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寒冬下的王健林父子:王健林被限高,王思聪收敛锋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14:00 1

摘要:曾经那个豪言“先赚一个小目标”的地产界大佬,如今在债务泥潭里挣扎的样子,让不少人感叹世事无常。

2025年9月,王健林又上热搜了。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什么商业版图扩张的好消息,而是被限制高消费。

曾经那个豪言“先赚一个小目标”的地产界大佬,如今在债务泥潭里挣扎的样子,让不少人感叹世事无常。

另一边,他的儿子王思聪,依旧时不时在社交媒体上被拍到开着豪车、身边围着网红,过着看似潇洒的海外生活。

父子俩一个在债务里焦头烂额,一个在生活里保持着“富二代”的派头,这冰火两重天的对比,背后藏着多少时代的故事。

说实话,万达走到今天这步,和地产行业的变化脱不了干系。

早年间房地产黄金时代,万达靠着“高负债、重资产”的模式疯狂扩张,盖广场、建酒店、搞文旅项目,那时候的王健林底气十足,觉得自己的商业版图能一直这么扩大下去。

可谁能想到,地产行业的周期说变就变,“房住不炒”政策一出来,靠借钱搞扩张的路子越来越难走了。

2023年开始,万达就一直在卖资产求生。

85座广场、77家酒店、13个文旅资产,这些曾经的“摇钱树”都被陆续卖掉,换回来几百亿资金。

但万达的债务窟窿实在太大了,千亿级的债务压得王健林喘不过气。

更关键的是,当年为了让万达商管在A股上市,王健林签了对赌协议,结果上市没成,触发了百亿回购义务。

这就好比签了个“生死状”,没达到目标,就得还钱,而且利息还不低。

2023年到2024年,万达的股权被一波接一波地冻结,甚至连王健林和王思聪共同持股的公司都没幸免。

曾经的商业帝国,如今在债务面前有点摇摇欲坠。

这边王健林为了还钱四处奔波,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可公司的资金链还是紧张。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几百亿,可手里的现金还不到一半,这缺口实在太大了。

曾经靠高杠杆快速扩张的模式,在行业下行期彻底失效了,万达成了地产黄金时代结束后的一个典型样本。

再看王思聪,早年那叫一个风光。

顶着“首富儿子”的光环,在电竞、直播、餐饮等领域一顿操作,熊猫直播、乐视体育、“牛校长”等项目轮番上马。

那时候媒体都叫他“新贵”“先锋”,觉得他虽然拿着5个亿的启动资金,但确实在商业上掀起了一些波澜。

可没想到,这些项目大多是“来得快去得更快”。

2019年,熊猫直播宣告破产,王思聪的投资一下子蒸发了将近20亿元。

后来的乐视体育、餐饮项目,也都没做出什么成绩。

2024年推出的“牛校长”,本想着能在餐饮市场分一杯羹,结果也没达到预期。

说实话,王思聪的投资更像是在追风口,哪个行业热就往哪个行业钻,但缺乏长期的运营和规划。

电竞、直播这些行业确实火过,但竞争太激烈,没点真本事很难站稳脚跟。

别看王思聪现在还时不时开着豪车、带着网红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其实他的现金流也不宽裕。

2025年,他把上海的住所挂牌出售,还打了七折,这明显是着急套现啊。

之前在新加坡的豪宅也卖了,虽然表面上看着生活还是很潇洒,但背后的经济压力只有他自己清楚。

有人说他“懂事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在社交媒体上怼天怼地,其实这何尝不是现实带来的改变呢?当父亲的商业帝国出现危机,曾经的“娱乐圈纪检委”也不得不收敛锋芒。

回头看看这对父子,王健林的困境是整个地产行业周期变化的结果,高负债模式在行业下行期难以为继,对赌协议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

王思聪的问题则在于投资过于盲目,依赖风口而不是扎实的商业运营。

曾经的首富和风光无限的富二代,如今一个被限制高消费,一个靠卖资产维持生活,这背后是时代的变迁,也是商业世界的残酷。

2025年的胡润榜单上,王健林家族的财富缩水到200亿,十年间蒸发了八成。

这冷冰冰的数字,告诉我们没有谁能永远站在财富的高点。

王健林父子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商业世界的起起落落。

曾经的狂欢有多热烈,如今的代价就有多沉重。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提醒,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得脚踏实地,毕竟靠高杠杆、追风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来源:由典学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