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赛力斯提前付清引望115亿元投资款,坐收200-300亿元浮盈时,奇瑞、北汽、一汽等车企或许正为错失的机会追悔莫及。2024年引望成立之初,华为曾公开喊话主机厂入股,最终却仅有长安阿维塔与赛力斯坐上“主桌”,成为这场智能汽车时代资本盛宴的核心玩家。这场“选对
引望股东局:赛力斯与阿维塔的“躺赢”密码,为何奇瑞北汽一汽只能旁观?
当赛力斯提前付清引望115亿元投资款,坐收200-300亿元浮盈时,奇瑞、北汽、一汽等车企或许正为错失的机会追悔莫及。2024年引望成立之初,华为曾公开喊话主机厂入股,最终却仅有长安阿维塔与赛力斯坐上“主桌”,成为这场智能汽车时代资本盛宴的核心玩家。这场“选对与错过”的背后,是眼光、魄力与战略格局的终极较量。
华为与长安、赛力斯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历经数年磨合与价值互证的必然结果,其合作深度远超其他车企的“浅尝辄止”。
1. 先发优势:最早的“同路人”
2019年1月,华为与长安、小康股份(赛力斯前身)相继签约,成为最早敲定合作造车的两家车企,比北汽、广汽的合作早了近半年。这种先发优势让双方得以深度参与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迭代过程:长安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阿维塔品牌,成为华为HI模式(高阶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的“带头大哥”;赛力斯则全力承接华为智选车模式,从M5到M7,成为华为车BU技术落地的“试验田”。
而同期与华为签约的北汽、广汽,合作却始终停留在表面:北汽依赖奔驰的利润“躺平”,与华为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未能打开市场,后续享界S9销量也不达预期;广汽更是在2023年以11:0的投票结果叫停与华为合作的埃安HI模式项目,主动切断了通往引望的路径。
2. 华为内部赛马:双模式赢家的双重锁定
华为车BU内部的“赛马机制”,意外促成了两大伙伴的脱颖而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主导的HI模式与车BU董事长余承东负责的智选车模式并行推进,形成内部竞争态势。
2023年9月,赛力斯代工的问界M7成为爆款,用市场成绩印证了智选车模式的成功,让余承东在股权分配中拥有足够话语权;而长安阿维塔作为HI模式的核心载体,虽销量不温不火,但凭借央企背景与早期深度绑定,得到徐直军的力挺。最终在任正非亲自督办的股权分配中,两家企业均获得引望10%股权,交易金额均为115亿元(对应2023年华为车BU 1150亿元估值),并各自获得1个董事席位。工商信息显示,引望董事会中,余承东与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同任副董事长,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位列董事,股权与话语权实现双重锁定。
引望成立后,余承东曾公开喊话一汽等车企入股,但奇瑞、北汽、一汽、东风等最终均未能入局。表面看是资金与时机问题,根源则是战略误判与格局局限。
1. 估值飙升:高门槛吓退跟风者
引望的估值在成立后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华为车BU估值1150亿元,而到2024年引望估值已达2500-3000亿元,2025年更是攀升至4000-5000亿元。按10%股权计算,2024年的入股成本已从115亿元飙升至250-300亿元,这对现金流紧张的奇瑞、北汽、江淮而言难以承受。反观赛力斯与阿维塔,凭借早期合作积累的信任,得以按原始估值完成入股,抢占了成本洼地。
2. 战略误判:把“平台”当“供应商”
多数车企未能看透引望的本质价值,将其等同于普通的技术供应商。他们认为,既然能通过采购获得华为ADS和鸿蒙座舱,与成为引望股东的差异不大,没必要承担巨额投资风险。这种短视忽略了股权绑定的核心优势:股东能优先获得最新技术迭代(如华为ADS 4.0首发适配)、参与智能网联标准制定,还能分享平台规模化后的利润分红。而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则精准预判其价值,直言入股实现了“从业务合作到股权绑定的全面升级”。
3. 行动迟缓:央国企的决策困境
一汽、东风等央国企的决策流程冗长,错失了最佳窗口期。当这些企业还在内部“研究大半年”时,赛力斯已完成引望股权收购的董事会审议,阿维塔也敲定了三期付款计划。反观奇瑞,虽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要给华为打钱”,却因“两头押宝”(同时打造自有品牌星纪元与合作品牌智界S7)分散资源,最终因资金不足作罢;江淮则因尊界项目启动过晚,2024年才开始建设超级工厂,根本无力参与股权竞争。
入股引望不仅带来直接的资本收益,更重塑了企业的发展格局。如今赛力斯与长安的动作,已显现出与其他车企的代际差距。
赛力斯将115亿元入股款视为“战略投资”,同时砸重金完成百万产能超级工厂升级、收购问界商标、建设全球研发中心,联合华为与宁德时代(超级工厂“厂中厂”合作)构建起“三强联盟”,目标直指超越BBA的全球豪华品牌。长安则通过成立新央企、聘请荣耀前高管、推动阿维塔赴港上市等动作,强化与华为的绑定,试图在智能化转型中巩固地位。
而错失入股机会的车企,只能沦为引望生态的“普通伙伴”。尽管奇瑞、北汽等仍通过鸿蒙智行联盟与华为合作,但在技术优先级、资源调配等方面已落后于赛力斯与阿维塔。正如市场预判,若2024年这些车企能按原始估值入股,如今已能躺赚170-270亿元,但现实中只能望引望的高估值兴叹。
引望的股权故事,本质是智能汽车时代的“价值判断课”。赛力斯与阿维塔的成功,源于早期绑定的信任积累、对技术趋势的精准预判,以及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而奇瑞、北汽、一汽的错失,则暴露了战略短视、资金受限与决策低效的短板。
当华为ADS 4.0与鸿蒙座舱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引望的平台价值将持续放大。这场“躺赢”机会的错失,或许将成为不同车企命运分化的分水岭——有的企业借股权绑定站上风口,有的则只能在追赶中渐行渐远。
来源:流川枫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