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首古诗词,才是中国人最顶的“治愈神药”别再刷心灵鸡汤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11:30 1

摘要: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刻,在加班到凌晨的时候觉得烦躁,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突然感觉自己很孤独,也在空荡荡的废弃火车站。需要有一个人陪。打开手机号码簿,却找不到一个人来述说,甚至于某天醒来,凝视蓝天,全身提不起劲儿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刻,在加班到凌晨的时候觉得烦躁,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突然感觉自己很孤独,也在空荡荡的废弃火车站。需要有一个人陪。打开手机号码簿,却找不到一个人来述说,甚至于某天醒来,凝视蓝天,全身提不起劲儿

现在人总爱找“治愈”,刷短视频、喝奶茶、去网红店打卡,可绕了一圈才发现,老祖宗写在纸上的那几句诗,比啥都管用——不用花钱,不用赶路,你一读,心里的硬疙瘩,就像被温水泡过的糖,慢慢就化了。

今天就从第十名到第一名,扒一扒这十首“治愈系古诗词”。它们不是我瞎选的,论传播力,每首都是课本里、生活里常能见到的;论文学劲儿,每句都像老熟人拍着你肩膀说话。看看哪首,曾在你最难的时候,偷偷救过你?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你看现在人总喊“内卷”“躺平”,好像日子要么忙得发疯,要么闲得发慌。可翁卷笔下的四月,忙得脚不沾地,却透着一股子踏实的快活——山是绿的,水是白的,雨像烟似的,刚采完蚕桑,转身就去插田,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可你读着,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觉得“真好,日子没闲着”。

上次我跟同事吵了架,气鼓鼓地坐在工位上,翻到这首诗,突然就想通了:哪有那么多闲气?人家古人忙着种庄稼,都能品出雨的软、山的绿,我这点破事,算个啥?把日子过得充实,比瞎琢磨有的没的,强多了。

这治愈,不是“躺平”,是“忙得有奔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这首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小孩啥也不会,却非要凑在桑树下学种瓜,可能坑挖浅了,可能种子撒多了,可那股子认真劲儿,比现在大人开会做PPT都投入。

我小时候总跟着奶奶在菜园子瞎忙活,明明连水壶都拎不动,还非要抢着浇菜,结果把水全浇到自己鞋上,奶奶笑得直揉肚子。现在奶奶不在了,每次读这句诗,就像又看见她坐在桑树下,看着我瞎折腾的样子,心里的硬疙瘩,一下子就软了。

这治愈,不是讲道理,是让你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傻样”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赶地铁差一步没赶上,项目搞砸了被领导骂,或者跟对象吵了架,总觉得“天要塌了”,满脑子都是“怎么办怎么办”。

这时候读韦应物这首诗,就像有人给你递了杯热茶:你看雨下得再急,潮水涨得再快,那只没人管的船,自个儿横在那儿,也挺好。上次我赶方案到半夜,电脑突然死机,气得想摔鼠标,看到“野渡无人舟自横”,突然就笑了——急啥?文件没了可以重写,天又不会真塌,慢慢来呗。

这治愈,是“随遇而安”的底气。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谁能想到,一辈子想打仗、想收复失地,硬得像块铁的辛弃疾,能写出这么软的词?你看那一家子:老两口喝着小酒说闲话,大儿子锄豆,二儿子织鸡笼,小儿子最调皮,躺在溪边剥莲蓬,连姿势都懒得换。

现在人总说“家庭压力大”,要买房、要养娃,可辛弃疾告诉你:幸福哪用那么复杂?不用大富大贵,一家人凑在一块儿,各干各的,哪怕小儿子偷点懒,也挺好。上次我跟爸妈吵了架,读这首诗,突然就想给他们打个电话——其实我也不是真生气,就是想跟他们撒撒娇。

这治愈,是“有家可回”的踏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里总有股子“静气”。你看这场秋雨过后,山是空的,月是亮的,泉水在石头上淌,浣女的笑声从竹林里传出来,明明有声音,却比没声音还静。

上次我去景区,人挤人,吵得头疼,突然就想起“空山新雨后”——要是能找个没人的山,听着雨声,看着月亮,多好。其实不用真去山里,晚上关了灯,听听窗外的雨声,脑子里过一遍这句诗,白天被老板骂、被客户怼的烦躁,立马就没了。

