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被割礼,13岁被迫嫁人,她却用伤疤照亮了1.5亿女孩的命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01:27 1

摘要:索马里的沙漠上,一轮烈日灼烧着龟裂的大地,5岁的华莉丝·迪里被母亲紧紧抱着,吉普赛女人手里那把沾满污秽的剃刀在她身上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却也意外地开启了一段照亮千万人生命的传奇。

索马里的沙漠上,一轮烈日灼烧着龟裂的大地,5岁的华莉丝·迪里被母亲紧紧抱着,吉普赛女人手里那把沾满污秽的剃刀在她身上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却也意外地开启了一段照亮千万人生命的传奇。

“我静静地看着它,一动也不敢动。” 13岁的华莉丝·迪里在索马里沙漠中与一头雄狮对视许久后,狮子竟然转身离去。这个瘦骨嶙峋、满身伤痕的少女,刚刚从父亲安排的婚姻中逃出,赤脚穿越了一片荒芜的沙漠。

她不会知道,这次的死里逃生,只是她人生无数奇迹中的第一个。未来,她将从一个遭受割礼的牧羊女,成长为世界顶级模特,并最终成为拯救无数非洲女性于水火的人权斗士。

01 黑暗童年,沙漠中的苦难之歌

1965年,华莉丝·迪里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之中。母亲为她取名“华莉丝”,意为“沙漠之花”,希望她能像荒原上顽强的小草,卑微却一生坚强。

年幼的华莉丝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她只知道每天与羊群为伴,在辽阔的沙漠中放牧。

悲剧发生在她四岁那年。小华莉丝在放羊时,被父亲的朋友强奸了。她带着满身的尘土、泪水和血污,忍着身体被撕裂般的剧痛,逃回家中。

然而,父母的反应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小丫头,我们家的羊跑了没有?” 母亲焦急地问。在母亲心目中,羊比女儿重要得多。

父亲则把所有的错都怪在华莉丝头上,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她还没有接受割礼。

一年后,5岁的华莉丝被父亲带去接受了割礼。没有消毒,没有麻醉,只有一个吉普赛女人和一把带着褐色血迹的剃刀。

母亲拿过一条黑色的布条蒙住了华莉丝的眼睛。随后,她感受到下体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立刻晕厥了过去。

割礼是索马里人的传统习俗,他们认为女性两腿之间的东西是不洁的,必须切除并缝合,只留下一个小孔。

华莉丝是“幸运”的——她的两个亲姐姐都死于割礼,一个因失血过多而死,一个因割礼感染导致分娩时大出血而死,而她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02 逃离沙漠,走向未知的自由

13岁那年,华莉丝的苦难远未结束。父亲为了五头骆驼,决定将她嫁给一个60岁的老叟。

面对这样的命运,华莉丝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逃跑。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决心逃到首都摩加迪沙的外婆家。

赤脚穿越沙漠的旅程充满了危险与艰辛。华莉丝的身上只带了简单的食物和水,在夜色掩映下开始了她的逃婚之路。

一路上,她不敢有丝毫懈怠,连续走了两天一夜,直到确定父亲不可能追上她为止。疲惫不堪的她靠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直到一阵腥臭味将她惊醒。

一头威武的狮子赫然站在她面前。华莉丝绝望地闭上眼睛,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然而,过了一会儿,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狮子竟然款款离开了。

或许,连沙漠之王也对这个瘦弱却坚强的女孩动了恻隐之心。

历经千辛万苦,华莉丝终于到达了摩加迪沙的外婆家。为了报答外婆的收留,她包揽了所有家务。

不久后,命运的转机再次降临——她的姨父被任命为索马里驻英国大使,需要一名女佣,他选择了勤恳的华莉丝。就这样,华莉丝离开了索马里,前往伦敦。

03 华丽转身,从佣人到超模

抵达伦敦后,华莉丝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偷偷学习英语。她深知,要在这个新世界立足,必须掌握语言。

