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所有做生意和造富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学AI一定会被淘汰!”深夜十一点半,主播在直播间声嘶力竭地喊着,弹幕中不断有人询问课程价格。
看似传授知识的AI培训课程,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焦虑流水线。
“未来所有做生意和造富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学AI一定会被淘汰!”深夜十一点半,主播在直播间声嘶力竭地喊着,弹幕中不断有人询问课程价格。
类似的场景正在各个平台上演。一位知识博主推出“用DeepSeek赚小钱”社群,4天内近4000人付费,收入近20万元。而许多消费者购买课程后却大失所望,留言称“课程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很鸡肋”。
“不会用AI的老板就像文盲”——“所有老板必须学会DeepSeek”,这类话术直指职场人的生存恐惧。
在某在线人数近5000人的卖课直播间内,主播用“某大厂裁员50%内容岗,AI替代率超预期”等案例制造紧张气氛。 这些话语暗示着一个残酷的未来:不掌握AI技术,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终结。
更为巧妙的是,他们将AI技能与“认知差”概念绑定,宣称“认知差是最大红利”,暗示早学早受益,晚学就被动。这种论调让许多职场人士担心错过先机,不得不匆忙报名。
“普通人逆天改命最后机会”、“这一波绝对是个国运级财富风口”——这些话术直指人们对财富的渴望。
一些课程不仅承诺高额回报,还展示大量“学员成功案例”。有机构声称其DeepSeek团队讲师拥有“直播带货盈利400W+”、“带领上万名学员拿到结果”等光环。
然而当消费者要求查验导师资质时,客服却避而不谈。
更有的机构承诺“接单变现”,保证学员学完后能接到高价订单。实际情况却令人失望:所谓的接单要么是价值10元的任务派发给多个人做,要么是让学员自己去找单子。
AI卖课机构深谙现代人的身份焦虑,打造出“不会AI=落后时代”的等式。
他们向老年人推销时,会宣称学习AI有助于保持思维活跃度,避免与社会脱节。 而对年轻人,则强调掌握AI是“前沿人士”的标配,是区别于“普通人”的标志。
一些课程广告甚至展示“阿姨用AI月收入上万”的案例,暗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学会AI就能实现价值飞跃。
第一步:痛点刺激。针对不同人群精准打击:对职场人强调“淘汰危机”,对创业者渲染“获客难题”,对老年人则诉说“与社会脱节”。
第二步:希望许诺。在放大焦虑后,及时给出“解决方案”——购买课程就能轻松掌握AI技能,实现财富自由。
第三步:权威包装。打造“AI行业专家”形象,虚构成功案例和教学背景。 有的机构声称讲师有“4年AI知识分享”经验,却无法提供任何资质证明。
第四步:紧迫感营造。这是促成交易的临门一脚。“名额有限”、“即将涨价”是常用话术。 有直播间声称只有30个课程名额,设置两分钟倒计时催促购买,结果直播结束后课程仍可购买。
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焦虑陷阱,消费者应保持清醒:任何有价值的技能都需要系统学习,而非几天培训所能掌握。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刘嘉指出:“这类课程反而会让普通人对新技术产生一种恐惧感,并不利于大家真正拥抱新技术。”
真正的AI学习应该始于官方文档和免费资源,远离那些承诺“速成”和“暴富”的焦虑贩卖者。
来源:围炉笔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