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 | 这就是我的中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07:54 1

摘要:“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何时何地,每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每个中国人都会心潮澎湃,那一瞬间,DNA动了,血脉觉醒。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何时何地,每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每个中国人都会心潮澎湃,那一瞬间,DNA动了,血脉觉醒。

9月30日晚,这首歌回荡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这里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历史,中华民族从濒临危亡走向伟大复兴,一路筚路蓝缕、充满艰辛,也一路豪情满怀、凯歌高奏。

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这首歌唱了90年。1935年,中华民族深陷危难,《义勇军进行曲》一经诞生就很快在祖国大地传唱起来。90年来,每一次歌唱,都是中华儿女的告白与宣誓:“这就是我的中国!”

长城 图源:视觉中国

一、我的身上流淌着中国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生的终极之问,其答案就在我们的血脉中、骨子里。

初次见面,中国人喜欢问:“您贵姓?”同姓人常常笑称“五百年前是一家”。中国人的姓氏,源自上古时期,藏着血缘密码,如孔姓常常自称孔子后人,刘、李、赵等姓氏随王朝命运兴衰起伏——其实很多姓氏的祖先都是黄帝,“老家”在河南。每个时代取名的“流行字”也蕴含着鲜明的社会记忆,从豪情壮志的“建国”“建华”“英”“兰”,到朴实大方的“伟”“磊”“静”“杰”,再到古意盎然的“子涵”“宇轩”“扶苏”,不同“画风”映照“我的中国”。

中国很大,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懂得每一粒粮食都要靠汗水浇灌,在辛勤劳作中孕育了诚实忠厚、吃苦耐劳的品质;桨声欸乃里的中国人,流水一样灵动思辨,有着开放创新的特质;以天为盖地为庐的中国人,骑骏马、踏平川,心胸旷达、热情豪爽……生于斯长于斯,每个人的气质里都有一方水土的滋养。

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薪火相传。我们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宏大抱负里奋发图强,也在守礼敬让、安居乐业的烟火生活里日拱一卒。无论学历、经历、阅历如何,中华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基本盘”,让我们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正如梁启超所言,凡遇一他族,立刻有“我中国人”这样的观念,这个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

9月28日,仙居县迎晖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国旗前快乐奔跑、喜迎国庆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如果有人问你去一些国家旅游看什么,你可以很肯定地说“城市风光”“冰川美景”;但如果问的是中国,你可能难以马上说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地理层面的中国太大、太广、太丰富了。从高原山川到平原盆地,从沙漠黄土到蔚蓝海岸,中国几乎拥有地球上除极地冰盖、峡湾地貌以外的所有地貌类型。

昆仑巍峨,五岳峻峙,长江滔滔,黄河九曲,名山大川、自然奇观构成了中国的脊梁和骨架。经纬分明的北京胡同,诗情画意的江南雨巷,依山而建的黄土窑洞,为雨而生的岭南骑楼,无数大街小巷、空间单元构成了中国的经络。此时此刻,也许你正穿行其中,领略“眼见为实”的震撼。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里唱道:“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高山大河是中国,家门口的村落小路也是中国。对弄堂里的孩童而言,中国是日常走过的每一段石板路;对雪域高原的戍边战士而言,中国是脚下守护的每一寸国土;对西北的治沙人而言,中国是绵延沙丘上的一抹抹绿意;对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而言,中国则是那一声熟悉而亲切的乡音……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足迹定义着中国、丈量着中国。不论身在何方,只要心系故土,脚下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

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中国

从西周何尊铭文上的“宅兹中国”,到秦汉建立“大一统”的中国,再到现代民族国家形态的中国,从历史深处走来,中国流动着、发展着,“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持续演变着、更新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浴火重生,诗人的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出万千心声。今天的中国,早已超越“中原”“王朝”的旧时意象。它是作为主权国家的政治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中国,更是传承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文化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深情指出:“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世代更迭,沧海桑田,但我与国“舟行海上、生死共托”的命运联结从未改变。

抗战时期,先辈们的中国是血色浸染的版图,他们回答的是事关中华民族生死的“存亡之问”。建设年代,先辈们的中国是亟待崛起的沃土,他们回答的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强之问”。如今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复兴之问”。

1935年,在狱中饱经折磨的方志敏,于人生的最后时刻写就《可爱的中国》。当下之中国,如其所愿。每一代人的中国,也是代代人为之奋斗、魂牵梦萦的中国。

陈祥榕的头盔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图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四、我与中国一起往前走

中国是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的。

无论是血脉赓续的中国、家思寄托的中国,还是绵亘古今的中国、记忆铭刻的中国,都是中国人亲手铸就的中国。当我们讴歌“我的祖国”,是归属感与荣誉感的显现;当我们凝望“我的中国”,更多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和“来生愿在种花家”的信念。

前行路上,何惧风风雨雨,哪怕风高浪急……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在于我们怎样书写。为时而作、与国同行,是宏大命题,也能归于最简单的逻辑。

这是“14亿+1”的众志成城。14亿多人口的基数很大,但每一份“+1”都不可或缺。外卖骑手化身急救骑士抢救伤者,退休教师扎根乡野退而不休,“拼命书记”用生命兑现乡村发展的承诺,热心市民将物资放进路边警车内,民警问“您贵姓?”,只听得“免贵,中国人就行了!”。14亿多人的力量叠加,每个“+1”终能微光成炬、照亮前路。

这是“960万+1”的驻足坚守。此刻,边防战士正在界碑前站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他们的信念;此刻,有人或许还在甜美梦乡,但已有人奔波于街巷、忙碌在岗位上。正如有医护人员在日记里写道:“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960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都因“+1”的守护而更加坚实。

这是“8848+1”的攀登超越。山高人为峰,8848米是地表海拔高度的极限,但不是中国人的极限。从钱学森弹道、于敏构型到东风-5C覆盖全球,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天宫筑梦,科研工作者用一个个“+1”的突破,托举起大国尊严。运动场上,中国健儿突破0.01秒、拼得1分又1分,不断刷新纪录。接续攀登,每个“+1”都是向新高度的进发,正如珠峰大本营的国旗,见证了无数向上的足迹。

这是“76+1”的继往开来。从1949到2025,76年间,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一穷二白”,现在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3万美元,粮食产量突破了1.4万亿斤,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农村贫困人口早已全部脱贫。九三阅兵式上,中国空军战鹰列阵、重器频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中国航母更实现了从0到3、从跟随到领先的大跨越。每个“+1”都成为新征程的起点,而我们自当与中国一起往前走。

对于大地而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对于中国而言,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寸寸山河寸寸心,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不能分割,永远生死相随。

来源:中国蓝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