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糊糊的墨汁在纸上乱溅,看完一脸懵,这也能叫艺术,好多人骂这是瞎折腾,可很少有人知道,搞出这种“射墨书法”的邵岩,早年可是正经拿过国展大奖的书法高手。
很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刷到过那种拿着注射器往纸上“滋墨”的视频?
黑糊糊的墨汁在纸上乱溅,看完一脸懵,这也能叫艺术,好多人骂这是瞎折腾,可很少有人知道,搞出这种“射墨书法”的邵岩,早年可是正经拿过国展大奖的书法高手。
一边是工整清秀的小楷作品,一边是被骂到上热搜的射墨操作,这反差感直接拉满。
说起邵岩的书法功底,老书法圈的人大多有印象,早年间他可不是现在这“疯魔”模样,而是扎扎实实靠笔杆子吃饭的实力派。
那时候国展在书法圈含金量非常高,多少人挤破头想拿个奖项,邵岩却跟开了挂似的,国展大奖拿了一个又一个,用“获奖专业户”形容他一点不夸张。
他的小楷作品尤其出名,就说那幅《东坡茶诗》,单看字的笔画就知道下过苦功。
每个字的结构都特别规整,笔画粗细均匀,没有几十年的临帖功夫根本写不出来。
懂行的人评价,他的小楷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带着自己的风格,放在当时的书法圈里,绝对是能当标杆的作品。
那时候他的作品虽然没现在这么“出圈”,但在专业圈子里认可度很高,找他求字的人也不少。
可让人纳闷的是,有这么好的功底,为什么放着好好的传统书法不做,非要去折腾“射墨”呢,这就得从书法圈的现状和他的处境说起了。
大概是前几年,邵岩的射墨视频突然在网上爆火,视频里他拿着装满墨汁的注射器,对着宣纸一顿“喷射”,墨汁四处飞溅,最后形成的“作品”看起来乱七八糟。
好多人看完直接开骂,说他是“糟蹋书法”“博眼球没底线”,就拿他那幅叫《飞来好运》的射墨作品来说,不告诉你是书法的话,真以为是鞭炮炸完地上留的痕迹,凑近了才能勉强认出几个字。
可骂声越多,邵岩反而越“红”,以前他写传统书法,哪怕拿过国展大奖,除了专业圈子里的人,没多少普通观众知道他。
结果一次射墨操作,直接让他上了全网热搜,不管是骂他的还是好奇的,都开始关注这个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既然大家爱看“花活”,那我就给你们整花活,你可以骂,但你至少会看,这样也算出名了。
出名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作品价格的上涨,以前他的作品拍卖价大概在23万左右,射墨视频火了之后,他的作品拍卖价动辄就到十几万、二十几万,有些热门作品价格还更高。
这反差让不少人咋舌,原来“挨骂”也能带来这么大的商业价值。
可话说回来,他真的只是为了钱才搞射墨吗?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现在的书法圈其实挺尴尬的,传统书法讲究传承和功底,可在快节奏的当下,没多少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欣赏。
好多书法从业者哪怕有真本事,也很难被大众关注到,邵岩之前就是这样,临帖几十年,拿奖无数,可始终没走出小众圈子。
他看着传统书法市场日益萎缩,展览上观众寥寥,心里不是滋味,明明自己笔下的字蕴含着千年文化积淀,却连让路人驻足欣赏都难。
反观那些靠猎奇博出位的"艺术行为",哪怕被骂得体无完肤,至少能获得海量关注。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邵岩开始思考,或许该用更激烈的方式,为传统书法撕开一道突破口?
于是他尝试将注射器代替毛笔,用飞溅的墨迹打破常规审美,当第一支射墨视频引爆舆论时,他既意外又暗喜。
原来这种"离经叛道"的创作,反而让大众开始讨论书法本质,那些骂声里夹杂的质疑与好奇,某种程度上成了传统书法与现代社会的对话契机。
有人说他是投机者,可谁又记得他曾在深夜反复临写《灵飞经》?
当射墨作品被拍出高价时,他悄悄把部分收入投入传统书法公益教学。
这种矛盾的行为,或许正是对"书法圈遇冷"最无奈的回应,既要生存,又要守护心中那方墨香。
他射墨,除了想赚流量、提高作品价格,某种程度上也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提醒大家,书法还活着。
你看,他的射墨作品一出来,大家要么骂,要么讨论,要么觉得好笑,不管是什么反应,至少大家开始关注书法这个领域了。
比起以前书法圈安安静静、没人搭理的状态,这种“吵吵闹闹”反而给僵化的书法圈带来了一些活力。
就像我们生活里常见的事儿,一个厨子午餐档口卖宫保鸡丁,色香味俱全,一份才卖20块,累半天也赚不了多少。
结果半夜直播,拿着注射器往锅里挤酱油,说这是“先锋料理”,虽然被骂胡来,可直播间流量一下就上来了,老板也跟着赚了不少。
邵岩的射墨操作,跟这个厨子有点像,都是用一种“出格”的方式打破僵局。
至于射墨算不算艺术,其实没那么重要,如果从批判“流量为王”的角度看,它倒也算一种特别的行为艺术。
毕竟在这个流量时代,太多人靠博眼球出圈,邵岩的经历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
而邵岩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并非完全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与创新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
他深知,传统书法的魅力在于那份沉淀与内敛,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魅力很难被快速感知。
射墨的出现,更像是一场“破圈”实验,用夸张的形式吸引目光,再引导人们去思考书法的本质。
有人说他背叛了传统,可他心里或许比谁都清楚,自己从未真正离开过传统。
那些被骂的射墨作品里,依然藏着他对笔墨的理解,只是换了一种更激烈的方式表达。
但我们也得记住,他能靠射墨“火”,前提是他有扎实的书法功底。
要是没有早年拿国展大奖的实力,光靠“瞎折腾”,恐怕也没人会关注他。
最后想说,不管是骂邵岩的还是理解他的,至少他让更多人注意到了书法这个领域。
或许未来会有更多人因为他的争议,去了解传统书法的魅力,这也算是一种意外收获吧!
来源:皓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