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谢你们,让我最后一点良知,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面对扶不扶问题,不再犹豫。”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章首发挑战赛#
看了合肥一起交通事故,我们学到一个新名词“无接触次责”。
估计交警也没想到,这件事会引起那么大的讨论,评论区沸腾了。
“我在浙江摔倒了,可以找一名合肥人赔偿吗?”
“想去合肥创业,现在买电动车还来得及吗?”
“感谢你们,让我最后一点良知,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面对扶不扶问题,不再犹豫。”
“无接触距离到底多远?”
“这个冬天有你们,确实很冷。”
“有人在合肥开车咳嗽吓到我了,如何赔偿。”
说什么的都有,大家看似调侃,也是对问题的担忧,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以后出门到底怎么开车才安全?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事件。
合肥的一个十字路口,车流不多,一辆黑色SUV汽车车速不快,在路口准备右转。
右转向的人行道,有个大爷骑着电动车迎面而来,速度很快,目测比汽车还要快一些。
显然他们都看到了对方,汽车司机刹住了车,他想让电动车先走。
大爷可能是有点慌,刹车太猛,直接摔倒了。
从监控视频来看,电动车和汽车还有几米距离,汽车司机看老人摔倒,很快下车去查看,并且打了电话。
他怎么也没想到,老人的家属来了后,竟然提出让他赔医疗费,理由是要不是因为你,老人也不会摔倒。
司机心里委屈,我又没碰到他,也没有隔空打牛的本事,怎么还赖上我了?
经过工作人员的鉴定,得出结论,老人的摔倒跟司机有因果关系,司机需要承担次要责任,并且赔一部分医疗费。
事情出来,很快引起大家讨论,司机的母亲也表示,儿子好心办坏事,会考虑起诉。
很多人都想到了王浩的经典话语:“你没有撞,为什么要扶?”
是啊,为什么?
我们说良知,对方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人,有时候,良心这东西还真不好证明。
谁家都有老人,看到老人摔倒,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是人的本能,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扶不扶”问题上都需要担忧,那就是世界的悲哀。
这起交通事故,不仅仅需要普法,还是对价值观的重塑,真的不容忽视。
事情的后续,广州《给我一分钟栏目》主播,对这个问题有了详细的解读。
他认为两个细节不容忽视。
1、电动车和汽车没有接触,为什么汽车司机要担次责?
主播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中的规定,碰撞不是必要条件,如果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在事故中存在因果关系,就可以导致交通事故。
在这件事中,司机没有打转向灯,存在一些过错,所以需要承担次要责任。
2、明明是老人逆行,为什么不担全责?
大家都能看到,老人逆行,是问题的关键。
可以这么说,如果老人不逆行,就不可能有这起事故。
不过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无接触交通事故中,行人有错,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这起事故的判决是有法可依,主播提醒,大家要强化对这件事的认知,才能学会保护自己。
有网友苦笑:“开车过一个小时,接到电话说事故逃逸,某个路段,有个电瓶车摔倒了,是因为你经过的原因,是这个意思吗?”
看起来是玩笑,其实也是担忧。
出门在外,谁不希望平平安安,为什么大家对老人会产生恐惧心理?
因为有的老人真的不讲规则,不看红绿灯横穿马路,骑电动车速度快还逆行,谁看了不害怕。
通过这件事,也希望老人都能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哪一天,大家看到老人摔倒都敬而远之,那真的很可悲。
虽说要尊老,但老人也要自爱啊。
#实话实说##冬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小符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