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留言时,曹县本地群里有人甩出一张截图:她的新美妆视频点赞37,评论区整整齐齐排着“大衣哥前儿媳”五个字,像一排甩不掉的门神。
“陈亚男又换赛道了。
”——刷到这条留言时,曹县本地群里有人甩出一张截图:她的新美妆视频点赞37,评论区整整齐齐排着“大衣哥前儿媳”五个字,像一排甩不掉的门神。
有人补刀:店铺租金欠了三个月,房东把锁都换了。
一句话,把两年前那个单场带货68万的账号,直接拍进尘土里。
另一边,朱楼村的午后依旧被直播手机包围,只是镜头里少了“星二代”朱单伟。
知情人说,他现在每天七点挤公交去农机公司打卡,卖收割机配件,月底领八千,给二胎女儿攒奶粉钱。
大衣哥没让儿子再碰流量,倒给孙辈备下教育基金,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先学会谋生,再谈别的。
两条路,一热一冷,像曹县8月的天,中午能把人烤化,夜里却得盖棉被。
陈亚男不是没挣扎过:直播黄了,开女装店,女装店黄了,改教别人画眼线,每一步都踩在风口尾巴上,风一停,摔得结结实实。
有人骂她“吃相难看”,可细看账目,退还彩礼时金价差额那3.2万,她最后还是东拼西凑补上了;公司三年没年报,被列入异常,也不是故意赖账,是真没业务可报——小号直播场均两千块销售额,平台抽完,连投流的钱都盖不住。
朱家这边,看似顺风顺水,其实也把“流量”这杯烈酒慢慢换成温茶。
大衣哥带农产品上卫视,抖音粉丝破两千万,却再不让家人露脸带货;朱单伟的简历里,“朱之文之子”只字未提,面试时他掏的是农机销售证。
村里人打趣:小伟终于从“背景板”熬成“打工人”,腰板比当年站镜头前直。
专家说,这是草根成名的“脱钩”难题——个人IP一旦和原生家庭强绑定,就像风筝系了铁链,飞得越高,断得越疼。
陈亚男把链子当跳绳,想跳出节奏,结果绊了自己;朱家把链子收回来,让下一代先学会在地上走。
谁更高明?
时间还没给答案,但房租催缴短信不会等人,奶粉钱也不能赊账。
曹县夜市依旧热闹,烤串摊前,隔壁老板用铁铲敲着炉子感慨:“流量这玩意儿,跟孜然一样,撒多了呛鼻,撒少了没味,火候最难拿捏。
”说话间,他抬头瞥见远处商场外屏,正轮播大衣哥助农广告,屏幕下方,陈亚男曾租的店铺黑着灯,卷帘门上贴满“旺铺转让”。
铁铲再敲一下,火星四溅,像给两个故事同时画下的省略号——后面是灰烬还是余温,得看各自添不添柴。
来源:娱七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