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癌,在中国不是稀罕事。它不是明星生的病,也不挑谁是高知谁是蓝领。每年新发病例接近50万,全球一半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你没看错,一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中国癌症统计年报》上冷冰冰的数字。
胃癌,在中国不是稀罕事。它不是明星生的病,也不挑谁是高知谁是蓝领。每年新发病例接近50万,全球一半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你没看错,一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中国癌症统计年报》上冷冰冰的数字。
有人一听就跳了起来:“是不是我们天天吃米饭的锅?”米饭,这个从小吃到大的主食,真有那么大的“毒性”?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锅,给它摆明白。真正需要你警醒的,不是白米饭,而是那些藏在你餐桌角落的“真凶”。
说到底,胃癌的祸根,不在米饭本身,而在于它的“搭子”是谁、你的胃是不是长期在“受伤”、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喂养了癌细胞。
胃癌不是一天养成的,前期没什么特别症状,顶多就是胃胀、打嗝、饭后反酸、体重悄悄掉了几斤。很多人当成“老胃病”,拖着拖着,等到确诊,已经是晚期。
那到底哪些食物,在“助纣为虐”?下面这5种,是我在门诊里反复提醒病人的“高危组合”。
第一名:腌制类食物,尤其是咸菜、咸鱼、腊肉
不是说不能吃,而是常吃,才是问题。
这些腌制品中普遍含有亚硝酸盐,它在胃酸的参与下,会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形成亚硝
胺。这种物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明确的一级致癌物。它就像是胃里的“催化剂”,长期刺激胃黏膜,细胞一旦开始“变形”,癌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东北的老李,五十出头,胃癌晚期。不是基因问题,也不是家族遗传。他自己说得明白:“从小吃咸菜长大,一顿不咸菜就没味。”有时候,一口口咸菜下肚的,其实是胃癌的“种子”。
第二名:反复加热的剩饭剩菜,尤其是隔夜汤、隔夜菜
很多人以为,把剩菜加热一下就没事了。但你不知道,蔬菜中富含的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尤其是绿叶菜、汤类,放一夜,亚硝酸盐飙升。
你再加热,它还是在。胃黏膜不是铁做的,长期接触这些“隐性毒素”,就像不断拿细砂纸打磨,时间久了,出血、溃疡、癌变都不是意外。所以我经常劝家里有老人的朋友:汤不要隔夜喝,炒菜能少盛点就少盛点,宁可少做,不要存着。
第三名:高温煎炸、烧烤类食物
“医生,我就爱吃点焦香的烤串,怎么了?”我不是不让你吃,而是你得知道你在吞什么。
高温烹饪会产生一种叫多环芳烃的致癌物,特别是烤串外焦里嫩的那一层焦皮,还有煎炸后的油渣,都是“毒素聚集点”。这种物质进入胃后,容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反复刺激下,胃黏膜细胞容易“走偏”。
更糟的是,这些“致癌香味”往往伴随着大量油脂,油脂会延缓胃排空,加重胃负担,让这些毒素有更多时间“驻扎”在胃里。
第四名:重口味调味料,尤其是辣椒酱、麻辣底料、火锅蘸料
这些“灵魂调味”让你胃口大开,但胃黏膜却在喊“别来了”。火锅不是不能吃,但如果你每周都去一次,尤其是辣得你上头、吃完还反酸、胃疼的那种,胃黏膜的防线就会被击穿。
辣椒中的辣椒素虽然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长期如此,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癌前病变的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门诊里有个30岁的姑娘,天天吃外卖火锅,胃镜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她问我:“是不是太年轻了?”我只能说,胃癌从不挑年纪,它挑的是“生活方式”。
第五名:高盐饮食,尤其是重口味汤底、调味粉、罐头食品
盐不是毒,但多了就是刀。
研究显示,高盐饮食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让它更容易受到致癌物的侵袭。长期高盐摄入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促进它定植繁殖。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头号“帮凶”,这种螺旋形的细菌能在胃酸中生存,在胃壁上打洞、筑巢,慢慢破坏胃黏膜的结构。如果你吃得又咸、又辣、又常常隔夜菜,等于是在给幽门螺杆菌“修高速公路”。
讲到这儿,你可能想问:那米饭到底是不是“无辜的”?答案是:它不仅无辜,还是胃的好朋友。白米饭本身几乎不含致癌物,结构简单、易消化、对胃刺激小。只要你不是每天吃焦糊的锅巴,正常吃米饭是不会致癌的。
反而是当米饭成了“辣酱+腊肉+咸菜”的载体,它才被莫名其妙地“拉下水”。真正要担心的,是你每天怎么吃,而不是吃了什么品种的主食。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胃这个“沉默器官”?
第一,把“口味重”调成“清淡适中”。不是要你吃得没味,而是少一点“咸、辣、烫、重油”,清淡并不等于无味,适当用原味食材的鲜美去替代调料的刺激。
第二,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这不是什么大检查,一个呼气试验,十几分钟就能搞定。查出来阳性,规范根除治疗,能从根源上把胃癌的风险降下来。
第三,别忽视胃的“小情绪”。饭后不适、间断胃痛、体重莫名下降、黑便这些都可能是信号,别一拖再拖。哪怕是“老胃病”,也要定期做胃镜。
第四,少吃腌制、多吃新鲜。别再迷信“祖传酱菜”了,你的胃不是非得靠腌萝卜过日子。新鲜蔬果、鸡蛋、瘦肉、豆制品,这些才是胃愿意接纳的朋友。
第五,吃饭别凑合、别太快、别太晚。夜宵不是身体的奖励,是胃的一次加班。狼吞虎咽不是豪放,是对胃黏膜的暴力。
胃癌并非不可预防,只是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前兆”,纵容了它的“诱因”。不是每一个胃癌患者,都有严重的症状;但每一个胃癌的发生,都有迹可循。
如果你愿意为自己多做一点改变,哪怕只是从少吃一口咸菜开始,都可能为胃的未来,争取一个更长久的平安。生活不是非得清汤寡水,但总不能顿顿“火山爆发”。你的胃,不是铁打的。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万青.中国癌症统计年报[J].中国肿瘤,2023,32(1):1-10.
[2]王建六.胃癌的致病因素与预防策略[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5):321-326.
[3]李志强.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联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21,49(7):1023-1027.
来源:包医生谈健康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