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知到USO公益!《兄弟连》改变演员人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7:06 1

摘要:这剧当年的配置放到现在都能打,汤姆・汉克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联合监制,还延续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写实风格,1.25亿的预算在当时同类作品里是顶流,说是“砸钱做精品”一点不夸张。

2001年9月9日,《兄弟连》刚在屏幕上跟观众见面,谁都没料到两天后美国就遭遇了9・11恐怖袭击。

这个时间巧合,让这部原本只是还原二战历史的迷你剧,一下子多了层不一样的意义。

这剧当年的配置放到现在都能打,汤姆・汉克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联合监制,还延续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写实风格,1.25亿的预算在当时同类作品里是顶流,说是“砸钱做精品”一点不夸张。

本来想这预算可能有水分,后来发现制片方是真没在还原历史上省钱,光制作周期就拉了3年,还去好几个国家拍外景,就为了让观众看到最真实的二战欧洲战场。

光有大制作还不够,这剧能打动人,关键是它拍的E连故事,全是真刀真枪的二战历史。

E连隶属于第101空降师第506伞兵团,1944年诺曼底登陆那天,140名伞兵被空投到敌后,那任务说难听点跟自杀差不多。

后来他们跟着指挥官理查德・温特斯,打了法国解放、市场花园行动,还在巴斯托涅守过阵地,最后甚至解放了纳粹集中营、占领了“鹰巢”。

市场花园行动那段我印象挺深,E连本来是盟军先头部队,结果因为情报不准撞上德军主力,伤亡率特别高,最后也没完成战略目标。

这种不回避“失败”的还原,比只拍胜仗更显真实,毕竟战争里哪有那么多“一路开挂”

为了演好这些真历史,剧组没少下功夫,演员们都得先过“新兵营”这关。

所有演员要参加10天的“迷你新兵训练营”,前美军特种兵来指导,5公里越野、夜间战术演练、拆武器装武器都得会。

詹姆斯・马迪奥那时候体能不行,训练时还被多次罚站岗,现在回头看,这罚站反倒帮他找着了角色“坚韧”的感觉。

而且剧组对道具、制服也抠得细,剧中用的M1步枪、德军MP40冲锋枪都是二战原版,有些还是从博物馆借的,每次拍前都得军械师检查。

搞不清现在还有多少剧组会这么“较真”,但正是这份“较真”,让演员往那一站,就像从历史里走出来的兵,不是单纯“穿个戏服摆样子”。

演员们对角色的投入,还延伸到了戏外,他们跟原型老兵的关系特别铁。

迈克尔・库德利茨饰演“公牛”兰德尔曼,第一次给兰德尔曼打电话时,反复琢磨该说什么,就怕失了礼。

他后来回忆这事时说,整个项目的意义就是“把一切做对”,这份心思确实难得。

马迪奥跟他演的佩尔孔特,戏外交情更深。

佩尔孔特后来失去妻子,专门邀请马迪奥陪自己去欧洲参加老兵重聚,俩人一起走了诺曼底、荷兰、德国。

马迪奥说那是“改变人生的经历”,我倒觉得,这更像“角色和原型”的双向奔赴,演员用心演活了老兵的故事,老兵也把演员拉进了自己的人生。

马迪奥受这趟重聚的影响特别大,他本来对二战几乎一无所知,拍完剧、跟老兵相处后,直接成了退伍军人公益的支持者。

现在他还活跃在USO(美国军人服务组织),经常去海外基地给官兵表演。

USO是1941年成立的,专门给海外美军提供帮助,9・11后美军海外部署多了,USO活动也变多,马迪奥每年至少去3次

一部剧能让一个演员从“门外汉”变成“长期公益人”,这已经超出了“演戏”的范畴,更像一种“精神传承”。

这剧的意义还不止于演员和老兵,连时代都跟着它有了回响,尤其是9・11之后。

退役上校彼得・克里安那时候在掌上电脑里写,“我的一代刚刚经历了珍珠港,我们已经在战争中,只是不知道敌人是谁”。

他把9・11后的美国平民士兵,比作二战时的E连,都是遭了攻击后,不得不站出来的普通人。

那时候美国征兵站咨询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很多新兵说受了《兄弟连》的激励。

这种“时代共鸣”不是随便一部剧能有的,它就像个纽带,把二战的“兄弟情”和9・11后的“家国感”连到了一起。

更有意思的是,这剧过了二十年还没过时。

2021年《兄弟连》播出20周年,HBOMax上的播放量比前一年涨了不少,18到35岁的观众占了快一半,连00后都爱看。

本来觉得战争剧可能只吸引年纪大的,没想到00后看了也能get到“不放弃兄弟”的点,还有人在短视频平台留言,说这种精神在现在的团队合作里也管用。

“兄弟连”这名字本来出自莎士比亚《亨利五世》,说“我们少数、我们幸福的少数,我们这一群兄弟”,现在看来,这种“兄弟情”不光存在于剧中和历史里,还能被不同时代的人理解、认可。

《兄弟连》能火二十年,不是靠场面大、明星多,而是靠“真”,历史是真的,演员的投入是真的,传递的精神也是真的。

现在大多数E连老兵已经不在了,但剧集里那种“普通人被召唤时,能做出非凡事”的精神,还在打动着一波又一波观众。

它不只是一部战争剧,更像一本“精神备忘录”,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愿意站出来的普通人。

这种精神,不管过多少年,都不会过时。

来源:游史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