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网络视听艺术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中国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和大同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视’界大同·大有不同”微视听作品征集推优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网络视听艺术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中国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和大同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视’界大同·大有不同”微视听作品征集推优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旨
以“‘视’界大同·大有不同”为主题,用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手法,全方位生动展现新时代大同在能源转型、算力崛起、历史传承、市井生活中的独特故事,展现“文化古都+能源新城+算力高地”的三重魅力。
二、征集内容
征集展示活动以“‘视’界大同·大有不同”为主题,创作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0个方向:
1.溯源千年古都,重燃文化之光
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大同作为两朝重镇、三代京华的深厚历史底蕴。作品需聚焦文化遗产,展现其历史风貌与艺术成就,探索其在当代的创新表达与传承之路,展现古都文明在新时代的焕新与自信。
2.展示转型样板,领航能源革命
全方位展示大同从“中国煤都”成功转型为“新能源之都”的标杆历程与样板经验。如大规模的光伏领跑者基地、绿色数据中心集群、氢能产业布局等,讲述这座资源型城市在能源革命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全国同类城市转型提供“大同方案”,提升其在全国能源格局中的引领地位。
3.聚焦算力高地,赋能数字大同
展现大同全国算力产业发展佼佼者的独特魅力与重要地位。作品可聚焦大同作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算力分指数全国排名第三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展示大同在算网融合、存算一体、跨区域算力调度等方面的探索,讲述大同作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引进培育众多数据呼叫标注企业,带动就业的情况。呈现大同从“能源输出”到“数据赋能”的巨大转变,以及算力支撑智慧城市(智慧停车、智能文旅服务)的实践成果。
4.强化区域协同,共建晋北门户
展现大同作为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晋冀蒙交界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枢纽作用。作品可聚焦其交通枢纽地位、产业协作项目、商贸物流网络等,凸显其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晋北蒙南地区中的关键角色,展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图景。
5.彰显生态成果,传播绿色理念
展示大同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治理成效,呈现“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的生态蝶变。作品可聚焦森林覆盖率提升、桑干河流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车河有机生态农业园、城市公园建设等显著成果,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塑造“大同蓝·绿色城”的生态品牌形象。
6.聚焦文旅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以微视听作品为媒介,深度整合大同“文化+旅游+非遗+康养”资源。作品可展现古城文旅业态、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非遗体验、特色康养项目等,挖掘“文旅+体育”(古城定向赛、恒山登山赛)、“文旅+教育”(古建研学、地质科普研学)等跨界业态,吸引全球游客,推动文旅产业从“景点游”向“全域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大同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7.品味美食之都 传承舌尖文化
建都史1600余年的大同,浓浓的文化意味氤氲在餐饮行业的“血脉”中。“大同美食”因其底蕴深厚、兼收并蓄而自成味道独特鲜美的风格体系,围绕大同“国际美食之都”“刀削面之乡”的文化内涵。作品可聚焦刀削面非遗技艺传承、十大地标美食的文化故事,呈现黄花、陈醋、沙棘等本地食材的产业链延伸,构建“品美食、赏古都”的融合场景。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美食文化,深度挖掘大同餐饮文化内涵,传递大同好客、友好、包容、开放的美食文化。把大同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美食城市,让“国际美食之都”名片更闪亮。
8.展现乡村振兴 绘就富美新篇
围绕“二十大精神在乡村”主题,作品聚焦大同市乡村振兴的特色样板与实践成果,以“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品牌引领,通过科技赋能,农文旅融合,产业协同发展的案例,以短视频形式宣传展示大同市繁荣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进展成效,体现大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图景。有效对外宣介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持续讲好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
9.传颂凡人故事,凝聚城市温度
聚焦为大同发展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是转型中的产业工人、非遗传承人、文物守护者、生态建设者、社区工作者、返乡创业青年等。通过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折射出城市的品格与温度,凝聚起热爱大同、建设大同的磅礴力量。
10.畅想未来愿景,激发城市潜能
以创意和想象的视角,展望大同的未来图景。作品可探索未来产业、智慧城市、数字文旅、科幻场景(如与大同能源、算力特色结合)等,激发公众对大同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与期待,展现一座传统与现代交汇、过去与未来对话的活力之城。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5日。
四、征集对象
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微视听创作者,不限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各年龄层次、各类别的创作者均可参与。
五、作品要求
1.创作时间:2023年1月以来创作的原创微视听作品。
2.作品类型:微纪录片、微短剧、微动漫、微视频四类,任选其一。
3.形式规格:作品具备完整图像、声音、字幕,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作品分辨率为1920*1080或以上,竖屏横屏不限。视频请以MP4格式上传,500M以内,画面清晰干净,不带角标、台标、水印、标识及模糊块,声音清晰,不得植入任何商业广告。
4.如报送系列作品,只作为1个名额参与活动,须选择2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提交上传。
5.技术规范:作品中如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请务必按照《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进行标注。
6.语言字幕:语种不限,鼓励多语种制作,非中文作品请配中文字幕,中文作品配英文字幕,字幕需清晰可辨,以增强作品的国际传播力。
7.主题导向:作品须紧扣活动主题,立意积极,情感真挚,表达流畅,适合网络传播。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相关要求,内容积极健康。
8.原创版权:作品须为个人或团队原创作品,作品及作品所使用各元素版权明晰,如有版权纠纷后果自负。参与者同意将报送作品的复制权、改编权、汇编权、展播权等授权给活动组委会。。
六、参与方式
创作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报名材料,按要求上传作品,签订版权承诺书。将视频作品、报名表和版权承诺书发送至邮箱sjdtdybt@163.com(为了避免视频文件过期,请将视频文件放在百度网盘链接之中,且将链接设置为永久有效,网盘链接随报名表和版权承诺书一同发至以上邮箱)。
七、活动安排
1.征集阶段(10月1日-11月5日)。在线征集报名作品。
2.评审阶段(11月5日-11月18日)。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规则,从所有报名作品中评选出最佳作品、优秀作品、好作品三类。审核环节采取技术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去除不符合申报资质要求的作品。
3.成果发布阶段(11月21日-22日)。在“世界大同· 大同‘视’界”主题晚会期间举办作品推优活动,对评选出的作品进行荣誉表彰并给予现金奖励。
八、其他事项
1.参与者有机会受邀参加“世界大同·大同‘视’界”主题晚会。
2.入围作品均有机会在官方合作媒体平台展播。
3.本次征集展示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报送材料作为本次活动资料使用,不再退还。
4.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
5.联系人:杨世虹,18201229721。
总 监 制:韩生利
监 制:时 珺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郭泓杉 梁文瑾
来 源:中国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
❈ 转载请标明来源
来源: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