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素养、科学避险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9月30日,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受邀做客FM97.5昭通广播电台“975会客厅”首个全国科普月特别节目访谈直播,昭通鲁甸县消防救援大队文屏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胜龙走进直播间,围绕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素养、科学避险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9月30日,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受邀做客FM97.5昭通广播电台“975会客厅”首个全国科普月特别节目访谈直播,昭通鲁甸县消防救援大队文屏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胜龙走进直播间,围绕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昭通)训练基地的建设背景、重要意义以及近年来应急能力建设带来的变化,向广大观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节目录制中,李胜龙首先介绍了位于昭通的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昭通)训练基地的基本情况。作为一个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专业化救援训练中心,该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模拟训练设施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同时,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还编制了国内首本《急流水域救援》教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专业教材的空白。这表明基地不仅在硬件上领先,在理论和技术研发上也处于引领地位。
针对“为何选址云南昭通”这一公众关注的问题,李胜龙在节目中解释道,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江河湖泊众多,昭通更是位于金沙江、牛栏江等水系交汇区域,水域环境多样,涵盖了急流、深潭、峡谷等多种典型场景,为开展复杂环境下水域救援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昭通及周边区域历史上也曾面临各类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在此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具有极强的区域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李胜龙特别强调,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昭通)训练基地是2014年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不仅是对灾区重建的有力支持,更是国家层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综合救援能力的战略性举措。
站在消防视角,回顾过去十一年,李胜龙深切感慨于社会消防安全基础发生的显著变化。他谈到,与2014年鲁甸地震时期相比,无论是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与“安全感”,还是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底气”,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些年,昭通消防一直通过持续不断的应急科普宣传和实战演练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让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增强,老百姓对各类灾害的认识更加清醒,应对更加从容。同时,昭通消防还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布局“一队一站”(即专职消防队、消防工作站),使得消防救援力量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响应各类险情,直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此外,基地二期工程的扩建,以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应急培训中心的规划”,预示着昭通在未来国家应急体系中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不仅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更让老百姓感受到家乡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安全,这种发展带来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11年的时间,昭通消防救援能力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老百姓的安全感从基于希望变成了基于实实在在的强大专业力量;相关部门应对灾难的底气从“敢于牺牲”升华到了“善于打赢”。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昭通)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核心推动作用。
此次节目录制,通过李胜龙的亲身讲述和专业解读,不仅向公众揭开了国家级专业救援训练基地的神秘面纱,更生动展现了消防救援力量建设在过去十余年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为守护民生安全、提升社会整体韧性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