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设备市占率突破30%!7家龙头撑起半导体产业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4:31 1

摘要:当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产线国产设备占比超45%,中芯国际28nm制程刻蚀环节实现100%国产化替代,SEMI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国产市占率已达32%,较2023年的20%实现跨越式增长。在光刻机之外的核心环节,7家A股龙头

当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产线国产设备占比超45%,中芯国际28nm制程刻蚀环节实现100%国产化替代,SEMI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国产市占率已达32%,较2023年的20%实现跨越式增长。在光刻机之外的核心环节,7家A股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与场景验证,构建起覆盖刻蚀、薄膜沉积、清洗等关键领域的设备矩阵,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筑牢根基。

北方华创 以全品类布局成为国产设备"航母"。作为国内少数覆盖前道与后道全环节的企业,其PVD设备已突破14nm制程,CVD设备实现28nm量产,清洗机全面覆盖12英寸晶圆制造。深度绑定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龙头晶圆厂,2024年营收达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近五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0%。依托真空技术与精密控制的底层协同优势,公司在成熟制程设备市场市占率已超25%,成为晶圆厂扩产的核心供应商。

中微公司 凭刻蚀设备打破国际垄断。其5nm介质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先进制程产线验证,28nm制程设备在中芯国际绍兴工厂采购占比从18%跃升至43%。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的Mo-SiC复合涂层栅网,耐温性提升至1800℃,配套长江存储刻蚀机实现稳定运行。2025年上半年刻蚀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40%,在国内逻辑芯片产线的渗透率突破30%,技术实力比肩泛林半导体。

拓荆科技 领跑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作为国内唯一实现PECVD、ALD等高端设备量产的企业,其产品已应用于14nm逻辑芯片与128层3D NAND制造,国内市占率超30%。2024年营收41.03亿元,同比激增51.7%,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19%。持续加码高深宽比沟槽填充技术研发,研发费用占比超18%,在长江存储三期项目中斩获亿元级订单。

华海清科 垄断国内CMP设备市场。作为唯一实现12英寸CMP商业量产的国产企业,其设备在国内12英寸产线市占率超80%,完全替代应用材料与日本荏原的进口产品。新一代设备已兼容5nm制程,抛光均匀性等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毛利率超4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营收同比增长35.82%,成为"小而美"的高壁垒标的。

盛美上海 以差异化技术打开全球市场。自主研发的SAPS与TEBO清洗技术解决颗粒残留难题,性能对标东京电子,已进入SK海力士、中芯国际供应链。从清洗设备延伸至电镀、抛铜设备领域,2024年电镀设备营收占比升至20%,形成多元化增长曲线。全年营收56.18亿元,同比增长44.48%,全球化布局让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长川科技 成为测试设备增速之王。数字测试机实现14nm制程覆盖,支持Chiplet先进封装测试,价格仅为泰瑞达进口设备的1/3。绑定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封测龙头,2024年营收同比暴涨105.15%,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5.89%。在国内测试机市场市占率超20%,成为封测厂扩产的核心受益者。

新莱应材 夯实设备零部件根基。其超高洁净真空阀门适配14nm制程设备,打破Swagelok垄断,供应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龙头。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在真空泵、气体输送系统等关键部件领域实现突破,零部件国产化率从15%提升至30%,为整机降本提供核心支撑。

政策与市场的共振加速替代进程。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资金中65%投向设备领域,28nm成熟制程设备专项补贴力度加大。9月以来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超90亿元,北方华创、拓荆科技获机构密集调研。民生证券指出,成熟制程设备国产化率2030年将达70%,7家龙头企业正以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撑起半导体产业链的"设备脊梁"。

声明:
本内容仅为股票投资的观点分享与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要约或承诺,文中涉及的股票、行业分析等均不代表任何金融机构立场;股票投资存在市场波动、政策调控等多种风险,投资者据此操作导致的盈利、亏损或本金损失等所有后果均由其自行承担,本人及发布主体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内容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或连带责任;投资者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判断,必要时咨询专业金融顾问,若不同意本声明,请勿阅读或使用本内容。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