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盘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19:42 1

摘要:9月,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在大模型、芯片等关键技术迭代,以及应用技术演进等方面有许多发展。同时,AI在推动经济社会各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关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也在多维度、多层次继续推进。

9月,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在大模型、芯片等关键技术迭代,以及应用技术演进等方面有许多发展。同时,AI在推动经济社会各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关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也在多维度、多层次继续推进。

多个方向技术演进

中国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推出的开源AI大模型DeepSeek-R1于9月17日登上英国《自然》杂志封面,被认为是全球首个经过同行评审流程的重要大语言模型。研究团队指出,DeepSeek主要创新在于采用被称为“纯强化学习”的自动试错方法训练R1,通过奖励模型得出正确答案来优化其性能,而非“教导”它遵循人类筛选的推理示例。

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探索以赋予机器人“大脑”的方式重塑物理智能体。该公司9月25日宣布推出Gemini Robotics 1.5与Gemini Robotics-ER 1.5两款专为机器人设计的AI模型,分别专注于根据视觉、文本数据等生成动作指令和对物理世界进行推理。它们协同工作能使机器人在行动前先“思考”,从而突破当前许多机器人只能执行特定任务的局限。

9月最后一天,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宣布推出旗舰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作为去年发布的Sora模型升级版,Sora 2在模拟物理世界的准确性、真实感和可控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还增加了同步对话和音效生成功能。此外,OpenAI还同步上线一款同样名为Sora的社交应用程序,由Sora 2模型驱动,用户可以让自己或好友的形象“穿越”到AI生成的视频场景中,实现与虚拟环境互动。

在医疗领域,AI不断展现新的应用潜力。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Delphi-2M的AI工具,可根据既往病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吸烟和饮酒等健康习惯因素,预测一个人在未来20年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有助于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致力于技术开发的同时,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也加紧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美国英伟达公司9月22日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OpenAI、甲骨文公司和日本软银集团23日联合宣布,三家企业联手打造的“星际之门”项目将在美国新建5个AI数据中心。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近来,“人工智能+”话题热度持续升温。AI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部署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超乎想象,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9月9日宣布与法国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AI技术在阿斯麦的产品中以及研发、生产和运营等环节的应用,以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光刻系统整体性能。

万国邮政联盟9月11日宣布推出首个用于分析邮政网络发展数据的AI智能体,能为政策、监管和运营方面的变革提供建议,从而在国家层面提升邮政覆盖范围和可靠性等。

在9月举行的多个展会上,AI相关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等也成为主要议题和亮点,展示了AI赋能各行各业的实践案例和未来趋势。

波兰国际琥珀珠宝展会上,奥地利Picup Media公司展出了一款融合AI技术的自动化设备,能够对放入其中的珠宝进行自动化拍摄并生成介绍资料,可大幅节省人力成本。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融合了AI技术的智能家电集中亮相,把电影中的未来场景带入现实生活。在中国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许多跨境电商领域展商分享了AI应用方案落地的精彩故事,呈现出AI技术赋能跨境电商的火热场景。

国际合作持续推进

随着AI技术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培育AI创新土壤,推动技术健康、快速发展并惠及更多民众,已逐渐成为各国共识。

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发表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声明,重点包括支持联合国在人工智能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

9月18日,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宣布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中方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涵盖民生福祉、科技进步、产业应用、文化繁荣、人才培养。

9月25日,联合国举行启动“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机制高级别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这是全球聚焦这一变革性技术的主要平台,旨在帮助建立以国际法、人权和有效监督为基础的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促进治理制度之间的相互协同,调整规则、减少障碍和促进经济合作;鼓励所有人都能获得的开放式创新,包括开源工具等。(据新华社)

来源:西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