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友堪楷模(55)日记中两位军旅诗人的深厚情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04:44 2

摘要:—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尊师重友堪楷模(55)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日记中两位军旅诗人的深厚情谊

写在前面:

‌胡世宗的良师益友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他们通过作品和交往对胡世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良师益友助力我成长”,先生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赞同他此观点的同时,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胡世宗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我不清楚当今中国文坛有多少位巨匠名家精英,也无从统计。可我知道这样一组数据:胡世宗先生仅收到赠书的友人就有814位,共1984本书。这中间有良师,有益友,有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胡世宗尊师重友是出了名的,与良师益友交往,时间长的超过半个世纪,短的也有一二十年。胡世宗不仅用心动情与他们沟通往来,还曾经撰写50多位诗人的生平历程,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生活情趣,精神风貌……著有《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人生与诗》。

多年来,胡世宗与众多师友通信累计数十万字。他将这些珍藏书信,全部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和辽海出版社联手出版了《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他为书信集写的附言就有50万字。

透过这组数字,我深切感受到了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程度,他善于交往良师益友,善于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营养,善于学习和发扬良师益友的好思想,好作风。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公认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军界,还是在地方,也不管是小范围朋友闲聊,还是放大的朋友圈交谈,只要唠起胡世宗先生,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说他是尊师重友的楷模,尤其是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更是赢得交口称赞。

我在与胡世宗先生长期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他有太多太多的优长值得学习。每次来往,每次交流,每次见闻,都深受感动与教益。

从3月25日开始,我以《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为题,将连续发布胡世宗尊师重友的故事。由于受多种条件所限,这些小文仅仅是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冰山一角”,每一篇也只是一个侧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把这些汇集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到胡世宗先生是怎么样尊师重友的。

今天,与亲友们分享 《尊师重友堪楷模》

第五十五篇:《日记中两位军旅诗人的深厚情谊》。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2025年5月17日

胡世宗和李松涛是两位卓有成就的军旅诗人,他们是沈阳军区政治部和沈阳军区空军值得骄傲的比肩成长的著名诗人,他们俩位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同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工作过、近半个世纪的老战友胡世宗,自不必细说。这些年联系不断,尤其是近七年建立微信联系,文字交流频繁,感情与日俱增。

我认识并走近李松涛,也快20年了。记得那是我刚转业不久,一天,接到辽宁省军区司令员王贵勤电话,告之他要在家宴请一位重量级的朋友,让我务必去陪同。到了首长家,王司令员热情隆重地向我介绍了李松涛。大名鼎鼎的诗人我是久闻其名,第一次相见,谈天说地很投机,松涛赠送我他的诗集,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之后,我和王司令员及几位老战友,多次到李松涛和空军战友在沈阳郊外胡家沟的住处,我和老伴还参观了松涛装修的新房,踱步书房闻书香大有感慨。我们每次相聚,必谈胡世宗,有时还打电话,轮番与他通话。有一次,胡世宗去胡家沟李松涛处,本意我和他同行,由于我联系不及时,阴差阳错没去成,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和他们两位合拍一张纪念照。

我翻阅胡世宗签名赠我《我与臧克家》,李松涛感谢恩师臧克家的著作《感恩》,拜读后很感慨,既佩服胡世宗与李松涛,更敬佩臧克家,不仅佩服他们的才华,更敬重他们的师友深情和高尚品德。明晰感受到,胡世宗与李松涛师承臧克家是共同特点,深怀感恩之心是他们彼此的优点,他们比肩成长友谊四十多年,又是他们闪闪发光的一大亮点。

2023年2月23日,我在今日头条友布一短文,说的是臧克家先生名师识新秀,重锤敲响鼓,三次点拨李松涛的故事。透过这三次点拨,我们可以看到,从应该增加深度、厚度,到高度,再到强度,一点一点在点拨,一步一步在引导,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在升华。

李松涛在恩师的点拨中看到不足,在恩师的指导下,扎根深厚的生活源地,眼界更宽,心胸更广,诗作更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攀升,他用实际行动和丰硕的创作成果,向恩师交了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答卷。

在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胡世宗与李松涛的名字紧密相连。这两位师承臧克家的诗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以文字为纽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李松涛这样评论《胡世宗日记》:世宗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热爱的人。他的耐力、毅力、恒心,我都望其项背。世宗总的精神含量,也包括劳动量在内,所闪烁出来的精神特质,不一定高于文学,但大于文学。他的日记不仅仅反映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个意义我们还要慢慢地看,因为在我们以往的阅读经验里,没有这一块。我们还要思索,它可能要造成一个社会的冲击!它将来留给文化的痕迹是什么。这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不小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感谢春风文艺出版社。

(摘自2006年5、6期《中国诗人》)

《胡世宗日记》(17卷)中详细记录了他和李松涛从相识到相知,从文学探索到人生历练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坛佳话。

1998年12月1日的日记,胡世宗记了有关李松涛的事:与李松涛通电话,说到诗坛上的一些人和事。

1999年12月7日,胡世宗写了很长一篇日记:上午10点,我与峭岩约好在红霞公寓门前会合。会合后,我给郑曼大姐打了电话,她请我们上楼来。客厅里有几位客人,是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的同志。郑曼大姐就领我们进了克家卧室。

克家正躺在床上仰脸看一张《文汇报》,见我们来了,要起身,我紧走几步,赶到他的床边,握住他的手,不让他起来。峭岩随后到了床前,我向克家说我和峭岩看您来了。我说:我和松涛从8月中旬就开始筹划您过生日时我们到北京来看望您。松涛也买了车票,他舅舅患心脏病昨天中午突然从昌图赶到沈阳,要他帮助看病。这样他就临时退了票。松涛让我把这个意思带到。克家说,他来电话了。我说,对,您还跟他说了两句话,他说千万别让累着老师。

