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河南驻马店西平县这几个村庄名字由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7:57 1

摘要:咱西平这片土地,那可是有来头的。老辈人都说,这儿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你想啊,几千年前,咱们的先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养蚕织布,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底蕴,可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有的。

说真的,要不是专门去整理,我真不知道咱西平县这些老村名里头藏着这么多说道。

咱西平这片土地,那可是有来头的。老辈人都说,这儿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你想啊,几千年前,咱们的先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养蚕织布,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底蕴,可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有的。

先说出山镇那个狄庄村吧。这村名听着就带着股子英雄气。村里的老人说,北宋名将狄青当年带兵打仗,路过咱们这儿的蜘蛛山,一看这地势,就说这是个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于是就在这儿驻了军,修了跑马岭、响铃场,还打了井。后来狄将军不在了,他的后人就在这儿住了下来,一代传一代,形成了村子。现在你去村里,那些老井的砖上,还能模模糊糊看出刻着的“狄”字。这事儿可不是瞎编的,镇上都有记载。每次说起这个,村里人都挺自豪的——咱这地界,可是出过保家卫国的大英雄的!

从狄庄村往北走,就到了姚岗村。这村名起得实在,就是因为最早是姓姚的人家在这片岗地上安的家。有意思的是,现在村里反倒没有姓姚的人家了,住着的大多是后来迁来的张姓、于姓、王姓、朱姓这些人家。

可村名就这么一直叫了下来,从来没改过。村里老支书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人家姚家是这地方的开拓者,虽然搬走了,这名儿得给人留着,这叫不忘本。”你听听,多朴实的道理,可就是这么在理。

姚岗村下头管着几个自然村,个个都有说头。先说玉皇庙村,一听就知道跟庙有关。出山镇老于家还保存着家谱,上头白纸黑字写着,这玉皇庙是北宋真宗年间修的,是个道观。虽然现在的庙是后来重修的,早不是原来的模样了,但村里上年纪的人还记得,原先庙里有大铁佛,有碑林,还有一棵特别神奇的“鸟柏”——据说那树长得跟展翅的鸟儿似的。

可惜这些老物件在岁月更迭中大多不见了踪影。不过村名却把这段历史牢牢地拴住了,每次有人问起“你们村为啥叫玉皇庙”,村里的老人就能把北宋年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跟玉皇庙村同属姚岗村的,还有火龙庙村。这个村比玉皇庙村要年轻些,是清朝光绪年后才建起来的。村里也修了个庙,叫火龙庙。这庙供的不是一般的神仙,据说是管火的。这也难怪,乡下人家最怕的就是火灾,一场火可能就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给烧没了。

修个火龙庙,表达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祈求平安。现在的火龙庙是后来重修的,不大,但香火一直没断。每逢初一十五,总有村民去上炷香。这不全是迷信,更多的是一种念想,一种对安稳日子的期盼。

姚岗村委下头还有个三张村。这村名听着普通,可这些年的变化可不小。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路是土路,房是旧房。这些年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子整治了环境,修了水泥路,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村子的变迁,不正反映了咱们这个时代农村的发展变化吗?

说完成山镇,咱们再把目光转向专探乡。专探这个乡名可有来历了,能追溯到隋朝末年。那时候天下大乱,说是窦建德和狄元绍两路兵马都派探马到这里打探军情,结果双方的探马都到这里就返回了。

于是这个地方就得名“专探”。你想啊,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这片土地就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战略要冲。这名字一下子就把历史拉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探马疾驰、尘土飞扬的场景。

最后咱们说说杨庄乡的仪封村。这个村可不简单,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了。村里的老人说,“仪封”这个名儿跟孔子有关系。说是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路过这里,当地的官员专门请求见孔子,向他请教礼乐。这事儿在《论语》里都有记载。

另有一种说法,是说在夏朝的时候,禹把舜的孙子仪楚封在这里,所以叫“仪封”。不管哪种说法对,都说明这地方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仪封自古就是交通要道,设有驿站。周朝时是房国的都城,从汉朝到唐朝都设县,到了唐初才归西平县管。明朝永乐年间这里还是个镇,后来修水库才变成了村。走在仪封村的青石板路上,你能感觉到脚下踩着的都是历史。

有时候想想,咱们这些村子名字虽然普通,但每一个背后都有着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不仅仅是某个将军、某个庙宇或者某个历史事件,更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感寄托。它们记录了先人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面对战乱与和平。这些故事通过村名这个载体,一代代口耳相传,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

来源:水滴石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