四年后,索马里爆发内战,姨父一家被召回。华莉丝不愿回到那片给她带来无数痛苦的土地,决定留在伦敦——即使这意味着她将失去合法身份,无处栖身。

她开始四处打零工,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只为了能生存下来。直到有一天,她在快餐店工作时,遇到了摄影师特伦斯·多诺万。

这位曾为戴安娜王妃拍照的著名摄影师,立刻被华莉丝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他惊叹于她身材的高挑、五官的深邃,尤其是那双带有忧郁眼神的眼睛。

“你的侧面太美了!” 戈斯见到华莉丝时不禁尖叫,并当即为她拍了一组照片。

在摄影师的帮助下,华莉丝很快登上了1987年“倍耐力年历”的封面。人们被她的美震撼了,纷纷感叹黑皮肤的女性也能如此美丽。

自此,华莉丝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黑珍珠”,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香奈儿、欧莱雅、李维斯、露华浓等各大时尚品牌都向她发出邀请。

她还出演了詹姆斯·邦德电影《黎明杀机》,走上了米兰、巴黎和纽约的T台,频频出现在《ELLE》《魅力》和《时尚》等顶级时装杂志上。

04 使命召唤,从超模到人权斗士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模特生涯背后,华莉丝始终承受着割礼带来的痛苦。她不能多喝水,因为一次小便需要花至少十分钟。月经期间,她更是疼得死去活来。

在朋友的鼓励下,她接受了修复手术。在手术台上,她感受到了医学的发达和文明与野蛮的差距。她终于摆脱了封锁她20年的枷锁。

这次经历让华莉丝意识到,她有必要告诉世界自己的故事,有必要为那些仍在遭受割礼痛苦的女孩们发声。

“我觉得自己始终有一种使命,我受过的这些苦,一定是为了什么值得的东西。”

1997年,在华莉丝的模特事业达到巅峰时,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反割礼运动。

同年,她在接受女性杂志《美丽佳人》采访时,首次公开了自己幼年遭受割礼的经历。这次采访震撼了全球,引起了西方世界对割礼问题的广泛关注。

随后,联合国任命她为废除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特别大使。华莉丝毅然离开了浮华的模特界,开始了她作为人权活动家的新生活。

05 沙漠之花,绽放于世界舞台

成为联合国大使后,华莉丝到处演讲,游说各国政治家,接触非政府组织,争取人们对反割礼运动的支持。

1998年,她出版了自传《沙漠之花》,迅速成为国际畅销书。她后来还创作了《沙漠黎明》《沙漠儿童》等作品。

2009年,基于她的自传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迄今已在20多个国家公映,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

华莉丝没有停留在宣传层面,她采取了实际行动。2002年,她在维也纳成立了沙漠之花基金会,致力于提高人们对女性割礼危害的认识。

她还创建了沙漠黎明基金会,为索马里的学校和诊所筹集资金。2009年,她与法国富豪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及其妻子萨尔玛·海耶克一同创建了PPR基金会,致力于保护女性的尊严和权利。

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割礼问题。目前,已有28个国家陆续废除了这项古老的陋习,无数女性得到了拯救。

华莉丝因其人道主义工作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魅力》杂志年度女性奖、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位等。

2009年,电影《沙漠之花》在德国首映式上,华莉丝·迪里静静地注视着银幕上那个扮演自己的埃塞俄比亚超模利亚·凯贝德。镜头正重现着她5岁时在沙漠中经历割礼的恐怖场景。

她的手中紧握着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少女写给她的信:“谢谢你,因为你,我的父母决定不让我接受割礼。我梦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医生。”

华莉丝的眼角湿润了。她突然明白,自己曾经所受的苦难,或许都是为了拯救像这位少女一样的千千万万女孩。

“小时候觉得做女人痛苦,长大后却为自己而骄傲。我相信我所吃的苦都是上帝的安排,我能够挺过来,就说明我有存在的意义。”

来源:八卦小喇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