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几个大国,正悄悄把激光武器往军舰上装、往车上架,甚至已经开始在实战中试水了。美国那边搞了几十年,日本闷头搞小而精的防御系统,而中国呢?起步晚,但追得那叫一个猛,现在都快追到前排了。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打仗不用炮弹,只用一束光,就能把天上的无人机烧成灰?这事儿以前只在《变形金刚》或者《使命召唤》里见过,但现在,它真不是科幻了。
全球几个大国,正悄悄把激光武器往军舰上装、往车上架,甚至已经开始在实战中试水了。美国那边搞了几十年,日本闷头搞小而精的防御系统,而中国呢?起步晚,但追得那叫一个猛,现在都快追到前排了。
先说美国,人家确实是“老前辈”。从冷战时期就开始砸钱研究激光,到现在,海军的“庞塞号”、陆军的“DE M-SHORAD”项目,都是实打实的成果。
他们最新的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射程号称能打到8公里外,听着吓人吧?一束光飞出去,几秒内就能烧穿无人机外壳,连预警都来不及。但问题也一大堆。你想啊,这么强的激光,得靠多大功率的电源?一套系统动辄几十吨重,还得配大型发电机和冷却设备,根本没法塞进战斗机或者小型战车里。
更头疼的是天气——雾天、雨天、海上湿气重,激光一出去就被空气“吸”掉了,射程直接腰斩。所以美国虽然技术牛,但真要大规模用起来,还得解决“太娇气”这个毛病。
日本呢?他们压根不跟美国拼射程,走的是“守家路线”。国土小,防空重点是应对低空慢速目标,比如朝鲜的侦察气球或者民间无人机。
于是他们搞了个功率适中的激光系统,装在轮式装甲车上,射程控制在1200米左右,专打低空目标。这玩意儿反应快,成本低,打一发才几美元,比动辄几十万的导弹划算多了。而且系统紧凑,维护简单,适合城市防空。
但短板也明显——打不了高速目标,更别说弹道导弹了。不过日本人不急,他们一边用着小功率系统,一边悄悄研发更高能的版本,稳扎稳打。
中国这边最有意思。早年确实落后,但近几年突飞猛进。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战术级激光武器射程已经突破4000米,部分型号甚至接近6000米,而且不是实验室数据,是真在海外冲突中用过。
比如有报道指出,中国出口的“沉默猎手”激光系统,在中东实战中成功击落多架无人机,连沙特都买了。这说明啥?说明中国的激光武器不只是“能打”,而是“打得稳、打得准、打得久”。中国的系统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液冷散热,能源效率高,能快速部署到不同平台。
更关键的是,中国把激光武器整合进了整个防空体系——雷达一发现目标,指挥系统秒级响应,激光自动瞄准,整个流程不到十秒。这不是单兵武器,是体系化作战的一部分。
说到底,这三国的路子完全不同。美国想的是“全球主导”,什么都得最强;日本图的是“家门口安全”,实用就行;中国则是“稳扎稳打,能用才是硬道理”。
激光武器未来肯定不会完全替代导弹,但在应对无人机“蜂群”这类新威胁时,它的低成本、高频率优势太明显了。接下来拼的,不是谁打得远,而是谁能让这束光在各种天气、各种平台上都“说打就打”。这场光速竞赛,才刚刚热身呢。
来源:老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