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李峤是一位兼具政坛影响力与文坛成就的重要诗人。他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并称 “文章四友”,在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文学转型期占据关键地位,其诗作风格对后世律诗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来欣赏李峤的诗。
在唐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李峤是一位兼具政坛影响力与文坛成就的重要诗人。他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并称 “文章四友”,在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文学转型期占据关键地位,其诗作风格对后世律诗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来欣赏李峤的诗。
在政坛上,李峤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等数朝,官至宰相,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参与国家治理,同时利用自身影响力扶持文学后辈,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其诗歌以精巧的构思、工整的对仗和深远的意境著称,尤其在咏物诗领域独树一帜,既能精准捕捉事物特征,又能借物抒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读来耐人寻味,堪称初唐诗歌艺术的典范。
关于李峤,有两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流传至今。相传他年轻时曾梦见自己嘴里长出一颗牙齿,醒后向相士询问吉凶,相士告诉他:“齿者,骨之余也,此梦预示你将位列公卿,执掌国政。” 后来果然应验,李峤官至宰相,印证了梦中吉兆。
另一个故事则与他的诗才有关,一次武则天设宴,命群臣赋诗助兴,李峤当场挥笔而就,其诗立意高远、辞藻华美,引得武则天连连赞叹,当即赏赐锦缎百匹,一时传为佳话。
据记载,李峤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是赵州赞皇人,也就是现今河北赞皇人。当时的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蓄,诗歌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李峤的文学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早年师从著名学者崔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峤出身于官宦世家,其家族在北魏至隋唐时期累世为官,有着深厚的政治底蕴和文化积淀。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仅让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培养了他对政治的敏感度和参与意识。李峤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坚持,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同平章事等重要官职,最终官至中书令,成为当朝宰相。
在官场中,他以正直敢言、处事公正著称,深受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唐朝中期政治动荡,他也曾多次被贬,但始终坚守初心,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其坎坷而坚韧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李峤性格沉稳内敛,为人谦和有礼,既有着文人的儒雅气质,又具备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在文坛与杜审言、苏味道等人交往密切,几人经常一起探讨诗歌创作,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团体。在众多友人中,崔融对他的影响最大,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给予他指导,更在为人处世和政治追求上为他树立了榜样。
李峤一生创作颇丰,现存诗近200首,其诗歌思想内涵丰富,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在艺术上,他的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咏物诗的创作,其《咏物诗》百首,每首都紧扣所咏之物的特征,寄托了深刻的寓意,在唐代咏物诗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他的边塞诗、山水诗也各具特色,展现了其全面的诗歌创作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唐朝重要诗人李峤的十首诗,体会其文字的魅力,感受一千多年前文人的情思,相信你会喜欢。
来源:刺猬读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