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不久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仪式上,军事航天部队首次亮相天安门检阅现场,所有现场及荧屏前观礼的中华儿女无不感到万分的荣光和自豪。在这特殊的时刻,耳边不禁响起那首豪迈恢宏、真挚炽烈令人热血奔涌的《祖国不会忘记》的动人旋律。
作者:郭克俭(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
在前不久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仪式上,军事航天部队首次亮相天安门检阅现场,所有现场及荧屏前观礼的中华儿女无不感到万分的荣光和自豪。在这特殊的时刻,耳边不禁响起那首豪迈恢宏、真挚炽烈令人热血奔涌的《祖国不会忘记》的动人旋律。有人曾说,如果要评选出一首中国航天题材的优秀声乐作品,《祖国不会忘记》当占一席。经过30余年的岁月沉淀与时间荡涤,《祖国不会忘记》已深深地植入人们心坎里,成为一首众望所归的歌颂航天人、赞美奉献者的经典歌曲。
“我就想通过一首作品来赞颂他们”
1988年仲夏,由原国防科工委宣传部摄制,反映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辉煌成就的系列电视片《祖国不会忘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国防科学家那种为事业献身、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1989年,该片荣获全军军事题材电视剧领域最高奖——第二届“全军电视剧评奖”特别奖,被业界誉为“以感人的画面和声音,通过富有情感的编辑构思,讴歌了许许多多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无名英雄,为电视工作者展示了广阔、富饶的创作天地”。
作为国防领域的一名干部,时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宣传处处长的张月潭,对片中表现出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更加感同身受。置身充满严峻挑战与光辉荣耀的科技战线,张月潭虽然并不直接肩负着探索宇宙、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但对航天人的使命担当和工作生活却十分了解和熟悉,他有着一种对神秘的星辰大海无比向往的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愫,常常奔走于科研工作一线深入访谈调研,从中发现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他不时被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上“隐姓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作出不平凡事迹的故事所吸引,被身处“风餐露宿、穿行戈壁、忍饥挨饿”艰苦工作环境下依然坚守“祖国需要就是最大荣耀”革命信念的战友们的光荣事迹所感动。
在物资短缺、生活贫困的新中国初期发展国防科技事业,人的精神力量和工作热情是最可依仗的强大支撑。在茫茫的戈壁瀚海,每位航天人都似隐藏在沙子中的金粒,功勋卓著却不为人知。感怀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洋大曼”精神,“接触了太多不计报酬、无问东西的科技工作者”,张月潭抱定了“我就想通过一首作品来赞颂他们”的决心。1993年开春的一个周末,伫立窗前、苦思冥想的张月潭,脑海里闪念而过《祖国不会忘记》的剧名和影像,下笔的题眼和灵魂迎面而来,诗句词情在激情澎湃的饱满情绪中奔涌而出:“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入手,张月潭奋笔疾书,一挥而就地完成了这首立意高妙、质朴隽永、坚定豪迈的同名歌词创作,磅礴的气势、精巧的构思令人赞叹不已。
“一首深情而高亢的旋律顿时在我胸中久久回荡”
歌之词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首优秀的歌词作品必须配以媲美的动人曲调,方能相得益彰、振翅翱翔。《祖国不会忘记》歌词创作完成后,首先交由中国卫星测控中心所在地西安在地作曲家谱曲,听过的官兵普遍感觉有较大的距离感,情感上难以贴近。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换人重新作曲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标聚焦到熟悉国防科技生活、创作功底深厚、歌曲佳作频出的国防科技工作委员会文化干事、作曲家曹进的身上。
曹进曾任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该团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优良的军旅歌曲创作传统,积累了丰厚的创作实践经验;由该团铁源、邬大为、魏宝贵等名家创作的《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等军旅歌曲早已家喻户晓。前辈们的优秀作品及成功经验唤起了青年曹进的音乐创作梦,沈阳音乐学院的学习深造开启了新的音乐航程。学成归来从事音乐创作后,曹进更深地体会到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的艺训,一有机会便一头扎进连队。曹进曾把“为军队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情是我无悔的选择”作为个人的座右铭,20多年里,戈壁大漠、边关哨卡、海疆孤岛的军营帐篷都留下曹进坚毅的背影、深深的脚印,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出操训练乐此不疲,谈天说地聊个没完,爽朗的笑声时常回荡在军营的上空。
