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擦亮种业振兴“名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2 02:39 1

摘要:仲秋时节,九师白杨市制种玉米迎来收获季。一望无垠的大地上,一株株玉米缀满沉甸甸的果穗,绘就出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今年,该师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超过7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收获形势喜人。

在位于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九师片区的新疆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在仔细分拣制种玉米(摄于8月28日)。 苟汇敏 摄 在九师一六四团制种玉米地里,收割机正高效开展田间作业。陈洋 摄

●苟汇敏

仲秋时节,九师白杨市制种玉米迎来收获季。一望无垠的大地上,一株株玉米缀满沉甸甸的果穗,绘就出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今年,该师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超过7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收获形势喜人。

丰收不仅是土地的馈赠,更是改革与创新的硕果。近年来,九师白杨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稳步扩大基地规模,持续提升科研水平。目前,该师市早熟玉米制种总产量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成为规模化程度最高、带动农户最多、综合效益最显著的优势产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九师白杨市立足高点、统筹谋划,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全面落实兵团种业振兴行动,奋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早熟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标准生产示范区,在建设特色农业强师市中迈出坚实步伐,为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贡献力量。

发挥优势 向新图强 特色产业活力迸发

9月25日清晨,在九师一六四团六连职工王其海的玉米地里,一排排饱满的玉米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车来了!”远处有人喊了一声,等候帮忙的职工群众迅速聚到地头。大型收割机发出阵阵轰鸣声,沿着田垄匀速前进,沉甸甸的果穗被收入仓中。

王其海满心欢喜地说:“制种玉米品种优良、管理精细,今年平均亩产比去年有所提高,效益也比往年好。”在他身后,广袤农田满目金黄,令人陶醉。一辆辆满载制种玉米的运输车辆从田间驶出,奔向不远处的九师白杨市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

在产业园区内,新疆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新疆九天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厂房鳞次栉比。这个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的产业园区,不仅能满足全国早熟玉米主产区60%的种子加工需求,更通过一张张实实在在的订单,为种植户的“钱袋子”系上“安全带”。

深耕全产业链体系,下好发展“一盘棋”。九师白杨市积极推动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不断加强政企合作,逐步形成了订单机制保障种植户收益、集约管理提升土地效能、产业集聚助力开拓市场的良性格局。近年来,该师市玉米制种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已初步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职工”联动发展的高质量产业新格局。

塔斯提河日夜奔腾,滋养着人杰地灵的土地;巴尔鲁克山长风浩荡,送来清新气息。温带大陆性气候让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早熟制种玉米生长,九师白杨市成为令人羡慕的“天然净土”、名副其实的“黄金产带”。让九师白杨市把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制种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高产栽培、高标准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加快完善全产业链条,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和大面积稳产高产,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早熟玉米制种的“金种子产区”。

政策引领 创新驱动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九师白杨市虽非制种玉米发源地,但已迅速崛起为重要生产基地。“后来者居上”的背后,是心怀大局、久久为功的持续发力与不断探索。

为激活玉米制种产业新动能,九师白杨市主动作为,围绕玉米制种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五化”建设,以九师白杨市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早熟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标准生产示范区。

聚焦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九师白杨市坚持系统谋划、科学布局,高位推动长远发展。该师市成立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专班,先后印发《第九师白杨市玉米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第九师白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4—2028年)》和《第九师白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2024年—2026年)》等配套文件。

以突出政策引领、释放叠加效应为导向,九师白杨市出台《玉米制种基地管理办法》《玉米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与规范性文件,累计下达种业发展支持资金1.4756亿元,重点支持4家优质种业主体。目前,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的叠加效应正逐步释放,为当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九师白杨市玉米制种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这既源于田间地头的高效产出,也得益于体系化的政策与技术支撑。

充分发挥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九师白杨市强力推动基地“五化”建设。制种基地重点分布在7个团场,近年来不断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提升制种机械化水平,鼓励制种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打造万亩连队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注重良种、良法、良制配套与农机农艺融合,制、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制种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同时,该师市积极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制种玉米机械去雄与复检等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提升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方面,九师白杨市推广精量播种栽培技术,严格落实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种子发芽率和纯度分别达到96%和97%。该师市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集成配套现代智能设施设备,建成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制种全过程的精准监管与服务。目前,高标准智能化制种基地已达3.8万亩。

九师白杨市持续加大生产集约化推进力度,通过重点引进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和国家级农作物种业骨干企业,同步培育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构建起集科研创新、制种生产、种子加工、仓储销售及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玉米种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该师市进一步完善硬件支撑,建成涵盖果穗扒皮机等设备的8条现代化生产线,年种子烘干加工能力达10万吨,机械化作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统筹推进 发展迅猛 集聚带动效应显著

聚焦能级提升,九师白杨市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内,一座座标准化厂房、现代化车间拔地而起,以种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正加速构建成型。

九师白杨市持续强化集种子研发、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园区建设。2024年8月,一六四团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玉米制种);同年9月,九师白杨市正式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着眼集群化发展,九师白杨市设立多层级管理机构,出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奖补资金专款专用。2024年,园区建设带动投资7.24亿元,其中6685万元为奖补资金。当前,该师市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制种玉米加工仓储基地、种业科研创新基地等5个产业园奖补项目正稳步推进,积极打造玉米制种“产业大脑”和“集散中心”。

弹好服务增收“协奏曲”,打好联农带农“组合拳”,激发产业集聚“新活力”,九师白杨市玉米制种产业链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种到收,都有技术人员跟踪指导。我种的玉米亩均效益能达到2000余元。”一六四团十连职工张光荣说。团场职工群众种植制种玉米持续丰产增收,大家种植制种玉米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依托产业平台,聚焦联农带农,九师白杨市大力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职工”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对农户耕、种、管、收、加工等各环节实现全覆盖,社会化服务覆盖率由20%提升至86%。目前,九师白杨市拥有制种企业16家,培育制种专业合作社15家,制种产业带动2100余名职工年均增收3.5万元。

以玉米制种为纽带,九师白杨市持续推动兵地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场)500余户职工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同时,当地种业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季节性用工等,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助力增收致富,制种产业成为带动兵地职工群众稳定增收的“黄金产业”。

从政策谋篇到要素深耕,从单一生产到全链整合,从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到工厂车间的高效运转,九师白杨市实现了种业提质、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局面,成为兵团种业振兴的“硬核力量”。

下一步,九师白杨市将围绕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四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在稳固“生产链”上持续强化基地建设,在拓展“创新链”上加大科技研发扶持力度,在提升“价值链”上完善服务体系,在延伸“产业链”上深化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该师市还将通过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深化产业融合、强化科研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打造产业品牌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九师白杨市将全力向“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早熟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目标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