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半数心梗后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心梗后抑郁可定性为心脏危险因素!AHA科学声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08:02 1

摘要: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多达一半的心梗后患者可能会经历某种形式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包括抑郁、焦虑、心理社会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心梗后心理困扰(PMPD)与不良心脏事件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多达一半的心梗后患者可能会经历某种形式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包括抑郁、焦虑、心理社会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心梗后心理困扰(PMPD)与不良心脏事件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声明强调,心梗后抑郁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传统心脏危险因素一样,可合理地正式定性为一种心脏危险因素。

声明指出,心梗导致心理困扰的可能机制包括炎症、回避、恐惧、退缩和经济压力。心梗后心理困扰导致不良心脏事件风险增加的生物学机制则包括:身体活动较少、吸烟(和未能戒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肥胖、睡眠不足、社会支持不足、服药依从性下降、心脏康复依从性低(图1)。

图1 心梗导致心理困扰的机制以及心理困扰增加不良心脏事件风险的机制

关于心梗后患者是否应该正规筛查心梗后心理困扰,目前尚不明确。但声明指出,如进行筛查,应该有一个筛查流程,如筛查阳性,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治疗。至少医务人员应意识到心梗后心理困扰的发病率高,并在住院期间和门诊随访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社会应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症状。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可能包括悲伤情绪、绝望、对正常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焦虑症患者可能会过度担忧或易怒。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患者可能会报告做噩梦或对其心血管事件产生不好的想法,或对未来事件过度担忧或恐惧。心理社会应激增加的人会比较敏感、不知所措、无法管理或控制自己的个人责任,并可能表现出或报告一些迹象,如睡眠和饮食质量差、避免体育活动、退出社交活动以及压力增加。

心梗后心理困扰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综合心脏康复项目、认知行为治疗、基于冥想的减压项目。在抑郁症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舍曲林等在近期心梗发作或慢性冠脉疾病患者中可安全使用,且耐受性良好。

一些数据表明,治疗心梗后心理困扰,尤其是心梗后抑郁,可能会减少未来的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在治疗后症状减轻的患者中。显然,这方面需要更高质量的理想随机临床试验证据。

关于有效治疗心梗后心理困扰是否能改善心脏预后,目前的证据并不统一,且往往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尤其是针对心梗后焦虑、应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研究。

无论干预措施是否会减少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医务人员都应该提醒自己,不应该过度专注于治疗心脏病,而应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治疗。多种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心理困扰,从而改善心理健康,提高情感幸福感。

许多医务人员可能认为自己不是心理健康专家,不愿意讨论心理问题,或者认为这些问题“超出了他们的范围”。可以根据表1提供的几个简单句子,让患者轻松地分享他们的抑郁、焦虑或困扰的感觉。

表1 在临床诊疗中应对心梗后心理困扰的示例语句

心梗后心理困扰 解决问题的示例语句 心梗后抑郁 您看起来对未来感到有点沮丧甚至有点绝望,这可能会影响您照顾自己的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梗后焦虑 您的焦虑和担心程度看起来真的让您疲惫不堪,这真的会影响您的健康以及您照顾自己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心理社会应激 您看起来正在经历与您的健康、财务、工作、人际关系相关的巨大压力,这在心脏病发作后很常见。我们可以提供帮助。我们能不能多谈谈这个?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脏病发作后,许多人感到害怕或担心自己的健康。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经历非常紧张或危险的事情时的典型症状。您可能会失眠,感到焦虑,或者回避让您想起曾经发生的事情。您愿意和别人多谈谈这件事吗?

医务人员也可选择使用快速、简洁的筛查工具(表2),专门针对压力/应激的筛选工具,如4项压力知觉量表,可在互联网上方便获取。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识别这些可能的症状,对于可能有心梗后心理困扰的患者,以温和、不带偏见的方式将患者转诊给心理健康专家,可能会被患者接受,并且是有益的。

表1 4项患者健康问卷

困扰的情况过去2周困扰的频率完全没有 几天 超过一半的时间 几乎每天 感到紧张、焦虑或不安 0分 1分 2分 3分 无法停止或控制担忧 0分 1分 2分 3分 感到沮丧、抑郁或绝望 0分 1分 2分 3分 对做事情没有兴趣或乐趣 0分 1分 2分 3分

注:总分由每一项的得分相加得出,0~2分为正常,3~5分为轻度,6~8分为中度,9~12分为重度。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