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的自己像是在车轮上飞奔的小老鼠?日夜转个不停,事情做了一箩筐,却总有做不完的杂事和未完成的目标。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的自己像是在车轮上飞奔的小老鼠?日夜转个不停,事情做了一箩筐,却总有做不完的杂事和未完成的目标。
尤其是作为管理者——夹在上有顶,下有底的“夹心层”,既要扛业绩,又要带团队,还得自我提升。
每一天都像在打怪升级,可满身疲惫后,却时常搞不清忙了个啥。
其实,这大多数中年人都遇到过。不是没能力,也不是不努力,只是把“忙”和“乱”、把“多做事”误当成了高效。
可现实常常给我们泼上一盆冷水:盲目的忙碌,往往不过是一场徒劳无功的马拉松,最后消耗的是自己的精力和内心的热情。
试着慢下来,给自己一个暂停键。每天“三问、三思、六勤”,让自己聚焦核心,高效前行。
别让自己成为“碎片”的奴隶,而要做人生这盘棋的高手。
第一个问题: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不是任务清单上刷一排小勾勾,而是真正优先级最高、能推动结果的那几件事。有人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静下心想想,你真正需要完成的关键成果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哪些事情可以授权或推迟?
管理者不是“万能胶”,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要亲自上场。从不会放手,到学会授权,是成长最大的拐点。问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非我不可的事吗?还是别人也能做得不错?
第三个问题:今天有没有真正帮到团队成员成长?
成绩不是全部,团队是一群愿意跟你一起冲的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只是推动业务,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造就人。哪怕只是一次耐心的沟通,一句认真的鼓励,都会成为对方内心的小火苗。
第一思:做事之前,多扣问动机。
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讨好老板?管理的本质,是用好每一份资源,包括时间和情绪。别为表面工程耗尽自身,真心实意解决难题,才能让人服气。
第二思:人在局中,不妨换个视角。
“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其实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面对棘手事务,跳出局限性思考。或许,有的时候结果不尽如人意,只是因为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而跳出来看,往往才有新路子。
第三思:每一次危机背后,也是成长良机。
孔子说:“君子诞生于患难之中。”那些看似天塌地陷的困难,其实是锻炼心性的机会。处理完焦虑的问题,回头一望,再大的风浪,也成了成长的保护色。
一勤于听。听团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痛点,用心倾听细微变化。
二勤于问。敢于提问,不怕显笨,“会提问的人,离成功更近”。
三勤于学。时代在变,每天进步一点点,避免被潮水拍在沙滩上。
四勤于思。会工作的人再多,不如会思考的人更值钱。一线积累,反复推敲。
五勤于写。不妨用笔记下每日收获与疑惑,时间长了就是成长地图。
六勤于做。不光纸上谈兵,卷起袖子做起来,才真实落地。
越来越多中年人发现,一个人再拼命也无法填满公司胃口。
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舍不得对自己好,错把忙当作回避责任的借口。
其实,管理不仅仅是赶KPI,更是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偶尔给自己松绑,和家人吃顿热乎饭,看一部喜欢的电影,鼓励孩子的一句“小精彩”……幸福很简单,就是把节奏调回来,把心安放在柔软的地方。
高效,并不是时时绷紧,更像是“水到渠成”,既抓住重点,也不忽略温度。
《平凡之路》里有句话:“我们终究都要走在平凡的路上,但仍要相信,每一步都算数。”别怕停下来,别羞于反思。
你要的高效和幸福,其实就在每天“三问、三思、六勤”的坚持里。
与其瞎忙,不如聪明地“慢”下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只有这样,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做一个温暖而高效的管理者。
你觉得,什么方法最能拉满你的效率?欢迎留言讨论,让更多人听见你的智慧和故事!
来源:子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