治愈,是给你造了个“精神避难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现在朋友聚会,要么是看手机、拍合照,要么是聊工作、比收入,哪有孟浩然这样的舒服——老朋友做了点家常菜,邀你去家里,打开窗户就是庄稼地,喝着酒,聊的是“今年的桑麻长得咋样”,临走还约着“重阳再来喝菊花酒”。

上次我发小来家里,我们俩没点外卖,煮了碗面条,就着咸菜聊天,从小学谁偷了谁的橡皮,聊到现在谁的工作更累,没一句“有用的话”,可聊完之后,心里特敞亮。这首诗最妙的就是:它没说“我们是好朋友”,可你一读,就知道“这才是真朋友”。

这治愈,是“有人陪你说废话”的温暖。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现在人总怕“孤独”,觉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很可怜,好像身边没人,就是“失败”。可李白告诉你:鸟飞光了,云也飘走了,就我跟敬亭山对着看,看多久都不烦,孤独咋了?孤独也能很自在。

上次我失恋,一个人去公园坐了一下午,看着对面的树,突然就想起这句诗——原来我不用靠别人陪,自己跟自己待着,跟树待着,跟山待着,也挺好。李白一辈子狂得没边,可这首诗里的他,一点不狂,就像个小孩,跟山做朋友,简单又踏实。

这治愈,是“跟自己和解”的勇气。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这辈子,被贬了一次又一次,从京城贬到黄州,再贬到惠州、儋州,吃了多少苦?可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比骑马还自在,下雨怕啥?我一辈子都在雨里走,早习惯了。

上次我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觉得自己特没用,趴在桌子上翻苏轼的词,看到这句,突然就硬气了:不就是挨骂吗?苏轼被贬那么多次,还能写诗、煮东坡肉,我这点事,算个屁!后来我还把这句诗写在便利贴上,贴在电脑上,每次觉得撑不下去,就看一眼。

这治愈,是“把苦日子嚼出甜”的硬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现在人总说“想逃离城市”,想去乡下、去海边,觉得换个地方,就能过得舒服。可陶渊明告诉你:我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没听见车马的噪音,为啥?因为我心离得远,地方自然就偏了。

上次我住的小区楼下装修,电钻声吵得要死,我关了窗,读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突然就听不见电钻声了——不是真听不见,是心里的“噪音”没了。陶渊明的“桃花源”,从来不是真的“与世隔绝”,是他心里的“桃花源”。

这治愈,是“心里有光,哪里都亮”的通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为啥把杜甫这首诗放第一?因为他最懂“难”。杜甫一辈子苦:安史之乱,他带着家人逃难;没钱吃饭,小儿子饿死了;自己生病,最后死在船上。可他写这首雨,却没一点苦味儿,全是欢喜——雨知道时候,春天一来就下了,偷偷摸摸地润着万物,早上起来一看,花全开了,多好。

去年我失业三个月,天天失眠,头发掉了一把,某天早上下雨,我站在窗边,突然就想起“好雨知时节”——雨都会按时来,我的“春天”,也会来吧?后来我找到新工作,第一次发工资,特意买了盆花,看着它开花,就想起杜甫的诗。

这治愈,不是“加油”“挺住”,是轻轻告诉你:“会好的,你再等等。”

结语:老祖宗的“治愈”,从来不是哄你

你看,这些古诗词,没有一句说“别难过”“要开心”,可你读着读着,就不难过了,就开心了。它们不是“心灵鸡汤”,是老祖宗把自己的日子、自己的苦、自己的快活,揉进了字里行间——

忙的时候,有翁卷的“才了蚕桑又插田”;

孤独的时候,有李白的“相看两不厌”;

苦的时候,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等的时候,有杜甫的“好雨知时节”。

这些诗,不是放在课本里的“古董”,是藏在你日子里的“救心丸”——可能是你赶不上地铁时,可能是你跟朋友吵架时,可能是你觉得撑不下去时,突然就想起一句,然后心里的那块冰,就化了。

你呢?哪句诗曾在你最难的时候,偷偷拉了你一把?是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是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治愈诗”,也能救了正在难过的别人。

来源:爱讲历史的老猫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