了一个梗。
这记花式发球没拿到分数,现场一片哄笑,但关注点已经从发球动作变到了林诗栋的态度。这就是和裁判“斗智斗勇”,不直接对抗,却用自己的方式跟大家说:“我们不会被不公平压着走。”很多观众说林诗栋“替许昕解气”,确实如此,比起抱怨,更重要的是团队里有人能站出来,哪怕方式与众不同。
其实,林诗栋的“袋鼠摇发球”不是随便来的,是赛场内外传承的结果。张煜东一直是国乒里花式发球的头号人物,这种动作现场的观众也没少见。每一次技术和规则掰手腕,都是球员互相学习的结果。但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带着责任和荣誉来打比赛,年轻人用新颖的技术表达对前辈的支持,这种精神不少人都点赞。
许昕赛后也没沉默。他和媒体说:“以后的比赛,大家都要规范发球了,全运会有鹰眼系统,对所有人要求都高。”这句话其实很实在,每一场正式赛事,动作和细节就像我们的生活,出了问题就难补救。年轻球员也好,老队员也好,谁都不愿意因为漏洞丢掉机会。
不少退休老观众在家里看球谈起这一点,“年轻人总喜欢试新花样,但没规矩不成方圆,谁都有被挑战的时候。”这恰恰说明,从许昕到林诗栋,再到其他队员,团队的氛围很重要。“团结不是嘴上说说,为队友出头才是真的。”
比赛场上输赢瞬息万变,但背后的支持和共鸣更让人动容。虽然许昕遗憾离场,但林诗栋的举动让大家都明白,“遇到不公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团队帮你一起面对,心里踏实多了。”很多上班族说看到林诗栋回击裁判,仿佛自己在办公室被同事帮忙出头,日子都多了些底气。
还有人评论,“年轻的林诗栋替老许昕扎扎实实打了一场仗,这份互相照应,现在社会太需要。”很多人感非常同感,不管是自己在单位或退休之后在社区混,谁不希望身边有真心的伙伴?生活给谁机会就看平时有没有帮人的那份劲头,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就是这么一点点传递出来。
五十万发球成了玩笑,也是一种态度。大家其实希望的,还是“规规矩矩”,有公平、有温情。无论赛场上,还是日常生活,遇到不公时,如果有人能像林诗栋那样回一招,气顺多了。队友的互助,老少的传承,这才是中国乒乓一直走到今天的原因。
许昕的委屈不是一个人的事,林诗栋的回击也不是一个人的气。大家心里都有只希望,“不管做什么,别被不公平的事憋坏了,有朋友、有伙伴,能顶得住,日子就没那么难。”哪个年龄段不是这样?从上班到退休,这份团结和支持,才是我们的底气。
来源:篮坛风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