曹进到过一个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导弹部队体验生活,那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物资匮乏、条件艰苦,驻守在这偏远闭塞的荒凉之地的官兵们以苦为乐地默默守候着,任劳任怨地奉献着,有的人甚至因物资供给不足而患过浮肿病、夜盲症等多种疾病,但纯真的笑靥始终挂满脸上,眼睛里洋溢着无怨无悔的幸福和甜蜜。和战士们依依惜别的那一刻,“一首深情而高亢的旋律顿时在我胸中久久回荡”,情至深处的曹进如是说,只待传神的歌词。
恰在此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词作家张月潭发来了《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曹进快速浏览之后,便以沉浸式的姿态逐句诵读,深情地融入其中,当读到“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时,导弹部队体验生活的记忆仿佛又萦绕在心头;一阵凝神静思之后,坚实雄浑的节律、昂扬宽广的音调喷薄而出,奔腾的音符在高音区盘绕回旋,雄壮的力量迸发出高潮乐段所应有的催人奋发、荡涤心灵的宏大气魄;主题音调宛如深山幽谷中的涓涓细流,清婉跌宕、蜿蜒而来;从弱拍的浅声低吟进入,节拍强弱交替分明,节奏前密后疏的处理别出机杼,羽调式旋律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诗意地流淌;随着曲调音区的渐次上升,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营造逐渐推进、渐入佳境,自然妥帖地完成了与高潮段落理想链接,为了达到前后乐段篇幅的平衡,将最后两句歌词的曲调重复一遍演唱,一曲雄浑中蕴含了细腻、激越中蕴含着深情的军歌佳作就此诞生。
两位相距遥远的词曲作家虽然难见一面,但为军人作歌的坚定信念仿佛冥冥之中将两颗志同道合的心灵紧紧地勾连,激发出心心相印般的灵犀效应。诚如张月潭所言:“找同样战斗在国防科技战线的文艺工作者为这首词谱曲,听起来才能产生心灵共鸣!”
一个人一生能写出这样一首歌就很不简单
《祖国不会忘记》曲谱初稿完成不久,曹进就接到了到遭受严重地质灾害的某部驻地慰问的任务,望着断壁残垣,人们的脸上掩饰不住悲凉沉郁的表情。为提振士气,部队领导提议请曹干事教大家一首歌鼓鼓劲,曹进不假思索地带领大家唱起新作《祖国不会忘记》,“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唱着唱着便被情真意切的词曲所深深感染和打动,航天科技工作者们眼里都闪烁着被理解后的激动泪花,自豪的喜悦一扫此前的阴霾。这是《祖国不会忘记》在航天战线的首次唱响,虽然没有乐器伴奏、更无扩音设施,但发自心底的嘹亮歌声久久回荡在山谷……这种源于本能而不加掩饰的喜爱,是对作曲家作品最高的奖赏和最大的鼓励。
亲历风雨患难、和衷共济的灾后重建现场,曹进把对航天精神更为深刻的理解及对航天人更加浓厚的情意,全部挥洒在《祖国不会忘记》歌曲的精心打磨和加工整理之中,创作定稿后的首次公开表演是代表国防科工委参加全军首届小合唱比赛,这首歌曲从强手如林的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金奖。获奖之后得到国防科工委宣传部更大的支持,遂组织最强的摄制阵容精心摄制《祖国不会忘记》MTV,以精美的画面生动地诠释歌曲的意境,全新的表现形式经央视播出后,便不胫而走,迅速享誉全国,于2001年荣膺中宣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按照作曲家在首版小合唱比赛中所设计的柔婉沉静的民族传统羽调式辅以强弱分明的进行曲、合唱为基础,辅以领唱的演唱形式上及果敢利落的吐字行腔处理的艺术定位,其呈现的是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昂扬奋发的综合性风格特征,给人一种勇往直前、攀登的精神动力。当代著名词作家阎肃曾感叹地说:“一个人一生能写出《祖国不会忘记》这样一首歌就很不简单。”的确,作为一首耳熟能详的当代军歌经典,在《祖国不会忘记》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位演唱者及诠释群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创新性发展的诉求,其演唱群体之众多、表达形式之丰富、演唱风格之多样、情感表达之迥异、演唱机会之频繁是前所未有的,形成了当代声乐作品二度创作中特有的《祖国不会忘记》现象。
优秀的音乐作品总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震撼和审美联想,《祖国不会忘记》歌词中不时出现的“宇宙”“群星”“星河”“星座”等带有鲜明航天标识的专用语汇,在广大的歌者和听众的意识中逐渐演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想象性和多义性意象。这首为航天科技工作者量身定制的歌曲,情感真挚、气势恢宏、旋律优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部队指战员和科技工作者对航天事业甘于奉献的炽热情怀、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歌颂国防科技事业守望者,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有机统一。在经久不衰的传唱过程中,唱出了新时代所有建设者献身祖国的共同心声,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奉献者的礼赞。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