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画组曲《茶马古道》“重走茶马之路”巡演终章大理奏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18:05 1

摘要:9月30日,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剧场,随着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交响音画组曲《茶马古道》的“重走茶马之路”巡演圆满画上句号。这场始于9月19日春城剧院首演的音乐之旅,途经玉溪、普洱,最终在大理

9月30日,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剧场,随着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交响音画组曲《茶马古道》的“重走茶马之路”巡演圆满画上句号。这场始于9月19日春城剧院首演的音乐之旅,途经玉溪、普洱,最终在大理的舞台上完美收官,用音乐重现了千年茶马古道的辉煌与沧桑。

奏响文化强音,演绎极致视听盛宴

在整个巡演过程中,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作为演出的核心力量,以无与伦比的专业水准,将《茶马古道》的深邃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为使观众充分领会作品背后的故事脉络与内容精髓,作曲家黄荟老师巧妙地在每个演出段落中增设音乐导赏环节,用专业且易懂的解读,引导观众读懂旋律中的情感与叙事,深化了观演体验。青年指挥家胡星宇的每一个手势都饱含激情与精准,他引领着乐团,与女高音歌唱家董娴、高翎雁,以及昆明城市学院“博雅之声”合唱团、玉溪市聂耳合唱团(玉溪场)默契配合,共同搭建起一座通往茶马古道的音乐桥梁。

从开场的交响序曲《祀》和《猎歌》,到上半场温情与活力并存的《摇儿歌》《卡初玛勒》,再到下半场深度叙事的《雨林》和《滇藏茶马路》,乐团对每一首曲目都进行了精心雕琢。在《滇藏茶马路》中,摇铃与铜管乐交织,生动地描绘出马帮在艰难旅途中的坚韧不拔,以及多民族文化在茶马古道上的相互交融。胡星宇对节奏和情感的精准把控,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马铃声声、茶香四溢的古老时代。

黄荟三十年沉淀,谱写古道文化史诗

这部交响音画组曲《茶马古道》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黄荟精心打造。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连接内地与南亚东南亚的“文明走廊”,茶马古道不仅是古代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更见证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作品以云南茶马古道地缘脉络为创作线索,顺着滇南茶产地的清香启程,途经哀牢山区的层峦叠嶂、滇西北的苍茫山水,最终抵达藏区的辽阔天地,在旋律流转间,依次呈现傣族、基诺族、彝族等十余民族的鲜活民俗风情。

这部作品的诞生,离不开作曲家黄荟三十余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自1997年起,黄荟便深入云南民族地区,开启了漫长的田野采风之旅。他的足迹遍布五条古道沿线,将茶农的质朴山歌、藏区的悠扬弦子、哈尼族贝玛的虔诚祷辞等珍贵素材一一收录。

“好的音乐必须扎根于土地。”黄荟表示,《茶马古道》的每一个音符都源自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他将马帮遗迹、赶马人传说与多民族音乐元素巧妙融合,使作品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茶马古道文化史诗。通过这部作品,黄荟希望更多人能够领略到茶马古道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其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马帮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重焕生机。

巡演深入地方特色,奏响民族交融乐章

此次巡演的一大亮点,在于对各巡演城市“在地文化特质”的深度挖掘与呈现。在玉溪,玉溪市聂耳合唱团的加入,为演出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他们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共同演绎出当地多元文化共生的和谐篇章。在普洱,演出紧紧围绕“普洱茶”这一核心文化符号,深入挖掘“茶”与“道”的内在联系,以音乐唤醒观众对古道贸易的深刻记忆,增强了地域文化认同感。

而在大理,作为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演出着重展现了其“文化十字路口”的独特魅力。通过不同地域、民族旋律元素的激烈碰撞与完美融合,充分印证了茶马古道在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中的关键价值。每一场演出都根据当地特色进行了精心编排,使观众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茶马古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巡演落幕启新程,茶马古道文化焕生机

随着大理站演出的落幕,《茶马古道》“重走茶马之路”巡演正式画上句点。十余天里,这部作品以交响乐为载体,让千年古道的历史记忆在玉溪的枢纽故事、普洱的茶香韵律、大理的交融特质中不断延续,既实现了民族元素与现代交响技法的深度对话,更让马帮精神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内核,走进了更多观众的心中。

这场巡演并非终点,而是古道文化活化传承的新起点。未来,《茶马古道》将继续以音乐为纽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持续对话,让这条承载着商贸与文明的“西南走廊”,在新时代绽放出更持久的文化魅力,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大理收官站现场还迎来意外惊喜。身为观众的著名歌唱家龚琳娜惊喜登台为现场助兴,瞬间点燃全场氛围。

全媒体记者:王四和

编辑:王凌帆

审核:朱家吉

二审:陈唯一

终审:王一帆

来源:都市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