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恐龙是早期地球的“明星”,它们在中生代(约2.52亿至6600万年前)统治地球。但在恐龙出现之前,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有许多体型庞大、种类多样的生物生活着。今天就带大家认识9种生活在恐龙之前的巨型史前动物,看看它们有多壮观。
恐龙是早期地球的“明星”,它们在中生代(约2.52亿至6600万年前)统治地球。但在恐龙出现之前,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有许多体型庞大、种类多样的生物生活着。今天就带大家认识9种生活在恐龙之前的巨型史前动物,看看它们有多壮观。
盾甲龙(Scutosaurus)也叫“盾蜥蜴”,出现在石炭纪末期,约2.98亿年前。它是二叠纪最大的爬行动物之一,头骨上有20英寸(约50.8厘米)长的尖刺,身体覆盖着盔甲,能长到3米多。这种陆生生物看起来庞大又吓人,但研究表明,它其实是行动缓慢、走路沉重的草食动物,会在沙漠栖息地长途跋涉寻找植物吃。不过,它的“慢动作”也让它容易成为戈氏鳄兽(Gorgonopsids)等捕食者的目标。
巨型羽翅鲎(Pterygotus)也叫“巨型海蝎子”,是一种庞大的水生节肢动物捕食者。这种古代蝎子能长到1.8米,和现代人差不多高,生活在海洋里,以鱼类等其他生物为食。它没有毒刺,而是有巨大的爪子,会凭借敏锐的视力埋伏猎物,然后用钳子一样的附肢抓住并刺穿猎物。采石工人在苏格兰和英国西部的泥盆纪早期沉积层中,首次发现了它的化石。虽然它的一些特征能在现代海洋生物中找到,但如今已经没有海蝎子了。
天使翼龙(Dimetrodon Angelensis)生活在二叠纪早期,虽然看起来像爬行动物,但和恐龙没有亲缘关系。它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不过严格来说不算哺乳动物,属于楔齿龙科(Sphenacodontidae),这是一类高级食肉动物。它最显著的特征是背上巨大的神经棘帆——从脊椎延伸出的细长棘刺构成的“帆”。它用四条腿行走,头骨呈弯曲状,牙齿很大。研究人员在美国西南部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红层(Red Beds)中发现了它的化石。
3.45亿年前,巨型千足虫类节肢动物——节胸蜈蚣(Arthropleura),生活在北美和欧洲的大片森林里。它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陆生无脊椎动物,几乎没有天敌。节胸蜈蚣能长到2.1米多,遇到威胁时还能直立起来喷射酸液。不过,尽管看起来很凶猛,这些千足虫却是最早的植食性动物之一,它们用有力的颚部啃食坚硬的植物,而非捕食其他动物。后来,由于赤道地区变得干旱,再加上脊椎动物种类增多,节胸蜈蚣逐渐灭绝了。
戈氏鳄兽(Gorgonopsids)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是二叠纪中晚期已灭绝的一类长有剑齿的哺乳动物近亲。它们的头骨狭窄,牙齿细长,能用来劈砍和刺穿猎物与天敌。它们是凶猛的猎手,会先咬下猎物的一块肉,然后撤退,等猎物虚弱后再给予致命一击。这类动物最初体型可能较小,但后来进化到熊那么大,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马拉维等地,很可能是当地的顶级捕食者。
耶克尔鲎(Jaekelopterus)是另一种生活在3.9亿年前泥盆纪时期的巨型蝎子。它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节肢动物,体长超过2.4米。和生活在海洋中的同类不同,这种蝎子生活在河床等淡水环境中。在它的水生栖息地中,耶克尔鲎是顶级捕食者,以小型节肢动物和早期脊椎动物为食。研究表明,它能在泻湖和河口等水域灵活敏捷地追逐猎物。
巨脉蜻蜓(Meganeura)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飞虫,外形像现代蜻蜓,但体型要大得多。它和节胸蜈蚣一起生活在石炭纪的森林里,是食肉动物,主要以其他昆虫为食。它的翼展可达65厘米,幼虫体长至少30.5厘米。它大部分时间都在天上飞,四处寻找蜘蛛和小型两栖动物。1880年,科学家在法国首次发现了它的化石。
泰坦鲎(Titanichthys)是泥盆纪晚期的一种巨型装甲鱼,生活在摩洛哥、北美东部和欧洲的浅海中。科学家认为,这种巨大的鱼是最早的大型脊椎动物滤食者,会用嘴吸入像凤尾鱼一样小的鱼进食。它能长到4.8米长,有一张极大的嘴和钝齿。
埃奇罗卡西斯虫埃奇罗卡西斯虫(Aegirocassis)是一种生活在4.8亿年前奥陶纪早期的干群节肢动物,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动物,也是最早的巨型滤食者。这种节肢动物外形很像巨大的虾,体长可达2.1米,身体两侧有游泳瓣,还有一个滤食网,能帮助它把食物送进柔软的口器中。它的外形很奇特,生活在摩洛哥东南部附近的海洋里——如今的撒哈拉沙漠,在当时是一片浅海。这个物种在寒武纪末期灭绝了,它曾经是进化史上的成功物种,最终却走向了彻底消失。
埃奇罗卡西斯虫的外形十分独特,生活在摩洛哥东南部的海洋区域。如今这片区域是撒哈拉沙漠,但在当时,这里被一片浅海覆盖。这个物种在寒武纪末期灭绝,尽管它在进化初期取得了成功,最终还是难逃灭绝的命运。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始于3.54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劳亚古陆(Laurussia)气候炎热潮湿,而南半球的陆地则寒冷得多。在植物界,大型石松、树蕨和木贼生长在沼泽和河口地区,还有能长到30.5米高的种子植物。
石炭纪的昆虫种类也非常丰富,有千足虫、蜻蜓等各种昆虫,其中一些飞虫的翼展可达60.9厘米。在这个时期的中期,爬行动物开始进化,成为最早的陆生动物之一。在海洋中,鲨鱼和硬骨鱼取代了无颌鱼(agnathans)和甲胄鱼(placoderms)。海星、腹足类动物和海胆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也在恢复中的珊瑚礁上大量繁殖。
大约3.5亿年前,在石炭纪末期,大陆边缘的湿地中开始形成煤林。这些被水淹没的植物残骸没有完全分解,而是被埋在地下,后来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炭。
与此同时,具有类似两栖动物骨骼特征的早期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但它们的头骨和脊椎与后来的爬行动物(如龟类和恐龙)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表明它们与后期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
之后,地球发生了冰川作用,海平面下降,各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泛大陆(Pangaea)。由于气候变化,石炭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海洋和陆地生物灭绝事件,被称为“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
这些生活在恐龙之前的巨型史前动物,用独特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塑造了早期地球的生态图景。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在恐龙统治地球之前,地球早已是巨型生物的家园。你觉得哪种史前动物最神奇?如果能穿越到石炭纪或二叠纪,你最想亲眼观察哪种动物的生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