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后的今天,宁波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十周年纪念封首发。宁波以纪念封为载体,致敬屠呦呦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让更多人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励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续写中国答卷。
十年前的2015年10月,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
十年后的今天,宁波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十周年纪念封首发。宁波以纪念封为载体,致敬屠呦呦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让更多人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励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续写中国答卷。
纪念封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十周年”为主题,正面印着屠呦呦先生的肖像,旁边是陈列馆,用青蒿素分子结构的图案作为纪念封的纪念戳,既藏着“中医药智慧”,又显“科技力量”。
据悉,该纪念封由北京邮票厂邮票设计师马立航设计,纪念封凝聚着对屠呦呦的致敬,也承载着对中国科技事业的美好期许。
在传播和弘扬屠呦呦科学精神的路上,一个场馆、一群人始终默默付出。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是承载其科研记忆、传递科学温度的重要场所,开馆已经四年。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在诉说着先生“临危受命、潜心钻研”的岁月。
还有一群志愿者,他们不是科研工作者,却能把“青蒿素的故事”讲得生动动人;他们不是展馆工作人员,却总在周末、节假日准时到岗,用热情迎接每一位参观者。
“就是想把屠呦呦先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志愿者代表盛囡囡的话简单有力。
“我也要像屠呦呦奶奶一样,长大后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翰香小学“小小讲解员”吴幼琳说。
正是因为无数志愿者,用耐心与热爱搭建起“科学与大众”的桥梁,让“科学家精神”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感动。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有关负责人说,屠呦呦用一生践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用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今天的纪念封首发,是致敬,更是出发,希望大家以屠呦呦为榜样,在各自的领域坚守初心、奋力前行,为人类健康事业、为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