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系列内容较为冗长复杂,更适合功课型消费者以及行业内从业者,对小精怪极为信任且不擅阅读总结长文的消费者们,每篇可以直接跳到结尾看图标类总结。
看前指南:
本文有效内容为5547字,认真阅读需15分钟
本系列内容较为冗长复杂,更适合功课型消费者以及行业内从业者,对小精怪极为信任且不擅阅读总结长文的消费者们,每篇可以直接跳到结尾看图标类总结。
先说态度,我对再生材料一定是非常看好的。
不仅仅是我,事实上权威学术界不论是研究者还是临床医生,都对再生材料非常看好。
每次我们发案例,“用的再生材料是什么?”几乎是公众号后台留言最多的问题,第二多的就是“那XX针怎么样?”
但关于市面上再生材料的品牌,我始终都抱着先观察,“等时间给结果”的心态,即便话题再热,也已经有3年没再铺开地聊过了...
甚至我发现很多消费者对于填充材料的认知,还停留在曾经的玻尿酸或者脂肪时代,我在隔壁平台推送的鼻整形视频下面,依旧不乏有“手术一步到位,注射得持续每年打的”评论
真正开始经营实体医院的这六年,我才深刻地认识到,很多时候阻碍整个医美市场向前发展的,可能并不是医院,更不可能是消费者,而是一个不太健康的上游产品竞争机制。
个个品牌都说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好材料,用各种方法拉高市场占有率,包括且不限于踩低竞品,宣传上拉高配比浓度,增加机构消耗等,品控不稳定,误导消费者等。
当然,市场总会伴随着喧嚣
任何一款材料,不仅仅在上市前要做大量研究实验,临床观察,上市后的临床数据积累以及使用层面的专家共识,都格外重要。
而这个过程中,是有许多信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不只是针对消费者,更存在于品牌和机构经营者,医生之间。
所以如果真的想让国内的消费者,以合理平稳的价格,选到真实可靠的产品,其实真正需要的就是让品牌之间良性的“卷”起来。
曾几何时,玻尿酸有失偏颇的的宣传应用,虽然带火了医美注射市场,但不可否定的是,也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让一部分消费者对于注射类加法型的项目望而却步,对医美材料医美技术的信任进一步崩塌。
因此,我认为是时候痛定思痛,跟大家细水长流的,详细的,客观的去综述再生材料,每款产品的优缺点,定价状态,适应人群。
这样才能真的迎来了一个再生材料的「黄金时代」
所以从下半年开始,我们也会把更多的干货整理出来,今天第一篇仅做目前市面上所有再生材料预览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叫“再生”
通过注射材料,激活人体自身的成纤维细胞再生,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新生,从而达到自然式的填充+肤质改善的效果,而非单纯的填充剂
这一点上和玻尿酸以及科尔曼脂肪就有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轮廓固定”类,有关韧带的注射技术,明明是玻尿酸年代诞生的产物,但是却伴随着这两年再生材料的火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因为再生材料平衡了一个长期以来注射填充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形,把“弥补修饰”转向了“生物修复”,在材料效果更自然的同时,还兼顾了抗衰性。
目前NMPA批准的再生材料,主要分为三大成分分类:
聚左旋乳酸(PLLA),聚己内酯(PCL),羟基磷灰石(CaHA)
鉴于医美产品的名字经常非常抽象,也总有换个名字重出江湖的劣根性,我建议所有的读者仙女们,只认成分,再看工艺。
(同成分不同品牌的重点就是工艺差距,这个部分相对更复杂,我们在之后专栏文章中再细细跟大家阐述)
我们先来做一个成分基本盘的分析
市面上商品宣传为“童颜”类的产品,基本都以这个成分为主。
最早海外整形以及很多富贵险中求的机构采用的水货Sculpture也是这个成分(今年已经合法合规在国内上市)
再生机制+效果呈现
PLLA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较好、可吸收、免疫惰性的聚合物,注射后通过诱导亚临床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最终在微球周围形成胶原纤维囊,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生与新胶原沉积。
解释:
炎性再生的特性让PLLA类产品注射后的肿胀期会较为明显
因此PLLA不直接填充皱纹,而是通过多次治疗注射后,刺激胶原再生,渐进性恢复真皮和皮下组织的体积,新胶原蛋白在注射后约1-2个月开始形成,持续增加至12-24个月。
2004年,PLLA被FDA批准在美国命名为Screctra治疗与艾滋病毒相关的脂萎缩症,并于2009年治疗具有美学目的的体积损失。
解释:
PLLA本身是明确具备增容效果的再生材料,所以它真正针对的,是以软组织流失导致的皮肤松垮塌陷为主的衰老迹象。且增长周期较长,需要多次注射的同时,常常在注射后,依旧会以年为单位进行不断的增容。
降解过程(也就是是否可吸收?)
