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之二】唐宋 “市舶司”背景下的南京“榷货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3:32 1

摘要:隋炀帝为巩固其统治,竭力抑制江南地方势力发展,诏令“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导致南京不但丧失原都城地位,经济文化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关津的发展趋于停滞。

——隋唐宋元时期南京地区关津机构

叶 军

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三百余年的南北朝。短暂过渡后,唐宋继起,中国再次步入统一的历史进程。

隋炀帝为巩固其统治,竭力抑制江南地方势力发展,诏令“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导致南京不但丧失原都城地位,经济文化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关津的发展趋于停滞。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置了“市舶司”,负责人称“市舶使”,主要职责是贯彻海外贸易的鼓励政策,以作为怀柔远人,宣扬国威,扩大国际影响的一种手段。南京虽因地处内陆而未设市舶机构,但港口依然有所发展,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京泅口税场对经过的衣冠客商、金银、牛马、茶盐、绫绢等都予以征收十分之一的“船脚”税,对进口的香药、珍宝等重要商品规定由政府专卖(禁榷)和抽买,不准民间私相交易。

开成二年(837),南京泅口税场取消。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在我国海关3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史书记载,于唐朝首次出现“牙人”两字,这对以后海关制度和报关业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唐书·食货志上》“自今以后,有因交关用欠陌钱者,宜但令本行头及居停主人牙人等检察送官。如有客隐兼许卖物领钱纠告,其行头主人、牙人,重加科罚”。

公元1126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南京前依长江天险,背靠苏浙富庶区,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府号陪京,地大物黟,诸司错立”,“地总九郡”的行政中心。在南京设有管理商业贸易的机构---“榷货务”。政府对江南、江北商旅贸易实行管制,凡由江南到江北交易者,需持官府所发文券才可渡江。对来往客商,每千钱货征收20钱过往税,当地商人每千钱征收30钱税,制定了商贩纳税条例,鼓励外地客商来宁贸易。

进出南京地区的大宗货物主要是茶、盐、酒。这些货物到港后,货主需办理发货、提货、纳费、交税、领取公据及筒袋、印纸、关防等手续,在码头出现了专以代客商办理各种业务,从中抽取佣金为收人的牙商(似今天的报关行)。此间,还在靖安(今下关)设有抽分场和王沙税。抽分场是专门征收货物税的税关。抽分有两种形式,开始时是抽收实物,即按一定比例收取货物,抽分所得供给政府使用,后来发展成为折银钱交纳,抽分的税率是:芦柴茅草等三十分取一,杉木棕毛等三十分取二,松木柴炭等十分取二。

元朝,设置钞官稽考簿,考核税关人员的政绩,并设有秣陵关巡司及税务,所执行的税则是《市舶抽分则例》,根据该条例,对输人货物进行征税,管理船舶,处理走私违章案件等。

[ 参考书目 ]《中国海关百科全书》 《中国海关与近代社会图史》《旧中国海关历史》 《中国海关通志·专记》 《江苏省志·海关志》《南京海关志》 《话说南京》 《南京大观》

(注:作者叶军笔名海螺 ,中共党员 、文史学者、《南京简志2014》副总纂,江苏环境科学学会流域共治分会“江苏生态文化大使”,南京市“紫金银辉”〈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宣讲团成员;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黄建华

来源:神州南通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