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AI登《自然》能耗暴降99%千亿绿色赛道开启!哪些公司抢先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7:58 1

摘要:一场由光子驱动的AI产业革命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中国曦智科技先后在《自然》杂志发表突破性成果,标志着光学计算正式切入生成式AI核心领域,为困扰行业的能耗难题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也为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条千亿级“绿色AI”新

一场由光子驱动的AI产业革命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中国曦智科技先后在《自然》杂志发表突破性成果,标志着光学计算正式切入生成式AI核心领域,为困扰行业的能耗难题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也为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条千亿级“绿色AI”新赛道。

一、技术破壁:从理论到产品,光学AI改写计算规则

光学计算并非全新概念,但此次突破的核心在于首次实现与生成式AI的深度融合。UCLA研究团队构建的全球首个基于光学的图像生成模型,完全跳出传统电子计算框架,利用光子替代电子完成神经网络计算,实验室环境下能耗较现有芯片降低99%以上;曦智科技则更进一步,推出光电混合计算卡“曦智天枢”,将光子矩阵规模扩大至128x128,在特定算法中展现出优于商用GPU的延迟优势,其研发的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已实现产品化落地,被《自然》审稿人评价为“超大规模光子矩阵计算系统的工程化壮举”。

传统电子计算的瓶颈在此被彻底打破:一方面,光传播几乎无热量损耗,能耗可降至传统芯片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完美适配“绿色AI”需求;另一方面,光信号天然具备并行处理能力,矩阵运算可在光穿过瞬间完成,计算速度理论上可达现有顶级芯片千倍以上,为大模型算力爆发提供新路径。从2017年光子计算概念验证,到2025年产品化落地,光学AI已完成从实验室到产业界的关键跨越。

二、赛道扩容:政策+需求双驱动,千亿市场启幕

光学AI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随着AI应用场景扩大,算力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日益突出——训练一次GPT-3的耗电量可支撑一个家庭数百年之用,能源成本已成为AI规模化应用的最大障碍。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5年9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30年能源领域AI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光学计算作为AI与能源技术的交叉点,正获得政策双重加持。

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巨头已纷纷布局:芯片制造商加速研发光学芯片,云计算服务商探索光计算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产业链各环节需求持续升温。据行业测算,随着光学AI技术商业化推进,仅国内相关市场规模就有望在未来五年突破千亿,上游光学元件、中游系统集成、下游算力服务均将迎来爆发期。

三、产业链掘金:A股核心标的全景图

光学AI产业链的价值已清晰显现,上游光学元件是技术基础,中游系统集成是核心枢纽,下游应用则决定市场空间,A股公司已在关键环节完成卡位:

(一)上游:光学元件与材料——技术壁垒的基石

- 韦尔股份(603501.SH):图像传感器龙头,6400万像素产品搭载1.0微米像素技术,为高端手机摄像头提供优异弱光性能,是光学成像的核心部件。

- 福晶科技(002222.SZ):全球非线性光学晶体龙头,铌酸锂晶体已供货光器件厂商,并向禾赛科技批量供应光学晶体材料,为激光器提供关键支撑。

- 水晶光电(002273.SZ):光学元件技术积累深厚,产品可用于智能眼镜光学显示,为终端设备提供核心光学解决方案。

- 奥普光电(002338.SZ):国内高端光栅领军者,光栅作为光学计算核心分光元件,同时涉足光通信组件,适配AI数据中心需求。

(二)中游:光电集成与系统——技术落地的关键

- 曦智科技(非上市):国内光电混合计算领军者,产品化进度领先,其技术成果多次登上《自然》,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光电计算方案。

- 歌尔股份(002241.SZ):全球VR/AR行业先行者,为小米AI眼镜等产品提供声学光学模组,深度绑定终端应用场景。

- 中际旭创(300308.SZ):全球光模块龙头,高速光互联技术深厚,是光学计算系统与现有电子系统“对话”的核心桥梁。

- 光迅科技(002281.SZ):国内光电子器件龙头,覆盖光芯片、器件、模块全产业链,具备强大光电子集成能力。

(三)下游:应用与算力服务——市场空间的延伸

- 中科曙光(603019.SH):高性能计算巨头,持续追踪光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型架构,有望率先推出商用光学计算服务器。

- 宇瞳光学(300790.SZ):光学镜头覆盖AI眼镜配件、车载镜头、机器视觉镜头,为多场景光学AI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 中光学(002189.SZ):AR产品核心部件光波导器件、VR产品核心光学元件可应用于MR产品,适配元宇宙等新兴场景。

四、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从投资视角看,光学AI领域的机会呈现“短期看元件,长期看集成”的特点:短期内,上游光学元件制造商将直接受益于AI硬件需求增长,业绩兑现节奏更快;中长期,掌握光电混合计算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将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占据更关键位置,成长空间更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研发投入高、专利储备丰富、具备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优先筛选成长性与估值匹配的标的。

但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统一,光学AI仍处快速发展阶段,存在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二是部分概念股估值已提前反映增长预期,需警惕估值泡沫;三是国际供应链波动可能影响核心元件供应,自主可控能力弱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梳理,仅用于行业趋势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指导或个股推荐,投资者据此操作所产生的一切风险与损失,均与本文无关。

来源:中国酒吧连锁大王阿伦

相关推荐