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届的盛会,38年来首次“回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2 00:00 1

摘要:《河北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吴桥杂技幻乐城和吴桥杂技博物馆灯光璀璨。倪岳峰、王正谱、张政等与游客一同参观,现场感受杂技艺术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当晚20时,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倪岳峰、王正谱、张政等同国内外嘉宾一同观看演出。

9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等出席吴桥会场活动。

《河北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吴桥杂技幻乐城和吴桥杂技博物馆灯光璀璨。倪岳峰、王正谱、张政等与游客一同参观,现场感受杂技艺术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当晚20时,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倪岳峰、王正谱、张政等同国内外嘉宾一同观看演出。

29日上午,倪岳峰到吴桥有关学校、公园广场、杂技小院、商业街区等地,与杂技从业者和游客深入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吴桥县和石家庄市举办。这也是杂技节创办38年来,首次回到吴桥举办主体活动。

吴桥杂技到底有多牛?

“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京杭大运河边的沧州市吴桥县,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起源于秦汉时期,历经2000多年传承,形成了涵盖肢体技巧、驯兽、魔术等7大类400多项技艺的庞大体系,具有“惊、险、奇、绝”的艺术特点。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吴桥就有杂技团班60多个、杂技小组270多个。去年的数据显示,吴桥有近3万人从事杂技或与杂技相关的产业。

在杂技发展的过程中,大运河让杂技突破地域限制,促进了南北艺术形式的融合。艺人们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南下,到了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上海大世界,还在清末走出国门,走进东南亚,甚至远渡重洋巡游欧美。随着吴桥杂技在国际知名度的提高,来这里学习的外国学员也越来越多,他们学成后又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此次举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创办于1987年,已成为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齐名的世界杂技三大赛场之一,每两年一届,比赛设金狮奖、银狮奖、铜狮奖。

2006年,“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参加活动期间,倪岳峰指出,吴桥杂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北,“吴桥杂技”早已超越舞台,化身一座活力四射的桥梁,一头连着家门口的“经济账”,一头通向世界的“朋友圈”。

第一,吴桥“搭桥”,已经搭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的吴桥杂技,已经成为河北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地围绕这门古老艺术做足了文章——杂技道具研发、演艺装备制造等衍生业态蓬勃发展,构建起一个“杂技+”生态圈。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成了文旅融合的“强引擎”。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带火了民宿,也让周边村庄的农特产、餐饮服务跟着热了起来。

在此次参加活动期间,倪岳峰指出,“要抓住杂技艺术节回归吴桥的重大机遇,丰富文旅业态,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发挥杂技的综合效应,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吴桥参观体验,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吴桥“搭桥”,也搭出了拥抱世界的“新窗口”。

本届杂技节,从全球范围内遴选出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节目参加比赛和展演。杂技,正搭起河北与世界的联通之桥。

“我从德国专门赶来,中国技艺与世界各国艺术交融的景象让我着迷,现场观众的热情反馈让这次旅程充满了意义,我会将这份感动带回家乡。”在此次的杂技艺术节现场,嘉宾迪尔克·库伊克对媒体表示。

事实上,这只是河北开放步伐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就在杂技节开幕前几个月,2025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系列活动在廊坊市开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正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充满活力和魅力。

开放的背后,是政策的强力支撑。2023年,《河北省加快建设开放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提到河北将深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杂技节,正是河北开放大棋中,一步落子精准、效果出彩的“妙手”。

来源:政知新媒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