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王牌”丨自行车骑出的大产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8:49 1

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关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乡村全面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强、农民富、乡村兴”的良性循环。

央广网北京10月1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邢台台记者崔铁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关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乡村全面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强、农民富、乡村兴”的良性循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发展乡村产业还有什么可能性?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我们村的“王牌”》,带您去看看生动鲜活、有实效、接地气的乡村产业新场景。本期推出《自行车骑出的大产业》。

河北邢台平乡县,午后气温超过三十摄氏度。河古庙镇南庄村的一个注塑车间里,温度还要再高一些。高温塑形的零部件成堆地码放。

南庄村一家工厂,工人正在分拣注塑零配件

南庄村党支部书记闫中涛今年36岁。从他记事起,家里就在做自行车零部件加工,主要靠手工活儿。

闫中涛说:“那时候也没什么技术,说白了做得都比较小。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笨的一种工艺,像鞍座里面的弹簧,用铡刀要铡好几次,然后弄一个小弯钩给它拉起来……现在做零部件基本上都是自动化,相较于原来,省时省力。”

南庄村四百多户人家,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约一百家。其中最有名的由董荣起兄弟俩创立。

董荣起说:“1985年的时候我们是家庭作坊,骑着自行车把这个鞍座带到周边地区去销售,卖给维修的市场。技术上、资金上有些积累以后,1993年成立了平乡县的第一家自行车鞍座厂,就在现在这个位置。到2000年,盖上这座大楼了,有6亩地。”

如今,公司的总部还在南庄村西头,但一些生产车间已经搬到了县里的产业园区。包括最新的自行车整车生产线。

工人在生产线上组装自行车

董荣起:不像以前在家庭作坊的时候,每人守着一个工作台,到工厂以后我们都有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和质量保证。

从自行车零配件到整车,董荣起又看准市场需求,利用原有的设备和经验,开始生产儿童自行车和玩具车。同村的董荣昌也捕捉到这个变化趋势,把重点产品从传统的自行车金属车筐,转向童车塑料配件。十几年前,他引进了第一台注塑机。

董荣昌回忆说:“2012年买了一台,2013年又买了两台,后续2014年、2015年每年都添设备。去年有10台,今年春天又增加了2台。过了5月份以后,感觉手头的活做不过来,又添了两台设备。我们开发模具跟以前大不一样,要求标准比较高,以前模具能用三五年,现在更新换代快,也就是一年,或者几个月,我们就得淘汰一些老模具,开发一些新模具。现在儿童用的东西比以前要求高了,我们也是用的最环保的材料。细节方面比以前要好得多,比如不能出现划手的毛边,前几年我们已经把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这几年竞争对手也多了,我们必须得做好。”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河古庙的庙会上已经有上千个摊点经营自行车零配件,吸引天津、山东、河南等北方多地的客商。如今,平乡县被称为“中国童车之都”,全县32万人当中有12万人从事自行车、童车产业,除了生产、研发,还有销售。晚上9点,县里的电商直播基地灯火通明。

河北平乡,带货主播通过直播平台推荐童车产品

23岁的王恒泰童年记忆里,父辈要经常外出联系客户,如今他通过手机屏幕直接了解需求,一年能卖出各类产品十几万辆。“因为现在骑车比较流行,直播间公屏一直在说是要大一点的,想要那种赛车。”王恒泰表示。

他介绍,弹幕上的一句需求,最快20天左右就能成为在镜头前展示、销售的实体产品。

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上门定制符合区域市场特点的产品,包括国外客户。

一位俄罗斯客户告诉记者:“我们从2023年起每年都要来中国,这是我们第五次来。”

这家俄罗斯客商在合同中特别约定,对定制的童车产品拥有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独家销售权。“他们的产品质量又高,价格合适,产品也越来越好。我们提过很多要求,他们都很快完成了,所以我们真的很满意。比如我们需要做一个推车,需要有很多细节,因为在俄罗斯冬天有点冷,所以需要防风防寒。我们每一次做新的推车都有新的要求,这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需要来跟他们一起开发。”俄罗斯客户表示。

施楠(中)协助企业负责人与俄罗斯客商洽谈合同细节

从对接产品需求到敲定合同细节,都有河北省专门成立的进出口公司为平乡的企业服务。

施楠表示:“我数了一下,2023年的时候我们这边服务的客户可能还不到10家,去年已经到了40多家,今年又增长了20多家。国外客商需要的是供应商和他一起来成长,一起来发展。”

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施楠还在上海、香港等地的展会上,见证了平乡企业对接世界的步伐。

“一个上海的展会,我们年年都去,最开始的时候平乡没有几个企业去,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好多企业都去了,今年比去年还多。很多企业也不用那种普通展位,都是自己搞的特装展位。”施楠说。

而作为从南庄村发展起来的企业家,董荣起在生产车间旁边还设置了展厅,既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有未来的产品思路。

董荣起表示:“以后的方向可以往智能化发展,比如说儿童自行车、玩具车远程监控,爸爸妈妈拿着手机,就能看到儿童在什么地方玩耍,安全程度怎么样。”

展厅内的自行车整车和零配件

同样是自行车和零配件,不再是当年手工仿制的粗活,材质也从铁、塑料、铝合金,到镁合金、碳纤维。

董荣起:这是我刚才说的最轻型的,超轻型。

记者:这一辆车有多重?

董荣起:这个4.5公斤,航空超薄型的铝材,像这种鞍座是碳纤维的底板,非常轻。我们最近生产的一种鞍座后边带闪光灯的,为了夜间骑自行车的安全,也可以蓝色、红色变换闪。

除了设计研发,还有质量检测。

董荣起:比如脚蹬子要运转7万次,看轴跟脚蹬的磨合力。整车道路试验机就是根据配重来测试整车跑多少公里,看有没有坏的地方。

平乡县一家酒店播放的当地展会宣传

而在南庄村董荣昌家的工厂,注塑车间里,新的机械手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减少工人的高温劳作。

董荣昌:现在是我们刚装上机械手正在试验中……机械手直接抓出来。这其实就是自动化和人工结合的方式。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