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片地土壤酸化、连作障碍严重,花生年年黄化,本来今年不打算继续种花生了。没想到,应用新技术,竟然获得亩产近千斤花生的好收成!”9月29日,河南省正阳县佰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马佰利,站在示范田里喜滋滋地说,“感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送来的
“这片地土壤酸化、连作障碍严重,花生年年黄化,本来今年不打算继续种花生了。没想到,应用新技术,竟然获得亩产近千斤花生的好收成!”9月29日,河南省正阳县佰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马佰利,站在示范田里喜滋滋地说,“感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送来的新技术。”
专家宣布测产验收结果。
河南省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产量逾50万吨。然而,受长期连作与施肥不当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土壤酸化问题日益凸显。统计数据显示,正阳县花生种植区土壤pH值从1980年的7.06降至2020年的5.13。伴随土壤酸化和连作障碍,花生黄化现象持续蔓延,导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逐步缩减。据调查,黄化可造成花生减产2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对当地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这片花生示范田位于河南省正阳县清源街道乐堂村,面积为20亩,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示范品种为豫花37号,5月29日播种。
用翻转犁深翻土地。
采用了山东省农科院和河南省农科院研发集成的4项关键技术:耕层置换重构技术、小麦-花生两熟制小麦秸秆优化还田技术、微矿肥和牛粪有机肥施用技术、花生生育期黄化综合防治技术。
其中,耕层置换重构技术运用的翻转犁是山东省农科院万书波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新设备;微矿肥是该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肥料,含有66种中微量元素。
——耕层重构连作障碍消减技术。合理构建粘土花生种植区耕层,以改良耕层障碍因素,提高花生产量。小麦收获后切碎残留的秸秆,利用土层置换式翻转犁,将0-25厘米的表层土壤与25-50厘米的深层土壤进行上下土层置换,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土层置换后旋耕2-3遍,做到土松、土细、地平、肥匀、墒足,提高整地质量平整土地。
用翻转犁深翻土地。
——起垄、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耕层重构第一年,生土翻上来养分矿化速度波动,导致短期缺素、微生物群落尚未完全适应;耕层重构打破原有犁底层,作物因土壤结构变化导致根系适应期延长,需要时间建立新平衡,导致增产效果不稳定。因此,耕层重构后及时调整施肥策略尤为重要。科研人员设计的“配方”是,每亩施复合肥60公斤+有机肥2000公斤+微矿肥300公斤+ARC菌剂4公斤。采用起垄-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操作。
花生测产验收现场。
9月29日,专家们走进乐堂村花生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他们随机选取3样点取样,每样点取6.67平方米收获花生,播种密度为每亩18867株,每亩平均鲜果重885.00公斤,按折干率55 %,折实际亩产486.75公斤。同时,在对照大田中随机取样测产,折实际亩产368.51公斤。二者对比,示范方比大田每亩增产118.24公斤,增产幅度高达32.09%。
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张钧等测产验收专家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土层置换、微矿肥和有机肥施用等关键技术示范,土壤连作障碍和酸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花生黄化现象显著改善,长势良好,增产效果显著。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张翔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耕作栽培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所所长张正联手设计指导了今年该基地试验示范。看到第一年的实施效果,他们对缓解正阳县及周边花生“酸化”与“黄化”问题充满信心。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