PLLA通过非酶水解降解为乳酸单体,进一步代谢为CO₂和水或进入葡萄糖代谢途径,约12-18个月完全从体内清除。
副作用
PLLA注射后,结节和肉芽肿发生率较高(早期报告甚至能达10%),基本都和注射层次过浅、浓度过高、肌肉内注射有关。
所以随着临床经验的补充,目前都有了相应的控制和规避手段。(比如增加水合时间与稀释程度;提升医生的注射技术,术后规律按摩等)
同时,如果出现顽固结节,一般采取机械破碎或注射皮质醇激素的方式进行修复。
术前评估(谁能打?)
需要考虑的是三项指标,分别为:皮肤弹性、皮下容积缺失、皮肤-SMAS粘附度。
解释:
简单说人话,其实就是松不松,凹不凹,空不空;本质上来说,这三条皆存在才具备注射PLLA的必要性,但在市场应用中,空不空和凹不凹这两个指标经常被忽略,对于皮肤松弛的顾客无差别采取PLLA童颜类注射的推荐,也是市面上目前某些“伪”馒化的原因。
对于PLLA来说,规避并发症真的很考验医生对材料的应用经验,注射技术,也很考验机构和品牌的良心了,只要能对症下药,以及合理设置注射量,这真的是一个具备长期主义的再生材料。
常见品牌:(以大陆获批时间为准)
艾维岚(2021),濡白天使(2021),普丽妍(2025),艾塑菲(2024),塑颜萃(2025)等
再生机制+效果呈现
羟基磷灰石多孔微球(CaHA微球)与人体骨组织(骨骼/牙齿)矿物质成分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炎性刺激低,也无免疫原性。
所以,CaHA微球再生作用并不是通过依赖炎症反应,而是微球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机械接触,CaHA 微球作为 “机械支架”,激活细胞形态变化(从衰老的 “纺锤形” 恢复为健康的 “扁平梭形”),恢复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再生。
解释:
CaHA的再生机制和PLLA对比,举例子类似防晒体系中的物理防晒vs化学防晒,因此在再生材料领域里,相对肿胀较轻微。这个过程不仅会显著增加I 型胶原、III 型胶原及弹性蛋白合成,改善皮肤松弛,同时新生 ECM 填充真皮层,还会诱导新血管生成(补充营养),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增强韧带厚度,皮肤厚度和弹性。是骨粉吗?
美容用CaHA微球与骨修复用到的骨粉是有明确区别的,美容用微球粒径多为20-70μm(可逐渐分解吸收),骨修复用则为 直径200-2000μm的不规则形状(一般不可吸收) 。降解过程
CaHA微球是可生物降解的,但这是一个细胞介导的吞噬与化学溶解并存的缓慢过程,在体液中,CaHA会经历非常缓慢的非酶性水解,钙和磷酸根离子会逐渐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参与新陈代谢,排出体外,整个过程非常缓慢,需要12-24个月不止。
副作用
CaHA微球针对不同的层次需要精准的配比浓度,不然不仅仅会影响效果,还会导致致结节、显形,同时微球降解后会释放磷离子,可能引起钙沉积或结节,因此需要医生控制层次和配比浓度解释:CaHA微球对于医生本身对于药物的使用经验和注射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
术前评估
需要考虑是三项指标,分别为:皮肤-SMAS粘附度,皮肤弹性,面部软组织位置。
而亚洲人皮肤厚、软组织致密(这也是我们容易馒的重要原因)而CaHA 的缓慢降解特性更适合(维持时间长于高加索人)且基本不会有增容风险。
但不得不说,这个材料对于医生本身的注射技术,药理理解要求都非常的高,以及目前由于产品特性,它的应用效果主要靠不同的稀释浓度和注射层次,很难推出不同目的的产品线,商业推广就会受限。
常见品牌:
菲林普利(2021),法优兰(2025),瑞德喜(2025)等
打响了再生材料市场知名度的重要产品“少女针”就是这个成分,早期有滥用嫌疑,导致目前已经出现了少女针馒化➕取出的第一批用户,所以更应该客观的认识它,科学的运用它。
再生机制+效果呈现
PCL在注射后,微球作为组织支架,注射后通过诱导亚临床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显著增加的是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虽然再生机制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PCL的降解速度比PLLA慢,因此理论上刺激胶原的时间更长。常与CMC(羧甲基纤维素)凝胶载体混合,提供即时填充效果。
有研究表明,PCL和CaHA在增加皮肤胶原蛋白密度、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数量,并防止皮肤萎缩方面没有优劣之分。但是PCL填充剂比CaHA填充剂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效果持续时间更长。
解释:
PCL能改善皮肤弹性,相比PLLA,也因为具备CMC所以即刻塑形+填充效果也肉眼可见;但是重点再生的维度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而不是骨相结构的缺失,也不适合浅层的平铺,不仅会生长结节,增加皮肤厚度后质地发硬,降低皮肤弹性。
降解过程
PCL属于可生物降解型材料,通过酯键水解,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从身体中完全清除,而它常见复配的CMC凝胶载体大约在6-8周内代谢。
副作用
作为炎性再生的微球,易诱发个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如果注射中微球分布不均,再或者层次过浅,也都会引发结节
解释:
对于再生材料来说,对于医生本身的技术要求的确更高,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再生材料的问题,都和注射层次,是否均匀,浓度息息相关。
术前评估
同时针对PCL的特型,它主要的刺激再生对象为胶原蛋白和成纤维细胞,因此它真正适合的治疗维度是容积恢复以及进行深层注射从而加强面部支撑。
