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3 招卖爆产品的销售心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07:50 1

摘要:江西景德镇的 “鸡排哥” 李俊永凭 6 元鸡排火遍全网:开摊半小时排起 200 米长队,游客跨城打卡,连城管都为他成立专班维持秩序。他的走红绝非偶然 —— 在 “忙出班味” 的火爆背后,藏着一套 “低成本、高转化、强复购” 的销售逻辑。从他身上,销售人员能学到

江西景德镇的 “鸡排哥” 李俊永凭 6 元鸡排火遍全网:开摊半小时排起 200 米长队,游客跨城打卡,连城管都为他成立专班维持秩序。他的走红绝非偶然 —— 在 “忙出班味” 的火爆背后,藏着一套 “低成本、高转化、强复购” 的销售逻辑。从他身上,销售人员能学到最接地气的实战心法:用情绪拉近距离,用原则建立信任,用细节承接流量。

李俊永的核心竞争力,是把 6 元鸡排卖出了 “60 元的情绪价值”。销售的本质是 “人与人的连接”,当产品同质化时,情绪体验就是破局关键。他的做法可拆解为三个层次:

面对排长队的顾客,李俊永从不用机械话术,而是靠金句制造记忆点:

调侃中拉近距离:“鸡排免费,塑料袋 6 元,要是袋子被风吹走,我可不承认收过钱”;引导中传递自信:“你可以拒绝我,但别拒绝美味”“亏待自己可以,别亏待胃”;真诚中表达感谢:看到熟客就喊 “老朋友来了”,对排队游客反复说 “谢谢大家给面子”。

销售启示:别把话术当 “背书”,要变成 “聊天的钩子”。比如卖美妆的可以说 “这支口红显白到发光,黄皮涂错色号算我的”,卖家电的可以讲 “这台洗衣机省水又静音,半夜洗衣服不吵邻居”—— 用幽默、自信的表达化解距离感,让顾客觉得 “买东西的过程很开心”。

走红后日均只睡 3 小时,面对超长队伍的抱怨,李俊永从不用 “人多没办法” 敷衍,而是主动共情:

对排了 3 小时的顾客自嘲 “这香味都能把人闻饱了”;直言 “我累但高兴,不能让排队的朋友失望”,用真诚消解等待的烦躁。

销售启示:顾客的不满往往不是 “问题本身”,而是 “不被理解”。比如客户嫌发货慢,别说 “物流就这样”,可以说 “我特别懂等快递的着急,已经催仓库优先发您的单,晚到的话我补您一张 10 元券”—— 先接住情绪,再解决问题,抱怨会变成认可。

李俊永有三条 “硬核规矩”:下午 4 点半后只卖学生、学生买便宜 1 元、袋子永远敞开。这些看似 “不近人情” 的坚持,反而成了信任的 “护城河”,这正是销售中最稀缺的 “确定性”。

多年坚持 “学生党优惠 1 元”,甚至为了服务放学的学生,拒绝 4 点半后的散客。这种 “厚待特定群体” 的做法,既巩固了本地学生这个 “基本盘”,又让游客觉得 “老板有情怀、不功利”。

销售启示:别试图 “讨好所有人”,要给核心客群 “专属感”。比如做母婴产品的,给新手妈妈提供 “育儿手册 + 免费售后咨询”;做职场培训的,为应届生定制 “简历优化附加服务”—— 精准的优待能让客群从 “买家” 变成 “忠实粉丝”。

公开宣称 “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食材每天新鲜腌制,没有科技与狠活”,炸制过程全程开放,袋子提前敞开方便顾客看品相。这种 “不藏着掖着” 的透明,让 6 元鸡排有了 “放心标签”。

销售启示:顾客的犹豫多来自 “信息不透明”。比如卖食品的可以展示 “食材溯源码”,卖家具的可以公开 “环保检测报告”,甚至像李俊永一样,直播产品制作过程 —— 把 “看不见的放心” 变成 “看得见的证据”,决策门槛会大幅降低。

走红后有人塞新手机、求宣传带货、要立奶茶广告牌,李俊永全果断拒绝,甚至不搞加盟,坚持小摊模式。这种 “不为短期利益妥协” 的态度,反而让顾客觉得 “他只在乎产品和服务”。

销售启示:学会 “拒绝” 才能守住口碑。比如做定制服务的,拒绝 “低价减配” 的订单;做咨询的,不接 “只想抄方案” 的客户 —— 敢于对不符合原则的需求说 “不”,反而能赢得 “专业、靠谱” 的口碑。

从 “街边摊主” 到 “景德镇名片”,李俊永的流量承接逻辑堪称教科书:不依赖外部流量,而是用 “产品、团队、分流” 把短期热度变成长期生意。

爆火后日均销量暴涨,但他坚持 “每份炸够 4 分钟”“食材凌晨腌制到凌晨 1 点”,连 61 岁的小舅哥都要从九江赶来帮忙,就为了保证出品稳定。老顾客说 “味道多年没变,这才是一直来的原因”。

销售启示:流量来了,品质不能 “掉链子”。比如直播带货别为冲量降低品控,客户激增时要提前储备库存、加派售后 —— 流量是 “催化剂”,品质才是 “基本盘”,一旦品质下滑,爆火只会变成 “昙花一现”。

面对 200 米长队,他激活 “鸡排家族”:妻子和嫂子开分流摊位,妈妈负责蘸粉,远房妹妹直播宣传,亲戚们分工裹面包糠、打包。每个岗位专人专事,既保证出餐速度,又让顾客感受到 “家族式的热闹与靠谱”。

销售启示:旺季或流量高峰时,别做 “单打独斗的英雄”。比如门店促销时,提前分工 “导购接客、收银核单、仓库补货”,线上活动时安排 “客服答疑、售后跟进、物流对接”—— 团队无缝配合,才能让顾客 “来得舒心、买得顺畅”。

为了避免顾客等太久,他采取 “双重分流” 策略:

数量管控:每人限购 2-3 份,避免囤货导致后面的人买不到;摊位分流:让家人在附近开同品质摊位,主动把顾客介绍过去。

销售启示:别让 “热销” 变成 “差评导火索”。比如线上秒杀设置 “每人限 1 件”,线下排队时安排 “预点单小程序”,客流过载时推荐 “就近分店”—— 站在顾客角度解决 “排队久、买不到” 的问题,热度才能持续。

6 元的鸡排到处都是,但李俊永的鸡排能让游客跨城打卡,核心不是 “话术多厉害”,而是 “他让顾客觉得‘值得’”:值得花时间排队,因为体验开心;值得反复购买,因为品质靠谱;值得主动推荐,因为老板实在。

销售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 “说服别人买”,而是 “让别人愿意信”。学李俊永的方法,不用刻意模仿金句,而是记住三点:用情绪拉近距离,用原则建立信任,用细节守住口碑。当你把 “卖产品” 变成 “做连接”,生意自然会像他的鸡排摊一样,从 “小生意” 做成 “大口碑”。

来源:雪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