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纳准备继续推出《权游》的系列,这家老牌电影制片厂能够赚钱的作品不多,《THR》的撰稿人亚伦库奇也承认,《权利的游戏》明明没有发展下去的空间,华纳还是要通过此类系列赚钱,毕竟谁也不敢冒险。既然他们已经制定了创作计划,亚伦库奇希望《权游》减弱刺激感,毕竟这部作品
华纳准备继续推出《权游》的系列,这家老牌电影制片厂能够赚钱的作品不多,《THR》的撰稿人亚伦库奇也承认,《权利的游戏》明明没有发展下去的空间,华纳还是要通过此类系列赚钱,毕竟谁也不敢冒险。既然他们已经制定了创作计划,亚伦库奇希望《权游》减弱刺激感,毕竟这部作品是剧集不是电影,不需要在半个小时之内产生五六种情绪。在系列的开局阶段,影业的确可以通过刺激感吸引观众,但是作品想要发展下去,肯定需要依靠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内容。就像《阿凡达》的首部系列也比较刺激,《水之道》就减弱了刺激感,走起了流畅路线。
流媒体算法总在催促创作者"前十分钟必须出现爆点",但真正伟大的故事往往需要像维斯特洛的冬天一样缓慢降临。《指环王》三部曲用霍比特人悠闲的早餐开场,《沙丘》用大段独白铺陈厄拉科斯的政治格局,这些看似"反流量"的叙事选择,最终都沉淀为跨越时间的经典。当《权游》新系列面临创作抉择时,或许该问问:我们是要制造下一场"紫色婚礼"的短暂狂欢,还是缔造能让人反复品味的"黑水河之役"?回到DC影业的问题上面,亚伦库奇给出了建议——DC影业可以开启《征服者》的创作,毕竟这部系列的自我价值较高,符合当下电影市场的需求。而且《征服者》的含义广阔,从《X特遣队》的模式来看,DC影业开启综合系列的创作项目更容易成功。DC影业的《征服者》项目若能落地,完全可以成为其拓展多元宇宙的绝佳跳板。
不同于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线性叙事,这个系列可以借鉴《X特遣队》的"任务驱动型"框架,将不同时空的DC角色通过"维度征服"的主线有机串联。比如让黄金时代的初代闪电侠与未来世界的机械超人组成临时小队,在反监视者入侵的危机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征服者》的理念可能更为高尚,开启创作项目的成功率较高。 这种设定不仅能规避"角色太多导致叙事混乱"的痛点,还能巧妙激活DC资料库里的沉睡IP。试想一支由沼泽怪物、雌狐等二线英雄组成的特别行动组,在黑暗多元宇宙执行秘密任务时,既保留了单人电影的角色魅力,又通过团队协作制造新鲜看点。华纳甚至可以借鉴游戏界的"赛季制"概念,每部电影解决一个维度的危机,同时埋下更宏大的伏笔。
在视觉呈现上,《征服者》系列应当突破传统超英片的审美疲劳。比如将魔法侧的命运博士战斗场面设计成《盗梦空间》式的空间折叠,或是让钢骨在数据流世界的打斗呈现赛博朋克风格的代码洪流。这种创新不仅能强化"征服多元宇宙"的主题震撼力,更能与漫威的量子领域形成鲜明区隔。若能在剧本层面保持《和平使者》式的犀利对白与角色深度,这个系列或许能成为DC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棋子。亚伦库奇的观点恰恰揭示了影视创作中"长线叙事"与"即时快感"的微妙平衡。《权游》原著《冰与火之歌》的魅力,本就来自庞大世界观下抽丝剥茧的政治博弈和人性刻画。当剧集逐渐脱离原著框架时,制作方显然陷入了"刺激感依赖症"——用血色婚礼、龙焰焚城等高密度爆点来掩盖叙事深度的流失。
这种创作惯性在当代流媒体时代尤为危险。奈飞《猎魔人》第二季的垮塌就是典型案例:当制作方把预算都砸在视觉奇观上,角色弧光就会变得像道具般单薄。反观HBO的《继承之战》,全季没有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动作戏,仅靠台词交锋和微表情特写就构建出令人窒息的戏剧张力。正如亚伦库奇所言,《水之道》选择用三小时展现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细节,这种"减速叙事"反而让观众获得了比动作场面更持久的审美愉悦。由此可见,亚伦库奇希望《权游》减弱刺激感,这样的建议有点道理。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认为,真正成熟的影视IP应该像威士忌陈酿。漫威宇宙早期用彩蛋联动制造惊喜,到《洛基》第二季时已开始探讨时间悖论哲学。
《绝命毒师》前两季还在用冰桶藏尸的视觉刺激,后期完全转向人物关系的崩塌与重建。当《权游》最终季让巨龙变成攻城武器批发商时,它丢失的不仅是逻辑合理性,更是用八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叙事信用。或许影视创作者都该记住:肾上腺素会代谢,但厄科山谷的回声永远在观众心里震荡。在探索《权游》新系列的创作方向时,华纳不妨借鉴HBO自身的成功经验。《龙之家族》第一季之所以获得好评,正是因为它回归了原著精髓——用整整三集铺垫"血龙狂舞"的政治根源,让观众在戴蒙王子的性格缺陷与雷妮拉的政治困境中,感受到比龙焰更灼痛的人性温度。这种叙事耐心恰恰是当代影视圈最稀缺的品质。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