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不一般,三个不一般之处,都有啥预示?有道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18:56 1

摘要:咱们古人把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定为中秋节。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天,八月正好在秋天中间,所以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号呢,又在这个“仲秋”月的正中间,所以就很自然地叫它“中秋”。有意思的是,古人还特别讲究对应,他们把春天二月十五叫作“花

咱们古人把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定为中秋节。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天,八月正好在秋天中间,所以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号呢,又在这个“仲秋”月的正中间,所以就很自然地叫它“中秋”。有意思的是,古人还特别讲究对应,他们把春天二月十五叫作“花朝”,是百花的生日;那么到了秋天,八月十五月儿正圆最漂亮,就被对应地称为“月夕”了。

说起中秋节,它和咱们很多老传统节日一样,都不是一下子定下来的,而是慢慢演变过来的。要说它是怎么来的,一般都觉得最早是跟古人祭拜月亮有关系,也跟秋天收获以后祭祀土地神、感谢保佑的古老习俗分不开。古时候的皇帝讲究“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这种规矩后来被当官的和读书人学了去,渐渐又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就形成了八月十五一边赏月、一边祭拜、一边寄托心愿的习俗。

到了唐朝,祭月就更受重视了;等传到宋朝,才正式把这个日子叫作“中秋节”,那时候大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聚在一起赏月、喝酒、摆宴,特别热闹。再到明清两代,过节的花样就更多了,各个地方都搞出了自己的特色,比如烧香斗、竖中秋、点塔灯、放天灯、晚上结伴“走月亮”,还有舞火龙等等。到现在,中秋节依然是咱们特别看重的一个大节。每年快到中秋,人们对于每年中秋节的日期依旧格外关注,今年中秋与往年相比就有3个不一般,不妨一起看看。

第一个不一般: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年咱们的中秋节是在10月6号,到时候赏月肯定是重头戏。按理说中秋赏月应该在中秋当天也就是八月十五才对,不过今年却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最圆的时候要到7号中午11点48分。另外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这轮中秋圆月的“个头”在全年满月里能排到第三大,可以说是一轮名副其实的“超级月亮”。

给大家科普一下,所谓的“超级月亮”,就是月亮正好转到离地球最近的轨道位置(近地点)时出现的满月。这时候你看月亮,会觉得它比平常更大更亮,具体来说,看上去能大14%,亮度也能提高将近三分之一!还记得去年中秋节吗?那时候就出现了一轮60年才一遇的超级大月亮。今年中秋的月亮也不赖,它距离地球大约35.6万公里,这个距离已经非常接近去年的记录!天文专家也提醒大家,因为月亮最圆的时候是7号中午,那会儿天正亮,看不真切。所以,最适合咱们赏月的时间其实是6号晚上或者7号晚上,到时候记得抬头看看哦!

第二个不一般:中秋节在十月

有了闰六月,后面的节气节日都会来得晚一些。比如2025年的七夕(七月初七)会推到8月29日,中元节(七月十五)到9月5日,中秋节(八月十五)更是延到了10月6日。其实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北宋《闰六月眉州奏禾生九穗》记载里提到闰六月时“祥瑞现于盛夏”,清朝诗句《闰六月》也说“天气好像一直停留在初夏”,二者说的都是闰六月把夏天拉长了,连带着节气物候也往后延了。

按照气象学的说法,出现十月秋的话,意味着三伏天就会来得晚,这样一年最热的时候正好赶上雨季,庄稼生长可能会受影响。古书《齐民要术》里就说了,十月秋会让秋播推迟;《天工开物》也提到,这时候雨水多,晚稻容易烂根,收成会受影响。2025年这次十月秋,意味着高温潮湿的三伏天也会往后延,种晚稻的时间得跟着调整,农民朋友们最好提前做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天气问题。

第三个不一般:中秋与寒露相连

古人觉得中秋节和寒露节要是连在一起,那就说明寒露提前到八月中来了。本来寒露是九月的节气,也就是说它正常是在农历九月初才开始的。可中秋寒露一连,就表示寒露提早入节了。这是因为农历年里有时候会有闰月。今年不就是闰六月,所以从七月开始,时间都往后推了一个月。这么一来,今年的寒露节就在八月中和中秋节碰到一起了。

寒露是秋天第五个节气,一般都在10月7号到9号这几天来,也就是太阳转到黄经195度的时候。你看今年,秋分过了就是寒露,具体是10月8号早上8点41分左右。中秋节在10月6号,这俩节紧挨着,可是个好兆头,特别适合收秋粮。粮食收完了,还不耽误接着种秋播的作物,时间上一点儿不紧张,因为后面足足还有一个农历九月,不用赶得太急。

来源:古今三千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