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总理韩德洙首次出庭受审:自称无业 否认协助尹锡悦内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13:07 1

摘要:当地时间9月30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开庭审理韩国前国务总理韩德洙涉嫌协助内乱一案。这位曾执掌国政的资深政客,在法庭身份确认时直言“无业”,并对特检组指控的“协助尹锡悦内乱”“制作虚假公文”等核心罪名全盘否认。庭审通过直播向公众开放,仅屏蔽了总统府戒严当日监控录

当地时间9月30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开庭审理韩国前国务总理韩德洙涉嫌协助内乱一案。这位曾执掌国政的资深政客,在法庭身份确认时直言“无业”,并对特检组指控的“协助尹锡悦内乱”“制作虚假公文”等核心罪名全盘否认。庭审通过直播向公众开放,仅屏蔽了总统府戒严当日监控录像的调查环节,这场牵动韩国政坛的审判,将“紧急戒严事件”的争议再度推向风口浪尖。

上午9时35分,韩德洙抵达法院,面对记者围绕“戒严文件接收情况”“是否认罪”等追问,始终沉默不语,面色严肃地径直走入法庭。庭审开始后,当法官核实身份时,他清晰报出“1949年6月18日生,无业”,这一表述与他四十余年的公职生涯形成强烈反差——作为卢武铉政府时期的总理,他曾担任经济副总理、驻美大使等要职,如今以“无业者”身份站上被告席,引发舆论对其政治生涯终结的唏嘘。

特检组在庭审中详细陈述了指控逻辑:2024年12月3日,前总统尹锡悦拟宣布紧急戒严,时任总理的韩德洙作为“国政二把手”,本负有依据宪法阻止非法决策的职责,却在进入总统办公室听闻商议后,未加阻拦反而建议“召集国务会议走程序样子”,为戒严提供形式合法性。检方还披露关键细节:戒严宣布与国务会议召开仅间隔数分钟,电力、供水管控等决策均在仓促间敲定,事后韩德洙还曾建议总统室附属室负责人“粉碎处理”相关文件,涉嫌销毁证据。

对此,韩德洙及其辩护团队明确反驳。他在法庭上强调“从国家发展层面看,紧急戒严难以容忍”,辩称对戒严程序混乱“记忆模糊”,否认存在故意协助行为;辩方则直指检方证据链断裂,认为“建议走程序”属履职范畴,“粉碎文件”指控缺乏直接证据,制作虚假公文、损坏公共文件等罪名在法律上不成立。值得注意的是,韩德洙还明确表示“不希望进行国民参与审判”,被解读为试图规避公众情绪对司法的影响。

韩德洙受审源于韩国政坛持续发酵的“紧急戒严事件”。2024年底,尹锡悦政府因某项争议政策引发大规模抗议,据称拟启动紧急戒严压制局势,虽最终未正式实施,但相关决策过程被曝光后引发宪政危机,特检组随后以“涉嫌内乱”立案调查。作为当时的政府二号人物,韩德洙被检方列为“核心共犯”,认为其“消极履职+主动附和”的行为,是非法戒严险些落地的关键推手。

此次审判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程序设计上。应特检组申请,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批准庭审直播,这在韩国司法史上较为罕见,既满足了公众对重大政治案件的知情权,也因“屏蔽总统府监控录像调查”引发争议——检方称此举为“保障国家安保”,反对者则质疑可能掩盖关键证据。庭审仅持续一个多小时便宣布休庭,法院明确下次开庭将于10月13日举行,届时将传唤农林畜产食品部长官等证人,并核查相关录像证据。

值得回溯的是,韩德洙曾在2025年3月遭遇弹劾,后被宪法法院驳回并恢复总理职务,但此次刑事指控直接触及“内乱”这一重罪,一旦定罪将面临重刑,这也使其成为韩国首位因“协助内乱”受审的前总理。

韩德洙首审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蔓延至韩国政坛。在野党借机攻击尹锡悦政府“宪政危机制造者”,要求彻查所有参与戒严商议的官员;执政党则试图与韩德洙切割,称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政府立场”,同时质疑特检组“选择性调查”,存在政治偏向。

司法层面,案件核心争议点已清晰浮现:检方试图证明韩德洙的行为存在“主观故意”,属“协助内乱”的积极参与者;辩方则坚持将其行为定性为“履职失误”,强调“无直接犯罪意图”。法律界人士指出,由于“内乱”罪名在韩国刑法中量刑极重,检方需提供“超越合理怀疑”的证据链,而总统府监控录像、国务会议记录等未公开证据,将成为后续审判的关键突破口。

对普通民众而言,庭审直播让“宪政边界”成为热议话题。有网友认为“总理应是宪法守门人,而非权力附庸”,支持彻查;也有声音担忧“政治案件过度司法化”,可能加剧政坛分裂。正如韩国《中央日报》评论所言,这场审判不仅关乎韩德洙个人的罪与非罪,更考验着韩国宪政制度对“权力越界”的约束能力。

随着10月13日二次庭审的临近,“紧急戒严事件”的更多细节即将曝光。韩德洙的“无业”自述,或许已是其政治生涯的终章注脚,但这场审判对韩国政坛权力制衡、司法独立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来源:阿峰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