我拿出了一个外面包裹着非常精致彩纸和花朵的铜瓶,克家满脸笑意,不知里面包的是什么,他说,这是个宝物呀!我说,这个吧,是我和松涛两个人送给您的一个生日礼物,这是一个铜瓶,是松涛挑选买的,很有意义,是巴基斯坦的瓶子。瓶啊,就是平平安安这个意思,很有讲究。我请他家的小保姆取一把剪子来,小保姆去找剪子了,克家很熟悉地从一个抽屉里取出一把剪子。我用这把剪子剪开了包装的几层花纸,我说,这个,包装的,是个瓶子,平平安安!郑曼大姐看到了花纸里面包着的瓶子,她“哎哟”一声,说,这个啊,你们太有心了!

克家还在端详着铜瓶,我拿出那个也经过精美包装的诗册,也用剪刀剪开,这是带玻璃纸的原来装照片的大影集,我们用来作为贺寿的诗册了。我说,这就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和松涛两个人的了,是我们辽宁您熟悉的诗人们共同敬献的一个纪念册,很有意义的,我们想怎么表达我们的心意。我在克家和郑曼大姐的中间,打开了这个纪念册,我念封面上的字:“款款情意”。克家笑着“啊”了一声,郑曼大姐也“哎呀”了一声。我翻到扉页,读:“敬祝克家老师健康长寿!辽宁部分诗人”。

下面每一页诗人的贺诗有手写的,有打印的,但都附有作者的彩照。

第一页是刘文玉的,我读了刘文玉的贺诗,郑曼说,作协主席!我说,这是老诗人的一首诗……

又一页是我和松涛两个人的:“我们特别祝福您、想念您:克家恩师!”下面一页,是松涛写的以“臧翁”为题的释题联:生拒长“草”,赤心从不相藏;“公”字当头,把笔临风诗文勇为众事!

再下面这页是我的诗:《克家的手——贺臧克家尊师九十四诞辰》,我和克家并着肩,我的左手握着他的右手,感受到他手的温热,我朗诵道:

我多次紧握克家的手这双瘦弱的手这双温热的手这双有力的手

克家的手在旧中国执笔如执号角如执匕首镌刻时代的烙印抒写人民的恩仇预告旧世界的灭亡发出大众的怒吼

克家的手在新社会挥笔如挥绣球如挥彩绸为有的人画像铭刻在亿万人心头脱下身上心上的负载向一个新世纪畅游

克家的手曾握过许多伟人、名人的手那是思想的碰撞那是情感的交流在新中国的史册上应该是绝无仅有

克家的手把爱洒满神州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资助失学的孩子酿造新诗的美酒

克家的手给我写过条幅挂在墙头:“能诗能文热情高知面知心友谊厚”我永远难忘这双手我无比感激这双手它为我指路它扶我向前大步走

握克家的手不松手望着他那慈祥的面孔我心上涌过一股热流四十年前凯旋的老人总是那么善良、淳厚总是那么健康、长寿

我解释说,四十年前,就是1959年嘛,写《凯旋》短诗的时候。说到长寿,我说,善良就长寿!

听了我的朗诵,克家欣慰地笑出声音:“哎呀!”郑曼大姐说:“这个太有意思了!”我说,这是我们大家的心意!……

我把松涛让我带来的1979年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的合影复制件拿出来,交给郑曼大姐,我说,这个是您让松涛复制的。郑曼大姐说,啊,很要紧。上次松涛同志寄来一张,夹在《鸭绿江》杂志里,折了,冯至同志的脸都折了。说着,郑曼大姐对克家说,1979年诗歌座谈会,耀邦同志也出席了,胡耀邦作报告完了就走了。我说,在新侨饭店。郑曼大姐重复地说一句,新侨饭店。她指着我说,有你,有李松涛。克家问郑曼大姐:我们家没有吗?他指这个合影照片。郑曼大姐说,我们家没有哇!我让松涛复制的。我指着加塑料封的照片说,这个复制得相当好。郑曼大姐说,上次那个寄坏了,很可惜。

……

克家拉着我的手说:非常高兴啊。人情啊!回去后,替我问候松涛同志,各位同志。郑曼大姐说,应该请胡世宗同志带信给辽宁文联、作协一些同志。

克家和郑曼大姐一再说我回去给大家问好,说感激他们。

我和峭岩还去看望了刘白羽。白羽的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但思维仍很清醒,说到东北之行,说现在就去不了啦。

读过这篇日记,我心里暖暖的,这里有臧克家先生平易近人春风送暖的大家之风,有胡世宗先生日记详细和风细雨的侵润之风,有胡世宗和李松涛及辽沈地区诗坛友人与恩师臧克家师生之间微风轻拂的和谐之风。

胡世宗《人生与诗——中国当代诗人掠影》新书发布会在沈阳玖伍文化城二楼阶梯广场举行。诗人解明、李松涛、徐光荣和相关领导现身发布会。

胡世宗在珍藏书信捐赠仪式上说,2010年8月,我赴抚顺参加“中国诗文名家看抚顺及'松涛文苑’落成”的活动,我带给李松涛的礼物就是把他几十年来给我写的48封信打印装订成册,每封信后面还注有我的附言。我想这就是文朋诗友之间友情的见证吧,这是金钱买不到的。

不必再列举更多的事例,《胡世宗日记》清晣地记载着胡世宗和李松涛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从文学青年到著名诗人,他们的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他们的故事将与他们创作的诗歌一样,永远流传。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