解释:
刚才提到少女针中复配的CMC基本在三个月内就会降解,因此即刻注射看到的效果就会产生明显的回落,而这个特性也是导致少女针过量注射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很容易被引导过度补针(过度补针会引发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以销售为导向的机构,在深层打不下的时候,很容易就被错误的注射到肌肉层或者更浅层,这也是后期导致结节,以及馒化的原因。
少女针全型号为S型,M型,L型,E型(超长),型号的区别不是硬度,而是依据预期存留时间区分,分别为1年、2年、3年和4年(国内目前只合法上市了S,M这俩型号)
由于少女针是在国内面世最早的再生材料:最开始的宣传是忽略PCL本身特性的,用一种超过它擅长范围的方式进行宣传,导致大量的用户错误进行选择,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上还充斥大量网红施打少女针做广告的体验视频中,不断的宣传它的“硬度”,它真正的优势是长期的刺激再生。
很多最开始的消费者误以为这一款硬度高的不吸收塑形材料,才导致大量的滥用,品牌代理的短视,少女针从上市的天价,到现在跳水一样的折价就能看出来(在很多机构甚至已经变成了拓客材料)
总的来说,对一款好成分误判最终受害的依旧是消费者。
常见品牌:
伊妍仕(2021),塑妍真(2024)
3种成分的适宜人群总结:
PLLA:
适合面部肤质改善、轻度容量缺失的求美者。具备长期注射预算,医美习惯、自然抗衰效果的人。
CaHA:
适合需要深层支撑、轮廓塑形的求美者。如眉弓、鼻子、做轮廓固定和面部提升的人(部分粒径和配比方式也用于浅层的真皮收紧和肤质改善)。
PCL:
适合想即刻看到效果,又想要长期胶原再生的求美者。常用于改善鼻唇沟、下颌缘、苹果肌等部位。
表格在这里👇🏻
文献索引
1. Avelar, L., Ong, A., Ong, D., et al.(2023).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injectable poly-L-lactic acid in Asian patients.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2*(12), 3223–3231. DOI: 10.1111/jocd.15969.
2. Bartus, C., Hanke, C. W., & Daro-Kaftan, E.(2013). A decade of experience with injectable poly-L-lactic acid: a focus on safety. Dermatologic Surgery, *39*(5), 698–705. DOI: 10.1111/dsu.12128.
3. Fitzgerald, R., & Vleggaar, D.(2011). Facial volume restoration of the aging face with poly-L-lactic acid. Dermatologic Therapy, *24*(1), 2–27.
4、Fitzgerald, R., & Vleggaar, D.(2012). Poly-L-lactic acid as a facial filler. In D. H. Jones (Ed.), Injectable Filler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pp. 54–74). Wiley-Blackwell.
5. Hille, C. G., & Casas, L. A.(2010). Injectable poly-L-lactic acid for soft tissue restoration.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31*(1), 95–109.
6. Irem, Y., Gulbahar, S., Mehmet, G., Semir, G., & Yelda, K.(2021). Comparison of polycaprolactone and calcium hydroxylapatite dermal fillers in a rat model. Dermatologic Therapy, *34*(1), e14716. DOI: 10.1111/dth.14716.
7.Mazzuco, R., & Hexsel, D.(2009). Poly-L-lactic acid for neck and chest rejuvenation. Dermatologic Surgery, *35*(8), 1228–1237. DOI: 10.1111/j.1524-4725.2009.01217.x.
8. Rzany, B., Sulovsky, M., Sattler,
9. G., et al.(2024).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safety of princess VOLUME PLUS lidocaine for midface augmentation: the PRIMAvera clinical study.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44*(2), 203–215. DOI: 10.1093/asj/sjad230.
石冰, 田宏伟, 等.(2025). 聚乳酸面部填充剂注射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美容, *15*(7), 1–9.
10. 田宏伟, 石冰, 陈锦添, 等.(2024). 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美容, *14*(2), 1–7. DOI: 10.19593/j.issn.2095-0721.2024.02.001.
来源:酒醉小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