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公元1328年,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夏夜闷热难耐。农妇陈氏挺着大肚子在破屋里折腾了大半夜,突然一声啼哭划破寂静——朱家添了个男丁。说来也怪,这孩子出生时“红光满地”,邻居以为失火,抄起水桶就往朱家冲,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后来史书《明实录》还煞有介事地
______
一、出生即“异类”:红光满地的放牛娃,名字却藏着元朝的穷苦密码
话说公元1328年,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夏夜闷热难耐。农妇陈氏挺着大肚子在破屋里折腾了大半夜,突然一声啼哭划破寂静——朱家添了个男丁。说来也怪,这孩子出生时“红光满地”,邻居以为失火,抄起水桶就往朱家冲,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后来史书《明实录》还煞有介事地记了一笔,仿佛这孩子天生带着“真龙之气”。
可您猜这孩子叫啥名?朱重八!没错,就是“朱八八”。这名字听着像外号,实则是元朝穷苦百姓的“标配”。当时老百姓没文化、不当官,给孩子取名只能拼父母年龄或出生日期。朱重八他爹叫朱五四,爷爷叫朱初一,曾祖叫朱四九……合着老朱家祖传数学不好?其实背后藏着元朝的扎心现实:穷人连取名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______
二、童年“职业规划”:放牛12年,最大的梦想是娶媳妇
朱重八的童年,是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的破茅草屋里度过的。全家九口人挤在漏风的屋子里,全靠父亲给地主刘德放牛糊口。小重八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赶着牛群上山啃草,中午啃两口窝头,晚上回来还得喂猪劈柴。
您以为这孩子心大?他可比谁都懂事。12岁那年,他蹲在田埂上啃冷馍,瞅着地主家孩子捧着书卷摇头晃脑,馋得直咽口水。可家里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更别提读书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16岁,托村口吴老太说亲,娶个勤快的媳妇,生几个娃,让娃们接着给刘德家放牛——多朴素的“阶层固化”啊!
______
三、1344年:一场瘟疫改写命运,饿殍遍野中“死里逃生”
如果历史按这个剧本走,朱重八可能一辈子都是个放牛娃。可1344年,命运的齿轮突然疯狂转动。黄河泛滥,山东河南饿殍千里;淮河两岸爆发瘟疫,元朝官府的赈灾粮到了百姓手里,早被层层克扣成了渣滓。
这年四月,朱家接连出事:父亲饿死,大哥病亡,母亲病榻前咽气……17岁的朱重八蹲在乱葬岗上,攥着半块发霉的饼,看着野狗啃食亲人尸体。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靠邻居施舍,才用草席裹了亲人下葬。更讽刺的是,地主刘德听说朱家绝户,反倒上门讨要拖欠的租子!
______
四、皇觉寺的“佛系青年”:化缘路上捡到的“帝王说明书”
走投无路的朱重八剃度出家,躲进皇觉寺当和尚。原以为能混口斋饭,谁知寺庙也快揭不开锅。50天后,住持一声令下:“全体僧人外出化缘!” 朱重八的“佛系人生”彻底破灭,被迫踏上讨饭之路。
从淮西到河南,他见过饿死在路边的老妇,听过被元兵活埋的流民哭嚎,更见识了民间疾苦的千百种模样。这段经历像一本“生存教科书”:他学会了看人脸色、摸清地形,甚至混进了白莲教的地盘。3年后,这个曾经连锄头都握不稳的少年,硬是把自己炼成了“江湖老油条”。
______
五、石人一只眼:一句谶语点燃的起义烈火
1351年,元朝为修黄河强征17万民工。工地上挖出一尊“石人一只眼”的雕像,民间顿时炸锅——这不就是白莲教散播的“挑动黄河天下反”预言吗?一时间,红巾军遍地开花,元朝统治摇摇欲坠。
此时的朱重八还在皇觉寺混日子。直到发小汤和捎来一封信:“兄弟,跟着起义军吃香的喝辣的!” 寺里住持却突然举报:“这小子私藏反书!” 朱重八连夜逃跑,途中算了一卦:“逃是死,留也是死,反他娘的!” 就这样,25岁的放牛娃扔掉木鱼,抄起木棍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
______
六、改名“诛元利器”:从乞丐到皇帝的奇幻漂流
投军后的朱重八仿佛开了挂。他打仗不要命,打仗抢粮草,打仗还把战利品分给兄弟。两个月就从普通士兵升为“九人长”,成了郭子兴的亲信。元帅看他机灵,赐名“朱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
后来他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后来的马皇后),更是一路逆袭。但您以为这就结束了?朱元璋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______
来源:我哩个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