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想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却没钱修铁路,中国出手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12:27 1

摘要:中越铁路合作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于2025年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落实2024年12月签署的《关于跨境标轨铁路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及2025年4月《关于成立中越铁路合作委员会的谅解备忘录》

据越通社报道,中越铁路合作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于2025年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落实2024年12月签署的《关于跨境标轨铁路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及2025年4月《关于成立中越铁路合作委员会的谅解备忘录》

本次会议聚焦核心议题,其实就两点:

第一、探讨“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段的技术方案与融资模式,

第二、规划“同登—河内段、芒街—下龙—海防段的标准轨铁路”。

其实早在2023年底,中越双方,联合明确提出三条跨国铁路线路。

第一条是:老街-河内-海防-广宁铁路:

这一条铁路,全长460公里,计划总投资约83.69亿美元。原计划2027年开工,最后经过多次协商,预计2025年12月开工, 2030年完成。

第二条是:海防-下龙-芒街铁路:这条铁路准备对接中国的防东铁路。全长约187公里,预计投资70亿美元,2030年后开始投建。

第三条是:谅山-河内铁路,对接中国的南凭高铁,全长约156公里,预计投资总额60亿美元,2030年后开始投建。

通过工程规划,我们可以看出来,工程耗资巨大,站在越南一方来看,不仅存在技术劣势,资金劣势,还存在人力劣势。

不管是哪一条铁路,如果没有中方的援建,一切规划都是纸上谈兵,这从侧面也能看出来,越南国内,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

按照目前规划,三条铁路全部完工,预计要到2050年之后了,三条铁路修了25年,还必须要中国援助技术和资金,实在让人叹息。

中越两国,本为邻国,实力差距,最少在50年之上,看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系统,早已实现了“八纵八横”的高铁网。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名是西班牙,第三名是日本,第四名是法国,第五名是德国。

在我国,春运期间铁路载客量接近5亿,高峰那几天接近2000万,在如此强大的出行压力下,只有发达便捷的铁路系统,才能保证了每一个人都能方便出行。

为此,国家也是斥巨资,下血本,全力建设。2008年,中国量化宽松,一下子放出了4万亿的贷款,其中1.5万亿是给高铁。

从大规模修建高铁的条件来说,我国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广袤的国土;二是众多的人口;三是足够的技术;四是较少的动荡。

在技术上,我们也是一路开挂,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CRH1.2.3.5,然后有了CRH380ABCDG,然后有了复兴号,然后智能复兴号,然后智能提升复兴号。

当中国已经实现八横八纵,全覆盖的时候,越南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铁路,在经济实力方面,越南目前人均收入,相当于我国15年前的水平。

2024年中国GDP达18.74万亿美元,越南为4763亿美元,人均GDP中国为1.33万美元,越南为4700美元。‌中国GDP是越南的39倍,人均GDP为其2.8倍。

2024年中越贸易额预计突破2000亿美元,越南对华贸易逆差超540亿美元。中国是越南最大进口来源国,占其进口37.6%。‌

而今天的越南呢?全国铁路总长仅约3000公里,以米轨(1000毫米)为主,占全国干线长度的84%,仅6%为标准轨(1435毫米),另有9%为混合轨。

即便新建的标准轨项目,设计时速也仅为客车160公里、比货车120公里快不了多少。2024年越南铁路客运量仅700万人次(占全国客运量3%),货运量400万吨(占全国0.1%)

换句话说,当中国在20年前已经大规模修建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时,越南现在才开始讨论如何修建一条相当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水平的普通标准铁路。

越南虽通过北南高铁(河内-胡志明市)决议,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673亿美元,但技术、资金缺口巨大‌。关键设备(如机车、信号系统)依赖中国进口,且需通过亚投行等渠道融资‌。

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如老街-河内-海防线),早已经规划完成,但是征地进度滞后,2025年10月仍未完成审批‌。

这种代际落差,根本不是技术和资金的落后,而是国家治理水平,国家产业发展的落后,能补充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正面临巨大挑战。

越南方面,产业链依赖进口,技术短板‌,电子制造业90%的芯片、面板依赖进口,本土化率不足15%‌,并且缺乏高铁、5G等高端技术储备,

另外,南海争端及中美博弈加剧,投资存在巨大风险,2024年外资撤离越南电子企业数量同比增加22%‌。越南本土消费市场,购买力不足,仅占GDP的30%。

越南的劳动力虽然年轻,但是制造业工人月均工资约3400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沿海城市普通工人的50%,和我国三四线小县城的水平无异。

历史不会给落后者太多时间。在历史发展中,机遇窗口非常短暂,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间隔约100年,而第三次与第四次仅相隔50年。

如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技术迭代速度加快,错过一代技术,即可能失去一个时代。越南通过承接中国低端制造业,想要实现赶超,其实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在历史上,日本明治维新与韩国汉江奇迹,成功转型,都是在20到30年内,完成工业化与教育体系重构。从大航海时代到数字革命,国家兴衰始终遵循“适者生存”法则。

来源:处世大讲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